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家蔣勳:當代年輕人的通病,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

2021-01-13 網易新聞

夢回紅樓,聽蔣勳為你娓娓道來。訂閱網易公開課精品課程點擊下方卡片,悄悄變聰明↓↓

現代人就像一個貝殼

緊緊閉著就是不肯打開

因為裡面太柔軟、太怕受傷

而只有「美」才會讓它不防禦

讓它放下戒備心,讓它打開

而下面這位

就用他的文字、他的美學、他的聲音

打開了無數人的貝殼

「留18分鐘給自己」,他感動了世界

時間閃回到2012年的中秋月圓之夜,在享譽世界的TED演講臺上,一位老者在皎潔的月光下,輕輕吟誦著一首《許願》。他一開口,大家便被他醇厚又清朗的聲音深深迷住。


「一個人的一生,有沒有可能留出18分鐘給一首詩,這個要求會不會太奢侈?」他的發問,宛如一股清流,流淌進都市人荒蕪的靈魂深處。

而聽過他演講或有聲書的人,都一致認為:「在這個浮躁的年代裡,他是一開口就能讓你安靜下來的人。」

他,就是勳。當代華人世界的文化教父,被林青霞稱為「唯一偶像」。沒有人可以完全定義他的身份,他把一生都活成了美的傳奇。


他的人生,簡直是開了掛

蔣勳生於西安,父親是黃埔軍官,母親是滿清貴族。

1949年,年幼的他隨父母舉家逃到臺灣,在慌亂地遷徙中,曾經的貴族後裔淪落到身無分文。但天資聰穎的他,人生簡直跟開掛一樣:出詩集、寫小說、開畫展、做主持、當教授、環球旅行,遍訪名家大師...是當之無愧的「斜槓大魔王」。


▲年輕的蔣勳(左一)和丁玲(中)合影

貫通藝術、美學、文學、繪畫等領域,他涉獵廣泛,並且都有著極高的文化造詣:

他寫作,著作等身。四十餘年來,他發表作品數十部,每一部都堪稱經典:他的《蔣勳說紅樓夢》連續三年被央視《讀書》欄目評選為大眾喜愛的50種好書;《生活十講》撫慰過監獄裡無數個失落的靈魂;《美的沉思》被譽為臺灣版的《美的歷程》……


他繪畫,執教名校。早年專攻西洋美術,期間舉辦過無數次個人畫展。更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並先後執教於中國文化大學、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美術系系主任,是臺灣知名的美學教育家。

更令人欽佩的是他的灑脫。當了七年的美術系主任,因看見一個學生在草地上讀詩集,為之動容,他捨得辭去;馬英九力邀他出任臺北文化局長,他認為龍應臺更適合,也捨得拒絕。

《人物周刊》曾這樣描述蔣勳的一天:他每天黎明即起,打坐、抄經,似歸隱老僧。9點鐘開始一天事務性的工作,這時他是溫厚的中年人。晚上的蔣勳20歲,他可以在夜裡寫小說,也會去年輕人的歡場,看以各種匪夷所思的方式浪擲的青春。

他是林青霞唯一偶像,半顆安眠藥

在林青霞生命中最黑暗的時期,蔣勳救過她的命。

2001年,林青霞71歲的母親因為抑鬱症跳樓自殺。1991年三毛去世,1995年鄧麗君去世,2003年張國榮去世,2004年黃霑去世,親人和朋友紛紛離開,林青霞陷入人生最黑暗的時期。

就在那時,林青霞的父親病重,她夜夜失眠,香港八卦雜誌拍到她進出心理診所,大大的標題是「林青霞情緒失控,到精神科求醫…」

友人為了安慰她,送她一套蔣勳的有聲書。她一聽就入迷。此後,不論多忙,每周五都要從香港飛到高雄,聽蔣勳講文學,說紅樓。聽到動情處,不覺淚流滿面。她說,你們把我當偶像,而我的偶像是蔣勳老師,他的聲音是我的半顆安眠藥,能給予內心安定的力量


在蔣勳的感染下,她開始嘗試書法、繪畫和寫作,藝術燃起了她的激情,甚至發願:「60歲時要成為藝術家。」如今,林青霞分別寫出了《窗裡窗外》、《雲去雲來》兩本散文集,活出了別樣的精彩。

「我不想把文學、藝術弄得那麼偉大」

談及這位大明星學生,蔣勳卻很淡然:「我不想把文學、藝術弄得那麼偉大,但有時候有那麼一個安慰的時刻,對她的心情很重要。我覺得文學是一種救贖,在人生的關口有時一句詩或一張畫就可以讓她過關。」

的確,蔣勳談文學,總會有一種特別的魅力。


有人這麼評價他——

「他Hold住大題目:孤獨、人生、儒家傳統。但他在丟出那些壓得死人的大話之前,會鋪墊出許多細水長流的故事,他的經歷,他的感受……所以那些「大話題」也變得真摯,有說服力。

「他也喜歡談名家:李白、杜甫、曹雪芹……但不是簡單枯燥地注釋,而是把這些名家請下神壇,化身成你自己、你的同學、你的父母、你身邊的小人物。」

所以,愛聽蔣勳講文學的,不止是大學生和文化人,也不僅是大明星、企業家和貴婦,還有街邊的白菜攤販,路上的貨車師傅。

他用將近四十年的時間,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成為臺灣家喻戶曉的文化教父。


可近幾年來,他發現大陸的一些經典解讀,總是試圖去教會我們一些處世之道、社會成功學。而他卻希望,能夠把文學還原到我們生活最可愛的部分,讓大家從文學中找回人性的溫度與生活的智慧。

於是,網易公開課邀請蔣勳老師,為你帶來他半生研習的一部紅樓,且聽『蔣勳細說紅樓夢』。

80回經典解讀,160集連播

蔣勳還你一部最純的紅樓夢

支持永久回聽

點擊卡片,聆聽【蔣勳細說紅樓夢】

讓蔣勳用聲音,陪你領略經典之美


本文來源:網易公開課 責任編輯: 沈慧敏_NBJS9258

相關焦點

  • 美學家蔣勳:為何現在的年輕人不知自己想要什麼?
    蔣勳為你細說紅樓夢,訂閱網易公開課精品課程點擊下方卡片,悄悄變聰明↓↓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人會選擇讀研?有一個人是這麼回答的,除了那些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大部分人都妄圖通過考研來延遲思考自己想要什麼,可是等到研究生畢業的時候,他們還是會同樣面臨同樣的問題。
  • 美學家蔣勳:讓五歲的女兒記住父親的體溫,別讓忙碌毀了你
    夫妻倆個人可能都要工作,要不然面對當今社會的特價,就可能捉襟見肘。即便夫妻兩個人都上班,可能大部分人還是追不上錢的腳步。當他自己出去上班,而太太不上班時,鄰居不會有話說的。反過來說,當他自己不上班,而太太出去上班時,鄰居就會很是奇怪。
  • 美學家眼中的「孤獨」——蔣勳《孤獨六講》和《因為孤獨的緣故》
    今天,我要說的這個話題的主角是蔣勳先生,要講的是他的兩本關於「孤獨」的書。蔣勳的文字溫雅亮麗,清澈通透,讀讀無妨。這是一位「書蟲」對蔣勳先生《孤獨六講》的推薦語,這也是我今天要推薦此書給大家的主要原因。
  • 《蔣勳細說紅樓夢》網絡走紅
    ,除了看書,從網絡電臺聽書更受年輕人追捧。近日,聽書欄目《蔣勳細說紅樓夢》正在各大網絡電臺走紅,該欄目在喜馬拉雅網絡電臺的點擊量超過1836.7萬次,在荔枝網絡電臺的收聽量更是達到1494萬次。而解讀《紅樓夢》的人是臺灣著名畫家、作家和美學家蔣勳,就連著名演員林青霞也曾被他溫柔的聲音和有趣的講解所徵服。除了《蔣勳細說紅樓夢》,上過《百家講壇》的劉心武、易中天等,他們在節目中對名著的解讀也被放在了網絡電臺上,而點擊量同樣不容小覷。
  • 臺灣美學家蔣勳:雲門《九歌》是復活的現代生命
    臺灣著名美學家蔣勳曾特別為這部20年前創作的經典撰寫文章,解讀這部以古代文學為想像跳板面向當代人類靈魂的舞作……舞動九歌蔣勳《九歌》是雲門屆滿二十周年的重要作品,在林懷民一系列創作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屈原被塑造成一個憂國憂民的政治落魄者,懷抱自己忠君愛國的堅貞而死,這個形象是兩千年來中國政治受害者共同的投影,「長嘆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連魯迅也不自覺地把自己投影在這個孤獨而悲涼的絕望角色中。幸好,林懷民並不是中國文學經典的學者,他不必只對桌案上的註解負責。
  • 網際網路時代選擇聽名著 "蔣勳細說紅樓夢"網絡走紅
    原標題:《蔣勳細說紅樓夢》網絡走紅 網際網路+時代,人們閱讀名著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除了看書,從網絡電臺聽書更受年輕人追捧。近日,聽書欄目《蔣勳細說紅樓夢》正在各大網絡電臺走紅,該欄目在喜馬拉雅網絡電臺的點擊量超過1836.7萬次,在荔枝網絡電臺的收聽量更是達到1494萬次。
  • 蔣勳:期待《百家講壇》不把經典當淺薄的東西
    近日,知名美學家蔣勳出版《孤獨六講》和《漢字書法之美》兩本圖書。他是著名詩人、小說家、畫家、文化「說書人」,在作家張曉風筆下「像神仙一樣活著」的人物,他被譽為「美學布道者」,將高不可攀的美學講出了人間煙火。
  • 悅讀|《天地情詩》當蔣勳聽見米勒
    在素樸的天地裡,他們以自然為老師,開始跟自己安靜的對話。生活這麼簡單,走在田園裡,他們心裡總是想起一首詩,一首可以歌頌自然的詩,一首可以歌頌生命的詩。 他們看到黃昏時候赭紅色的土壤,他們聞到稻田裡的麥香,他們聽到教堂鐘聲傳來的黎明旭日的光,他們在夏日感覺到暖烘烘的乾草的氣味。在每個夜晚他們依照天空星辰的指示,找到了回家的路。
  • 蔣勳細說紅樓夢第七十三回
    正能量收穫 感謝您關注訂閱「正能量收穫」公眾號,近期我們將不定期按章回通過本公眾號推送《蔣勳細說紅樓夢》,往期內容可在菜單欄的經典重現欄目中找到,歡迎收聽分享交流。
  • 蔣勳: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
    從明星貴婦、中產階級到都市白領,蔣勳在兩岸有著廣泛的粉絲群,臺灣開課演講時經常由於高官顯貴太多,讓人誤以為是出了什麼政治事件。對此,蔣勳倒是坦然面對,他說越是有權有錢的人越容易被生活所累,從他們身上,自己也能學到很多。《孤獨六講》就是從一次系列講座的講稿演變而來的一本書。
  • 蔣勳:命懸一線時,我看見最美的風景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十點讀書,ID:duhaosh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前不久看到蔣勳的最新採訪,比印象裡的樣子老了一些,才知道他今年六月,突發心臟病,經歷了生死一瞬間。發病時他在臺東,要搭飛機去臺北的醫院。
  • 藝術家蔣勳:生活講究而隨意 只為自己的興趣做事
    有一次我帶她去臺北故宮,給他看清朝龍紋碗,她看了不講話。我問她,她才說以前家裡好幾柜子這樣的碗,外婆沒事生氣就摔幾個。我是聽了這句話,再不收藏東西,我覺得收東西的感覺很荒涼。她經過戰亂,知道什麼都留不住,只是把 6 個孩子帶在身邊。文化當然重要,但還有生命。」2010 年 12 月,蔣勳突發心臟病,被搶救回來之後,更捨得把東西送人了。
  • 當代惡臭年輕人什麼意思什麼梗 可以看做是貶義詞
    當代惡臭年輕人什麼梗,最近抖音裡面經常出現當代惡臭年輕人,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是什麼意思?那麼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當代惡臭年輕人意思、出處、含義介紹,快來一起看看吧!   當代惡臭年輕人什麼意思     「當代惡臭年輕人」稱呼是對現在很多年輕人【言語和行動不一致】行為的調侃,可以看做是貶義詞。
  • 當代年輕人的旅行特徵是什麼?
    現在的年輕人都很喜歡去旅行,然後在朋友圈中打卡,和朋友對比一下誰去過的城市比較多,但不管是窮遊還是富遊,當代年輕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旅行特徵,那麼你想不想知道當代年輕人的旅行特徵是什麼?看看這些特徵是不是符合你們。
  • 蔣勳美學丨《孤獨六講》一:情慾孤獨
    蔣勳丨臺灣作家、畫家、詩人、美學家。文字僅供交流學習所用,版權歸蔣勳老師及出處所有。但《孤獨六講》要談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獨,而是如何完成孤獨。如何給予孤獨,如何尊重孤獨。 作者以美學家特有的思維和情感切入孤獨,融個人記憶。美學追問、文化反思、社會批判於一體。作者創造了孤獨美學:美學的本質或許就是孤獨。
  • 蔣勳:藝術之上,是人的溫度
    很多人「認識」蔣勳,也是從他的聲音開始。他有很多音頻節目,如細說紅樓夢、中國美術史、西洋美術史、詩詞中的真誠與感動、水墨情懷等。蔣勳解釋:「音頻是口語,它跟人的溝通比文字要容易,紅樓夢閱讀上還是有難度的,你讀到裡面的詩詞不知道講什麼東西,你講的時候比較容易懂,因為聲音有很大的安慰性。」  母親是他美學上的啟蒙者,他在美學上的引導者則是他的中學英語老師——陳映真。
  • 心靈之約——讀蔣勳先生《吳哥之美》
    這句話出自臺灣知名作家蔣勳先生的作品—《吳哥之美》封面上。    蔣勳先生,臺灣著名美學家、文學家、畫家,他有諸多的作品,如《蔣勳說紅樓夢》、《孤獨六講》、《蔣勳說文學》等等。這是我第一次拜讀蔣勳先生的作品,以前我對蔣勳先生可以說是一無所知,但是通過《吳哥之美》這本遊記類散文,讓我有了靈魂上的享受,是一種安寂和沉澱。
  • 蔣勳《孤獨六講》:孤獨很好,讓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人與人之間那麼擁擠,距離靠得那麼近,卻幾乎沒有任何視線交集,完全不知道彼此心裡在想什麼。很多人都說這是一種孤獨,是現代人的一種通病。但其實這不是孤獨,而是寂寞。寂寞與孤獨處在一種完全對立的位置上。在《孤獨六講》這本書中,蔣勳先生以美學家特有的思維和情感切入孤獨,但他要談的是:「不是如何消除孤獨,而是如何完成孤獨,如何給予孤獨,如何尊重孤獨。」
  • 當代年輕人生活圖鑑
    當代年輕人吃飯要看劇坐車要靠窗晚上要熬夜出門帶耳機喝水泡枸杞速來查看這份當代年輕人圖鑑找找有沒有你自己3.財產現狀當代年輕人有些什麼我不知道你知道嗎?
  • 蔣勳《孤獨六講》後再推《生活十講》
    臺灣「美學家」蔣勳《孤獨六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