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城高新區:奮力描繪高質量發展壯美畫卷

2020-12-12 新華日報

蘇州城北,擁有千年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正以全新的姿態和飽滿的激情,奮力描繪一幅色彩絢爛的高質量發展壯美畫卷。

產城融合是這幅畫卷的主題。元和圍繞「千年元和塘,活力高新區」定位,以規劃為綱,致力打造相城區城市新門戶、產業新高地、科創新引擎,力求在全省高新區綜評中連續實現進位,擦亮「高」「新」底色。

用筆精細是這幅畫卷的技法。元和著力解決城市快速發展帶來的社會治理難題,立足實際,推進網格化管理,同時激活群眾自治能力,精雕細琢一個美麗宜居新家園。

著眼未來是這幅畫卷的點睛之筆。面對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殷切期待,元和直面教育、衛生等民生事業短板,對外連結優質資源,對內健全服務體系,書寫一份高質量的民生答卷。

「作為相城區『一核三副』城市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元和緊扣相城區『12345』戰略思路和『四大戰略優勢』,主動融入蘇州高質量發展大局,各項事業不斷邁上發展新臺階。」相城區委常委、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黨工委書記朱小海說,元和將抓住高新區建設的重大機遇,不畏艱辛、不懼風雨,打造一流現代化示範區、一流創新型高新區、一流國際化都市區,以省級高新區建設的新跨越,擘畫全面小康的美好藍圖。

規劃為綱,造就產城融合樣板

始建於唐代元和年間的元和塘,北通長江、南入京杭大運河,連接蘇州、常熟兩大歷史城區,串聯起蘇州極具特色的吳文化、水鄉文化。相城區陸慕、蠡口兩鎮是元和塘流經的區域。2002年,兩鎮合併為元和鎮。2005年,元和鎮撤鎮改設元和街道。2019年底,江蘇省相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設立,與元和街道合署辦公。

彈指一揮間,元和已迎來風華正茂的「十八歲」。尤其是近十年來,元和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翻番,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7億元到24億元的突破,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從45億元到116億元的突破,呈現出令人驚嘆的蓬勃發展態勢。元和還大幅提高對教育、醫療、住房等公共供給的投入,固定資產投資實現從30億元到103億元的飛躍。

成績雖然喜人,但元和歷任主政者都不得不承認,除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年輕的元和起步較晚,面對板塊之間的激烈競爭、對比跑在全市前列的先進榜樣,元和如何積聚後發優勢,實現爭先進位,打造成為相城乃至蘇州的城市新門戶、產業新高地、科創新引擎?在朱小海看來,「規劃為綱」是元和一直以來嚴格奉行的「圭臬」。

如今的元和構建了「一軸一帶八大組團」的城市發展新格局,精彩呈現了一個產城融合的「元和樣板」。「一軸」是相城大道高端商務商貿經濟軸,打造相城高新區最具影響力和商業活力的都市經濟軸。「一帶」是元和塘科技文化創意產業帶,圍繞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建設,打造最具特色和創新活力的文化產業帶。「一軸一帶」相互延伸、相互交融,重塑了城市發展品格。

「八大組團」包括活力島城市副中心組團、陸慕中央商務商貿區組團、蠡口智能家居智慧生活組團、平門塘科技研發組團、元和科技園科技研發智造組團、總部經濟產業園組團、太陽路汽車流通產業組團以及虎丘溼地公園品質生活區組團,重在打造集城市智慧生活、數字經濟、技術成果轉化等為一體的城市格局。

規劃的全覆蓋,讓元和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了明確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結合蘇州及相城的產業發展規劃,同時根據自身產業發展特色,元和形成了以「科技金融、數字研發、智慧醫療、文旅康養、高端商務商貿」為核心和以「配套部分先進位造」為特色的「5+1」產業定位。

數字研發產業主要分布在平門塘科技研發組團,目前集聚了近300家相關企業。元和科技園科技研發智造組團則聚集了蘇州數字大健康產業園、復旦大健康創新中心等載體,並培育出點惠醫療、潤裳姿式、福賽思生物等近130家創新型智慧醫療企業。相城高新區科技人才局局長許琰彬介紹,這些企業的業務涉及智慧醫療產業的各個細分賽道,比如醫療大數據、移動數字醫療、醫學影像設備、遠程醫療等,「鄰裡之間」就能促成合作。而隨著集聚效應的不斷彰顯,未來這裡將形成完整的智慧醫療產業鏈條,為蘇州「1號產業」輸送動力源。

產業的集聚,帶來科技創新「濃度」的不斷提升。2020年1-11月,元和實現規上產值42.74億元,高新技術產業企業累計實現產值25.79億元,增長9.22%,新興產業企業實現產值22.67億元,增長2.86%,分別佔規上企業產值的60.34%和53.04%。元和還新增專利申請1390件,授權667件;新增國家級眾創空間1家,省級孵化器1家,省級眾創空間3家。此外,相城高新區連續三年在全省高新區綜評中實現較大幅度進位,目前排名第24位。

創新作「引擎」,為元和的跨越式發展帶來無限動能,也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高層次人才紛至沓來。截至目前,元和已累計引進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專家31人,培育各級創新創業領軍人才124人,引進海外高端專業人才217人,數量均位居全區前列。

精雕細琢,提升社會治理水平

產業樓宇拔地而起,商業載體多點開花,居民小區管理有序……這樣一幅城市圖景,讓常住元和的近30萬居民倍感便利與舒心。然而,許多新元和人並不清楚,脫胎於老吳縣的元和,昔日還是農田水網密布、村級工業園連片的另一番景象。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打破了質樸、粗放的生活生產方式——原住民變成了城市居民,大量新元和人不斷湧入,在此創新創業,安家落戶。家庭小作坊也被工業化取代,新興產業加速崛起。相應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變了元和的城市格局與肌理,也對元和的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為城關街道,元和的面積佔全區的1/10,常住人口更是佔全區的1/3,社會治理任務十分艱巨。」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周良興坦言,不同於「在一張白紙上作畫」,元和的公共配套相對齊全,要在原有基礎上做好治理文章,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更加考驗政府的施策能力。

施策講究精準與精細。元和以問題為導向,想在前、做在前,因地制宜破解城市成長中的「煩惱」,讓工作生活在此的居民底氣十足奔小康。

優質的城市環境是居民的剛需。面對環保、質監、安監等不達標的「散亂汙」企業,元和持續在全域推進「散亂汙」企業(作坊)整治行動。作為元和28個社區中任務最重的社區之一,自整治行動開展以來,莫陽社區共摸排出散亂汙企業275家,到今年底已完成全部整治任務,共騰挪出420畝土地。其中,28畝已變成綠化用地,3畝建成了停車場。「淘汰整治『散亂汙』企業,既能為居民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還能為區域高質量發展騰挪和預留空間,必須盡全力做好這項硬任務。」莫陽社區黨委書記楊惠志說,社區構建了秦埂區域、天鵝區域、莫陽區域三個網格體系,針對「散亂汙」企業分布、所屬行業、生產方式等特點,制定整治方案,精準有序開展關停、整治、搬離等工作,效果有目共睹。

鄉村同為社會治理體系的一環。呂池浜、灣裡是眾涇社區的兩個自然村。在這裡,「有事找網格員」已成為兩村村民的習慣。周曉琪是眾涇社區工作人員,也是呂池浜村的一名網格員,很多時候,他的辦公場所不在辦公室,而是田間地頭。「網格員是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前哨』,就像『土地公』一樣,因此,對待負責的區域,要像對待『家』一樣熟悉。」周曉琪介紹,除了常態化的巡查走訪,他們還運用無人機,「掃描」田間地頭的衛生死角和整治盲區,再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對症施藥」。對於村容村貌等小微問題,網格員們當場就能攜手志願者、村民等一道解決。而像公共設施故障、村民反映要增設老年活動室等問題,就要上報社區二級網格甚至街道層面。「網格化管理最大的好處就是村民無需來回跑社區,在家門口就能反映需求。」

高水平的社會治理在於激活基層的每一個「細胞」。香城花園社區的做法是——圍繞百姓文化需求,打造文化志願服務隊這支專業隊伍。「晚晴之聲」合唱團、80後對話80後、「小閱芽」讀書會、非物質文化剪紙班……成立兩年來,服務隊大放異彩,培育出多個文化社團,讓社區不同年齡層次的居民均有了可參與、可體驗、可共享的幸福陣地。香城花園社區黨委書記殷國鋒自豪地說,起初,文化志願服務隊的「服務員」均由社區工作人員組成,規模較小,但正因契合了群眾的文化需求,服務隊輻射作用日益顯現,甚至帶動了社區黨員、居民「一起玩」。「更多時候,社區工作人員無需插手,居民就能把一個個文化活動辦得有聲有色。」

整合資源,書寫滿意民生答卷

今年秋季學期,文徵明實驗小學啟用,成為元和乃至相城區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的一件大事。文徵明實驗小學佔地50餘畝,建築面積4.3萬平方米,總投資2.2億元,設計8軌48班,不僅面向教育未來,構建了「國學+國際」「藝體+科技」的培養體系,還建設了高標準的圖書館、書畫館、國學館、茶藝室等,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空間。

教育、醫療、文化、交通等社會事業關乎民生福祉,是託舉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隨著群眾對美好生活期待值的不斷增加,以及高層次人才湧入對城市配套提出更高要求,當前,元和的公共資源還需進一步完善。「民生無小事,只有把群眾關心的大事小事都辦成辦好,才能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朱小海表示,深入推進民生改善,辦好各項民生實事,元和將外拓優質資源,通過高端資源的整合,為居民提供「嚮往的生活」。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截至今年9月,元和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及幼兒園35所,還有兩所幼兒園在建,預計將於明年投入使用。除民辦學校外,元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共20756人,其中幼兒園6479人。「從全區來看,無論是學校數量還是學生人數,元和均佔全區的1/3左右,每年教育投入近4億元。」元和街道黨工委委員王志強表示,雖然元和目前的教育資源能夠滿足民居基本需求,但隨著中小學和幼兒園招生數量的持續增加,從長遠來看,還要優化教育資源供給端。如今,元和已與上海優質教育資源進行對接,探索集團化辦學模式,通過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用3-5年時間,打造相城區教育新高地。

衛生健康事業護航,全面小康才有保障。元和是蘇州醫療機構的重點承載區,吸引了蘇州婦幼保健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長三角合作醫院、蘇州藍十字腦科醫院等國內知名醫院相繼落戶,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高級專家診療中心、相城人民醫院「大國工匠」周平紅教授內鏡工作站先後啟用。

瞄準高端醫療資源的同時,元和還著力健全基層衛生服務體系。綠色時光社區是元和首批拆遷安置小區,公共衛生服務資源相對稀缺。眼見社區60歲以上的人口超過500人,不少老人還缺乏子女陪伴,在元和的支持下,綠色時光社區創建了相城區首個全科醫生工作室,彌補了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短板。社區黨支部書記王海介紹,工作室由資深全科醫生和護士組成,每天向居民開放門診,街道還為工作室添置了基礎篩查設備,讓常規病診斷不出社區,平均每天門診量近20人。截至目前,元和已在8個社區建立全科醫生工作室。

除了「家門口」就醫,元和困難群體還可在「家門口」就業。落實相城區困難群體幫扶三年行動計劃,元和構建了「黨建引領、政府主導、五社聯動、項目帶動」的精準幫扶機制。相城高新區社會事業局局長、元和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吳雪華介紹,實施兩年來,元和共發起363個項目,涉及社會保障、醫療救助、就業幫扶、教育幫扶、基礎設施建設、生活服務六大類,項目由社會組織認領,與社區、社工、社區困難居民以及社會資源形成聯動,確保將幫扶落到實處。例如,御窯、姚祥、蠡口和富元四個社區建立了殘疾人之家,由太平洋保險公司成立「太溫暖」基金負責運營,社區導入社會資源提供輔助性就業崗位,社工組織轄區殘疾人參與,從事簡單的手工勞動。一天下來,平均每人能有45元的收入。

翻開元和規劃圖,正在推進建設的軌交7、8號線,與規劃的10、17號線在元和編織成網;活力島城市副中心提升改造計劃「活力環」將串聯周邊諸多配套設施,進一步點亮夜間經濟;長約2000米的陸慕老街將復原水街相鄰的城市空間,打造相城文化新名片……著眼未來,一幅高質量城市發展畫卷正在元和徐徐展開。

■ 本版撰稿 徐瑞雅 章夢燕

■ 圖片提供 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

相關焦點

  • 山陽區 繪就高質量發展壯美畫卷
    2016年以來,焦作市山陽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著眼打基礎、補短板、增優勢、惠民生,聚焦聚力打造「五個新高地」,鞏固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生態、區位優勢日益凸顯,產業轉型升級蹄疾步穩,成為焦作城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高地,焦作爭當河南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奮勇爭先的主力軍。    山陽大地山陽區,商旅居遊總相宜。
  • 蘇杭9項目集中簽約 蘇州相城高新區投資推薦會在杭舉行
    相城區人民政府副區長王執晴表示,相城有四通八達的交通,有高瞻遠矚的產業發展格局,有堅定不移建設大數據未來產業創新高地的決心,已成為蘇州高質量發展的新亮點、新引擎。杭州高新區作為產業發展的橋頭堡、先行軍,堅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建設科技新城。王執晴希望相城能夠借鑑杭州高新區的發展經驗,依託杭州高新區這樣一個全國頂尖的信息經濟產業基地,和眾多的優秀企業交流溝通,共同進步。
  • 《現代快報》:「天時、地利、人和」,蘇州相城謀求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2500年前,春秋吳國大臣伍子胥在陽澄湖畔「相土嘗水,象天法地,欲築城於斯」,蘇州相城因此而得名。近年來,這裡的蓬勃發展之勢引來眾多目光,招商步伐不僅走入北上深,還邁向美德荷日等發達國家,籤下的一個個「大單」,像風吹過湖面,掀起陣陣波瀾。
  • 相城高新區園區行暨中關村國際新材料項目專場對接會舉辦
    本次會議以「創新相城,合作共贏」為主題,在江蘇省生產力促進中心、蘇州市科學技術局、中關村發展集團指導下,由蘇州市相城區人民政府、江蘇省相城高新區管委會主辦,蘇州市相城區科學技術局、蘇州市相城區科學技術協會、蘇州市相城區12批科技鎮長團、北京中關村信息穀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承辦。
  • 蘇州市相城高新區:立足企業最滿意 創新服務解難題
    今年以來,蘇州市相城高新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營商環境建設,立足企業最滿意,通過搭建多維度服務平臺,在金融、法律等方面創新服務,實現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市場主體活力不斷迸發。金融助企  黨建聯盟平臺為企業發展添動力蘇州市相城區嘉元路,集聚了銀行、保險公司等20多家金融機構。
  • 長三角專家圓桌論道探尋相城高質量發展動力之源
    新華網南京12月16日電(記者劉巍巍)新時代相城精神圓桌會議15日在蘇州市相城區舉行,來自長三角區域的多位專家學者聚首論道,聚焦相城在高質量發展中形成的新經驗、新舉措,探尋推動相城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之源。
  • 蘇州相城高新區實驗小學(幼兒園)來了!
    相城高新區實驗小學(幼兒園)  ▲區領導朱小海,均瑤集團副總裁、上海世外教育集團總裁徐儉,區教育局局長耿昌洪以及相城高新區、上海世外教育集團相關負責人出席籤約儀式。  目前  相城高新區實驗小學(幼兒園)  效果圖已經出爐  趕緊跟著香橙君  一起來了解下  相城高新區實驗小學(幼兒園)
  • 最近相城發展簡直大爆發,蘇州人要趕不上了
    「江蘇省相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揭牌5月20日,「江蘇省相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揭牌!本次揭牌儀式既是相城高新區發展的新起點,更是吹響了全面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三超一高」戰略目標的衝鋒號角。5月14日下午,「相滬攜手共發展 產城融合新理念」2020江蘇省相城高新區(上海)投資推介會在位於上海虹橋的相城大廈舉行。
  • 東鄉奮力開創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篇章
    伴隨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走深走實,東鄉迎來了又一個發展的春天:擂響工業強區戰鼓,建設美麗幸福城市,抒寫鄉村振興詩篇,奮力開創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篇章,打造滬昆線上的明珠城市,呈現亮麗答卷:在榮獲2016年至2018年度全省加快工業發展加速工業崛起年度貢獻獎的基礎上,又獲2018年度全省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區),至年底,東鄉工業可實現稅收11億元,同比增長27%以上。
  • 開平市委書記龐正華:奮力推動開平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改革開放再出發的重要節點,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廣東視察,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指導我們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抓好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展現新的更大作為,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我們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指明了前進方向
  • 蘇州「最江南」,君到相城來!
    全面繁榮蘇州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今天(1月12日) 蘇州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 作為蘇州市唯一的國家級示範園區創建單位,元和塘園區將為全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繼續貢獻力量。
  • 泰州醫藥高新區:堅持新發展理念 致力高質量發展
    根據規劃,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泰州醫藥高新區將緊扣「四化三鏈」發展思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再造核心競爭優勢,加快形成自主可控的生物醫藥產業體系,全力打造全國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新高地。健康是人類的最大財富和永恆追求,大健康產業也成為21世紀最有前景和最為重要的產業之一。
  • 深化「高」「新」布局 蓄勢高質量蝶變——鄭州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紀實
    這5年,在波瀾壯闊的變革中,鄭州高新區在時代發展浪潮中書寫蓬勃發展的精彩樂章,積澱下深沉的記憶。  這5年,鄭州高新區吹響了高質量發展的嘹亮號角,搶抓機遇、全面布局,激發出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 培育高質量發展燈塔工廠——瀏陽經開區(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紀實
    瀏陽經開區(高新區)鳥瞰圖向陽生長,迎風飛翔,高質量發展樹標杆湖南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彰顯新擔當,奮力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南新篇章。
  • 「最強大腦」集結「智」撐海安高新區高質量發展
    集眾智、匯眾力、謀發展。2014年,海安市「撬開」了國內科技界最高學術機構中國科學院的大門,藉助「中科院專家走進海安」主題活動,近千名專家學者走進海安,在海安播撒創新種子。六年多來,該市跑出了創新「加速度」,驅動經濟發展駛入了「快車道」。
  • 北海市高新區高質量發展觀察
    原標題:構建創新創業新平臺——北海市高新區高質量發展觀察  「入駐我們北海園區的10多家企業,目前已有5家線下復工,為了應對疫情,我們設置了小隔間。」2月24日,豬八戒網北海園區工作人員韋思思告訴記者,為抗擊疫情,公司從線上線下都推出優惠政策,對企業贈送會費和減免租金。像豬八戒網這樣的服務企業,在北海市高新區正聚集成林。
  • 衡陽高新區:中流擊水更前行 高質量發展譜新篇
    在這驕陽似火的七月,從省工信廳傳來了一個喜訊:衡陽國家高新區被評為「湖南省高質量發展園區」。這一榮譽稱號無不彰顯出園區上下不畏困難、強力攻堅的堅定信心和紮實苦幹、創新發展的火熱激情。近年來,衡陽國家高新區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全區工作重心,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等方面奮發作為,譜寫了園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 相城?高新區?園區僅需10分鐘
    按計劃,春申湖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相城區段預計今年年底完工。10分鐘穿越相城、高新區、園區即將成為顯現實...-春申湖路快速化改造概況-春申湖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屬省重點工程,全長約16.56km,主要由「三橋三隧」組成,全線近10公裡的特長隧道堪稱國內城市隧道之最。
  • 奮力擔當,姜堰力促高質量發展幹在實處
    交匯點訊 在1月2日舉行的中共泰州市姜堰區委十二屆六次全會上,區委書記李文飆提出,姜堰要持續深化產業強區、科技興區、環境立區「三大戰略」,致力打造「生活精緻的田園新城、科教先進的創新樂土、休閒康養的旅遊勝地」,推動各項工作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力爭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於泰州全市平均水平,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考核躋身全省第一方陣
  • 【聚焦廬陽兩會】搶抓機遇 乘勢而上 奮力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示範...
    【聚焦廬陽兩會】搶抓機遇 乘勢而上 奮力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示範城區 2021-01-07 23: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