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線譜鋪在腳下
梅花香沁在心上
你見過這樣的成都嗎?
成都天府錦城項目又要上新啦!
天府錦城項目自2017年啟動以來,天府錦城「八街九坊十景」已逐步分片、分點呈現。已經開放亮相的猛追灣、棗子巷、大川巷等等點位,都已成為備受歡迎的網紅打卡地。
根據成都市住建局今年出爐的《天府錦城街巷遊線體系策劃規劃方案》,規劃了「兩環八線十三片」的街巷遊線體系,將天府錦城「八街九坊十景」串聯起來。
據了解,目前武侯音樂大道已經打造完畢,尋香道「浣花吟詩」段也在加緊建設。
01
武侯音樂大道、愛樂環
位於武侯區望江路街道的武侯音樂大道,路面上延伸著長長的五線譜燈帶,遠遠看去,行人猶如樂譜上跳動的音符。
街道一側的臨街建築,經過重新設計打造,呈現出五顏六色的彩虹線條。另一側則打造了成都音樂產業中心。一公裡的音樂大道不算長,但驚喜卻接連不斷。
道路上隨處可見音樂有關元素的雕塑和文化牆,路中還有舞臺,隨時供演出使用。道路兩側有著許多大大小小的音樂「微博物館」,例如手風琴微博物館、吉他微博物館等。
小十字路口兩側街道,臨街的小樓皆被改造成為馬卡龍色或糖果色。這是音樂坊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點位——「愛樂環」。
愛樂環街區起始於老馬路18號段、致民東路支路段至龍江路口,地處音樂坊核心區域,緊鄰城市音樂廳,音樂大道從其中心穿過。
目前,打造還在加緊進行,但立面裝飾改造已逐步呈現。
02
尋香道「浣花吟詩段」
尋香道自開始打造,一直備受期待。
尋香道的河道兩側二十裡種植了臘梅(黃色)、硃砂梅(大紅)、粉梅(玫紅)、美人梅(淺粉)等四大主題10餘個品種。
「浣花吟詩」段的河道、湖中,亮起了根據季節、主題變換不同顏色和亮度的景觀燈。伴隨著景觀燈一起呈現出來的,還有水中的蒙濛霧氣。
臨水區域種植了各種探水、照水梅,搭配了石橋、景石和水霧,並啟動了水生態治理。這裡將成為尋香道的重要觀賞景點。
目前,該示範段已經建成開放,聚集了許多市民遊人賞景納涼。
天府錦城「兩環八線十三片」
根據《天府錦城街巷遊線體系策劃規劃方案》,天府錦城街巷遊線體系由「兩環八線」主幹體系(全長約50公裡)和「十三片」支線體系(全長約66公裡)構成,共打造成都市42條街巷。
雙環
濱江暢遊環即天府濱水生活遊線,將以水文化為脈,展現天府之國因水而生、因水而興的城市發展脈絡;
古城記憶遊線環則為千年城市中心遊線,將奠定三城相重城市本底格局,凸顯2300年城心不移、城址不變、城名不改的城市記憶與內涵。
八線
少城尋香休閒線,這是西蜀詩歌藝術遊線,主要展現西郊河內明清少城文化,西郊河外唐宋杜甫草堂、浣花溪和青羊宮等;
蜀漢樂活線,即三國蜀漢文化遊線,主要展現三國武侯、君平樂道、文翁石室、保路英烈等歷史脈絡;
禮儀迎賓線,即成都中西文化交融遊線,主要展現從省科技館、錦江大禮堂、錦江賓館的蘇式建築,到中、英、美、加四國辦學的華西歲月;
學府漫遊線,即成都高校書香文化遊線,展現從四川大學華西校區,到四川音樂學院及四川大學望江校區的高等學府文化;
都市禪林文創線,即非物質文化遺產與都市禪林體驗遊線,展現皮坊街、金絲街、打銅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殊院的禪林歸隱,代表精神與物質代代相傳;
民俗文化展示線,即成都傳統文化與地道美食品嘗遊線,串聯勸業場、盤饗市、錦江川劇院、悅來茶館、四聖祠堂,點滴刻畫市井生活日與夜;
國際商圈體驗線,即城市商業時尚遊線,串聯春熙路、大慈寺、合江亭,記敘自盛唐的「揚一益二」,演繹成都的千年商貿文化與城市包容氣度;
音樂藝術賞遊線,即音樂之都藝術鑑賞遊線,圖蘭朵與梁祝在此匯聚,古典與搖滾在此共生,打造成都的林肯中心和百老匯。
十三片
皇城壩—祠堂街片區
寬窄巷子片區
青羊宮—棗子巷片區
杜甫草堂—尋香道片區
錦裡—武侯祠片區
華西壩片區
音樂坊片區
望江坊片區
水井坊片區
四聖祠—大慈坊—耿家巷片區
華興街—春熙路片區
猛追灣片區
文殊坊片區
又一波網紅打卡點位已經在路上
你準備好了嗎?
(本文圖文內容來源網絡,侵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