為什麼司馬懿後代和諸葛亮後代差距如此之大?答案絕不是遺傳問題

2020-12-24 小數的哈尼

只要談到三國,總有說不完的話題,人們可以討論呂布的戰鬥力到底是兩個張飛還是一點五個關羽;可以討論曹操家裡的一百零八個···這個數字不對,反正就是很多個老婆到底誰能漂亮;又比如三國第一美人貂蟬到最後的結局到底是如何的,當然討論來討論去總會給以三國志為首的硬核歷史愛好者以一句「貂蟬不存在。」來徹底終結話題,然後坐看三國志粉絲和三國演義粉絲對掐。

但總有一個問題可以說得上是永恆的,那就是司馬懿和諸葛亮到底誰厲害?這個問題有時的會有個不同,變成問郭嘉和諸葛亮誰更厲害,有時則是司馬懿諸葛亮郭嘉三家粉絲互懟。而三國演義將諸葛亮推上了神壇,連魯迅先生評論時都說「多智而近妖」——都假到不像人了。而近幾年關於司馬懿的作品比如像軍O聯盟的大熱,又將司馬懿推上了神壇。

但是他們的後代誰厲害?這個問題可以讓諸葛亮的粉絲和司馬懿的粉絲掐到天荒地老。但假如問題變一下,變成這倆人的兒子誰更牛,答案就很直接明顯了,這司馬懿的後代不是略勝諸葛亮後代一籌,而是差距大到司馬懿後代能把諸葛亮後代摁在地上摩擦的地步。

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可以稱得上一代梟雄,能文能武,為晉朝開創了基業,雖說司馬昭的孫子是個不折不扣的傻子,但司馬家直到司馬炎都算是發揮很正常的。而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相對之下遜色多了,甚至說蜀國的滅亡他要負很大的責任。

諸葛亮去世時,諸葛瞻僅僅只有8歲,諸葛亮根本就沒來得及對諸葛瞻言傳身教就一命嗚呼了

諸葛亮死後,諸葛瞻頂著老爸的光環走過來,蜀國的朝廷環境一路為他開綠燈,大家都無比期待啊,這龍生龍鳳生鳳的諸葛瞻應該也是個能人。結果卻是黃鼠狼下崽一代不如一代,不過更大的可能是諸葛瞻被養廢了,綿竹一戰,將諸葛瞻有勇無謀,性格缺陷暴露無遺。

反觀司馬懿一家,從一開始曹操防著他們,後來曹丕,曹睿也千方百計的防著他們。正是這種環境鍛鍊出了司馬家超強的忍耐力,後來司馬懿終於忍出了頭,發動高平陵政變一舉奪取大權,最終導致「三國一統江山歸司馬」的結果。

因此基於以上兩個原因,司馬懿的後代要比諸葛亮的後代厲害得多。其實這個道理放在現在也是很有教育意義的,按現在的話來說就叫「吃苦的孩子早當家」。

相關焦點

  • 同為三國時期大謀略家,為何司馬懿後代,與諸葛亮後代相差那麼大
    按理說如此有才能的人,培養出來的後代應該也是和他們一樣優秀的人才,但事實卻偏偏事與願違,歷史上的司馬懿死後,他的後世繼承了他的爵位,繼續為王朝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發展相當不錯,但諸葛亮的子孫後代卻於此完全相反,個個都不爭氣,沒有做出一點成績,這其中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 為什麼司馬懿家風差,兒子都成才,諸葛亮家風好,後代默默無聞?
    在三國時期,諸多英雄人物的鬥爭之中,司馬懿與諸葛亮之間的較量堪稱精彩。因為司馬懿的阻撓,諸葛亮屢次北伐失敗,最終是出師未捷身先死。也因為諸葛亮的北伐,司馬懿屢屢吃虧,《三國演義》中描述的上方谷一戰中,要不是那場大雨,司馬懿估計就要戰死沙場了。
  • 司馬懿後代那麼牛,為何孔明後人名不經傳?答案是這樣
    答案不是你想的那樣司馬懿諸葛亮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司州河內郡溫縣孝敬裡舞陽村(今河南省溫縣招賢鎮)人,出身士族,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徵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徵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其子司馬昭稱王后,追尊為晉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後,追尊為高祖宣皇帝,故也稱晉高祖、晉宣帝。
  • 諸葛亮、司馬懿兩人誰更能「雞娃」?
    也因為諸葛亮的北伐,司馬懿屢屢吃虧,《三國演義》中描述的上方谷一戰中,要不是那場大雨,司馬懿估計就要戰死沙場了。司馬懿和諸葛亮二人堪稱是那個時代難得一見的驚世之才,但令人奇怪的是,他們卻教育出來完全不同的後代,司馬懿家風差,兒子都成才,青史有名,而諸葛亮家風好,後代卻默默無聞。這是為何呢?
  • 諸葛亮有沒有後代?為什麼他的後人默默無聞,他們的結局如何
    而劉備也準備在成都建立自己的蜀漢政權,基於多年來諸葛亮的幫助,當然也是任命他為當朝的丞相,權力之大,威嚴之高!可是後來劉備早死,信賴孔明,把自己的兒子託付給他,而劉禪即位之後表現非常一般,雖然人不算壞,但沒有什麼才能。所以孔明沒辦法,什麼事情都得要管上一番,實在是太過於勤勉謹慎了!但大小事情都處理的非常好,賞罰分明。一時之間,似乎又有了希望。
  • 三國:司馬徽為什麼不把司馬懿介紹給劉備?而是推薦了諸葛亮呢?
    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劉備是在得到演義裡邊水鏡先生的指點以後,在去請的諸葛亮,那麼這個水鏡先生到底是誰呢?水鏡先生叫司馬微,小編先來和大家說說司馬懿和水鏡先生的關係,確切的來說他們只是同性,並沒有血緣關係,司馬氏是古代的一大姓氏!
  • 司馬懿後代那麼牛,為什麼諸葛亮後人卻那麼沒用呢?原因很簡單
    諸葛亮後代是有點不爭氣,不堪大用。但司馬懿後代也沒有多麼牛。
  • 諸葛亮那麼厲害,為什麼他的後代卻不出名
    他就是諸葛亮。但是像諸葛亮這麼厲害的人物,我們一般都是討論諸葛亮,卻很少談起諸葛亮的後代,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諸葛亮的後代和他比起來,相差不止十萬八千裡。諸葛亮有一個兒子叫諸葛瞻,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
  • 為什麼曹操的後代都短命?真相竟與司馬懿長壽有關?
    為什麼曹操的後代都短命?真相竟與司馬懿長壽有關?都說曹操的後代短命因此使得大魏王朝完全落入司馬家族袋中,可又有誰清楚司馬懿長壽的歷史事實呢?司馬懿憑藉自己的養生之道、良好的體質熬死了全部人,這勝利的果實最後不落入他的手中也實在是說不過去。
  • 諸葛亮三位兄弟風光無限,誰的後代更厲害,一定不是諸葛亮
    諸葛亮三位兄弟風光無限,誰的後代更厲害,一定不是諸葛亮諸葛家族算三國成功的家族了。因為諸葛亮三位兄弟風光無限,分別在魏蜀吳三個國家。諸葛亮在蜀漢,諸葛瑾在江東,諸葛誕就在魏國了。這三位都是在各個國家掌握大權,這個蜀漢諸葛亮一手撐起來的。
  • 諸葛亮、司馬懿、陸遜三人,誰後代更有出息?論成就當屬司馬後人
    三國時期,要數最佩服人,還是諸葛亮、司馬懿和陸遜;諸葛亮以一己之力輔佐劉備三分天下佔其一成就帝業;一個隱忍大半生終於掌管一國之權;還有一個以一己之力救國於危難之中;現在看看三人的後代,誰更有出息。高平陵之變後,以功封長平鄉侯,旋加衛將軍。司馬懿死後,以撫軍大將軍輔政,獨攬朝廷大權,次年升為大將軍。掌權後,他制定選拔官吏的法規,命百官推薦賢才,整頓綱紀,使其各有職掌,朝野肅然。司馬師也有卓越的軍事才能,曾用計於新城之戰擊潰吳國諸葛恪的大軍。司馬昭早年隨父抗擊蜀漢,多有戰功。累官洛陽典農中郎將,封新城鄉侯。
  • 諸葛亮和司馬懿,臨死前各留一計,為何後人認為諸葛亮技高一籌?
    諸葛子之子,非大才也。而且司馬遣策,以家庭安危為出發點,要其免於猜忌。諸葛遺計,忠心耿耿,為國乃鞠躬盡瘁,若死後再來。用三顧茅蘆來報答先主。而且司馬遺策,只有一人之私,可見諸葛和司馬忠奸的分別。司馬死前無遺言,只是在遺策上意見不同,技藝造詣不高。
  • 司馬懿夷滅此人三族,僥倖逃脫一人,此人後代誅殺司馬家族
    曹爽認為只要他主動交出權力,敵人司馬懿就會從寬處理。那些不在乎自己權力的人,可以想像以後的結果。可惜的是,桓範被夷滅三族。這無疑是一場悲劇。既然曹操發現司馬懿藏有邪念,為什麼不把他除掉呢?這主要是因為曹操的憐憫。曹操也在模稜兩可的判斷中,無法完全確定。
  • 司馬懿的後代都是人中龍鳳,諸葛亮的兒子為何卻很平庸?
    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是有用大智慧的人啊,才華橫溢,可是為什麼司馬懿有兒子司馬昭和司馬師,都留名千古。但是諸葛亮的兒子在歷史上卻鮮有提及。我們來看看這是為什麼。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見這種環境成長出來的孩子都很有主見且 在功業上跟他的父親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再來看看諸葛亮的兒子,諸葛亮是蜀國的軍師,劉備最信任的人,臨終託孤給諸葛亮,皇上劉禪稱他為相父,可見他在蜀國名望很高。也沒有人可以陷害,因為上至劉備,下至老百姓都信任他。那麼他的兒子是不是也是備受寵愛和愛戴。在這種溫室裡長大的孩子,哪有什麼機會去歷練人生。
  • 諸葛亮有沒有後代?為什麼他的後人默默無聞,他們的結局如何
    而劉備也準備在成都建立自己的蜀漢政權,基於多年來諸葛亮的幫助,當然也是任命他為當朝的丞相,權力之大,威嚴之高!可是後來劉備早死,信賴孔明,把自己的兒子託付給他,而劉禪即位之後表現非常一般,雖然人不算壞,但沒有什麼才能。所以孔明沒辦法,什麼事情都得要管上一番,實在是太過於勤勉謹慎了!但大小事情都處理的非常好,賞罰分明。一時之間,似乎又有了希望。
  • 同為頂級謀士,為何諸葛亮流芳百世,司馬懿卻臭名遠揚?
    那麼問題來了,司馬懿和諸葛亮為何會有截然不同的下場?一、成功者與失敗者的效應自古以來,英雄往往是悲劇的主角,而能成大事業的人,往往會有一些缺陷。正如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敗給了劉邦,而受到無數百姓喜愛的老好人竇建德,也成為了李世民的墊腳石。顯然,司馬懿是一個成功者,其孫晉武帝司馬炎一舉掃除三國,最終統一了天下。
  •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龍虎鬥,司馬懿被打成了縮頭烏龜
    得知司馬懿帶大軍要到上邽,諸葛亮留下討寇將軍王平繼續攻打祁山。自己親率大軍直奔上邽,要和司馬懿剛正面。上邽的郭淮和費曜想趁諸葛亮立足未穩,打諸葛亮一個措手不及,結果反被諸葛亮擊敗。諸葛亮趁機毀壞魏國上附近的麥子。司馬懿匆忙趕到東面的小隴山依險據守,雙方對峙了一個月,司馬懿始終不出戰。
  • 諸葛亮三兄弟,一龍一虎一狗,誰的後代更牛?可惜不是諸葛亮
    史書上把"蜀國得一條龍,吳國得一頭虎,魏國只得一條狗"來形容他們諸葛亮三兄弟的能力。要是單從個人能力來看,這個說法確實對。但要加上後代的表現,這個排名又是另一回事了。諸葛亮和他的兒子公元207年曹操南徵,同年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
  • 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中漏殺之人的後代,韜光養晦154年推翻了晉朝
    諸葛亮北伐期間,曾經積極策反投魏的蜀將孟達,使得曹魏政權邊境再次陷入困難,司馬懿使計在新城之戰中擒獲孟達,將這次叛變扼殺在了搖籃當中。 可以說,司馬懿取得這樣的地位,是非常容易受到別人的眼熱的,尤其是來自曹氏宗族的不滿。 司馬懿為什麼能夠在高平陵之變奪取曹魏政權? 曹爽在被定為輔政大臣後,也曾野心勃勃,想要排擠司馬懿,以便自己專權,然而曹爽的能力實在是有限,曹爽主持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主張伐蜀,通過這場戰爭增加自己的影響力。
  • 諸葛亮去世以後,蜀軍大不如從前,為何司馬懿卻遲遲不進攻
    三國時期,諸葛亮作為蜀國的核心力量,在五丈原之戰中他病逝了,此時蜀軍群龍無首,立馬就撤退回去了。與此同時,蜀軍的內部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楊儀和魏延大打出手,都指責對方造反,魏延逃走,隨後楊儀又派了馬岱去追殺魏延。此時的蜀軍亂作一團,可以說是非常薄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