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北方四島爭端如何造成?日本想「奪島」心有餘而力不足

2020-12-09 觀妙識微

根據「今日俄羅斯」網站報導,美國近期支持日本對爭議島嶼的主權,並鼓勵日本佔領島礁,這舉動使得軍事衝突的風險增加。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犯下了滔天罪行的國家,日本直至如今仍在承擔它應有的後果,與俄羅斯之間的北方四島之爭便是其中較為突出的一件事情。

在許多人看來,俄羅斯與日本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經濟與政治之間的交往便已經是極限。但事實上,兩國之間有關北方四島的爭端早已有長達兩百多年的歷史淵源,只不過越到近代,面臨著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這一問題顯得越難解決,並成為困擾日本政府的「心病」。

北方四島爭端的起因和經過

北方四島,是指位於日本東北端的齒舞群島、色丹島、國後島和擇捉島。其中,擇捉島是第一大島,總面積約3200平方公裡,最小的齒舞群島僅有102平方公裡,四島加起來則總共3993平方公裡。雖然現如今這四座島嶼「身在日營主權在俄」,但說到對這塊地方歸屬權的爭奪,歷史卻極為久遠,插手其中的政治勢力也越來越多,遠遠超過了它本身所具有的意義。

北方四島

18世紀初期,當時的俄羅斯帝國在彼得一世的帶領下呈現出相當興盛的姿態,經濟、政治、科技等各方面都先後取得了不小成就。隨著國家的強大,它也開始逐步進入對外擴張的階段,在18世紀中葉完成對北太平洋的徵服後,它又將目光放在了遠東地區,即包括北方四島在內的千島群島等地。

彼時的日本仍處在幕府統治時期,雖然整體實力偏弱且之前一直都對北方四島持不重視的態度,但面對這種遠道而來進攻國家本土的敵人,還是無法保持容忍。因此,兩國不可避免地在這塊地方發生衝突,於1805~1813年間開展了一場長達八年的戰爭,日本也將這起事件成為「北寇八年」。

1855年,日本與俄羅斯兩國正式籤署《日俄和親友好條約》來分別劃分本國政府在千島群島的疆域界限,之後兩國又於1875年籤訂了《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日本至此徹底確立了自己對於千島群島的主權。

值得一提的是,北方四島上存有被日本人蔑視地稱為蝦夷族的本土居民,在俄羅斯與日本的常年逼迫下,他們逐漸喪失了本土文化與血統,或許再過不久就將真正消亡。在1904年爆發的日俄戰爭當中,日本大獲全勝,從軍事層面也完全保障了自身對北方四島的控制權。

然而,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世界政治格局完全顛覆,北方四島歸屬權也在這種環境下呈現出翻轉性質地改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勝國派兵佔領戰敗國的領土成為一種無可置疑的做法。

蘇聯也正是趁此時機根據《雅爾達協定》中「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的規定,將之前一直隸屬於日本管轄的北方四島佔領。雖然日本對蘇聯將這塊地方納入其版圖的做法一直不予承認,但它也無力收回自己在這裡的主權,因此也只能置之不管。

上世紀五十年代,赫魯雪夫為了改變蘇聯的對外政治環境,或者說是為了更好地同美國展開爭霸,決定在北方四島的問題上做出一定讓步。在於1956年籤署的《俄日聯合宣言》中,規定蘇聯將在兩國籤署和平條約後,將北方四島中的齒舞群島和色丹島交還給日本。

日本雖然還是掌控對北方四島的全部主權,但它也認為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對此表示非常同意。然而,在當時的兩極冷戰格局背景下,國與國之間的交往從來就並不簡單。

二戰後的日本之所以沒有遭受到太大程度的制裁,其中很大原因就是美國想把日本建設為自己在遠東的橋頭堡,在軍事、政治和經濟等各方面都對其保有不小的制約作用。看見日本和蘇聯似乎要進入「蜜月期」,美國自然感到極為不滿,於是在1960年和日本籤訂了《美日安保條約》。

當這個條約籤訂後,蘇聯也一改之前的友好態度,時任蘇聯外長的葛羅米柯就曾在其給日本的備忘錄中這樣說道:歸還兩島是不可能的,除非日本領土上不再駐紮有任何外國軍隊。因此,一個最好的解決北方四島爭端的時機就這樣消失在歷史舞臺。

《美日安保條約》

蘇聯解體後,面對國內呈現出萎靡乃至倒退趨勢的經濟發展狀態,俄羅斯想要通過日本投資的方式來換取對北方四島問題的解決。然而,受制於投資地的政府管轄失衡和一系列其他因素,導致在俄羅斯投資的日本商人大多血本無歸,投資方案最終失敗。

近年來,俄羅斯也曾一度鬆口說自己作為蘇聯國際法的繼承者,對與日本於1956年籤訂的《俄日聯合宣言》表示認同,並希望在此基礎上與其談判。

但經過這麼多年的掙扎,日本政府已經對它無條件歸還北方四島不抱有希望,對這種說法也只持消極態度,更是直至至日都不願同俄羅斯籤訂和平條約。就這樣,兩國因為對這塊地方的歸屬問題越鬧越僵,俄羅斯甚至還宣稱要加強對北方四島的保衛力量。

當然,北方四島除了具有政治的斡旋因素之外,其本身的地理優勢也是促使兩國爭論不斷的重要原因。北方四島地處南北寒暖流相交之處,類型不同且數量龐大的魚類在這裡匯聚,為其贏得了「魚類寶庫「的美譽,世界四大漁場之一的北海道漁場便位於這裡。

再加上位於火山地震帶,擁有豐富的溫泉和地熱資源,使北方四島在旅遊業的發展上也充滿了無限可能。另外,這裡的礦產資源也較為豐富,金子、銀子、銅、鋁等兩百多種稀有金屬都有分布,甚至還有世界上唯一一座錸礦。

珍珠港

北方四島還具有不可低估的軍事價值。由於其本身自帶的隱蔽性,1941年11月,日本曾將海上核心力量集結在擇捉島的單冠灣周圍,從這裡出發偷襲了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基地——珍珠港。對俄羅斯來說,北方四島可以使其自由出入鄂霍茨克海和太平洋之間,同時對西方波羅的海通道的依賴性也大大減小,具有極大的戰略和經濟意義。

另外,北方四島可以與庫頁島形成南北呼應之勢,對日本產生較大的戰略遏制作用。因此,出於這些利益因素的考量,如何處理北方四島的歸屬問題一直是日本政府的心頭病,其國內也由此出現了各種不同的學說和解決方案。

日本國內對北方四島態度兩極分化,俄羅斯後來者居上

日本國內對北方四島問題的解決主要分為激進派和溫和派,前者主張「一攬子歸還北方四島」、「正經不可分」等政策;後者則主張 「平分四島論」和「新思維」兩種政策,希望通過自身利益的損失帶來俄國的友好態度。

值得一提的是,安倍晉三便是溫和派思想的代表,他也是當初近十年來首次訪俄的日本首相。日本之所以會有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既是其本身所依賴的證據不同,也是因時代的變化導致的政策變化。

在激進派看來,歷史依據是領土劃分的重要依據。幕府統治時期,雖然北方四島由於地處偏遠而並未受到當權者的重視,但早在1635年,時任松前藩的藩主村上廣儀就已經開始對北方四島進行視察和經營。

在1644年,松前藩更是專門繪製了包括北方四島在內的日本全國地圖——《正保御國繪圖》,這不僅是日本最早的有關北方四島的地圖,也是全世界最早有關北方四島的地圖。相比之下,俄羅斯則是直到1691年才發現這片土地並命名為千島群島。此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也一直都是日本在這裡實行著管轄權。因此,日本政府始終認為自己才應該是這裡的主人。

另外,一系列現代條約也為激進派政客提供了政治依據。在奠定戰後世界格局的《雅爾達協定》當中,為了遏制蘇聯在亞洲的擴張,美國並不承認其中將千島群島割讓給蘇聯的條款。同時,在美國等一系列戰勝國和日本籤訂的《舊金山媾和條約》中,雖然要求日本放棄對千島群島的主權,但又並不明確規定日本需要放棄對這裡的歸屬。

再加上兩國於1855年籤訂的《日俄和親友好條約》,使得日本激進派政客可以從政治上找到原理來要求俄羅斯歸還北方四島,可以說是相當雞賊。有趣的是,由於當時的中國還未取得聯合國席位,且處於被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排擠的極端,因此《舊金山媾和條約》直至今日也沒有被我國政府承認。

溫和派政客則呼籲超脫北方四島本身的局限和視野,將日俄友好關係作為首先前提來考慮。二戰以來,美國與日本一直都在各方面保持著相當友好密切的關係。但隨著時代的變化,面對亞太國家的不斷崛起和美國力量的相對衰落,日本意識到不能夠繼續脫離亞洲發展、僅僅依靠美國作為自己的支撐,而是需要極力同周邊國家發展關係來保障自己的安全。

然而,由於中國遠超日本的經濟體量和其他政治因素,使得日本始終將對追求對華戰略優勢作為自己的目標,這就註定中國不會成為它的長期友好合作夥伴;又由於慰安婦和一系列戰爭認識方面的問題,日本與韓國之間的摩擦和矛盾也一直存在,難以真正做到知心知己。

在可以選擇且臨近的大國當中,日本只能夠將俄羅斯作為自己的交往目標,想要積極構建起友好的雙邊關係。另外,日本國內約百分之十的石油和天然氣都是來自於俄羅斯,這也是日本做出這一選擇的現實性因素,畢竟想要發展的前提是先生存下來。

從雙方國家的國情來看,爭取合作避免爭端也是大勢所趨。雖然蘇聯已經解體,但它所遺留下來的大部分問題卻並未得到解決,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經濟。尤其是在俄羅斯首任總統葉爾欽所採取的「休克療法」下,俄羅斯經濟陷入瀕臨崩潰的階段。

同時,由於蘇聯的影響和俄羅斯對外政策,使得西方世界對其也並不抱有友好態度,甚至曾多次發動相關經濟制裁。反觀日本,雖然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進入快速發展的時期,但《廣場協議》的籤訂終究將其看似繁榮的泡沫經濟戳破,日本經濟由此也進入所謂的「消失的二十年」。可以說,這兩個國家在經濟上都面臨著巨大困境,尋求對外合作與和平交往是必然手段。

恰巧,日本擁有資金和技術,俄羅斯則擁有能源和市場,雙方如果能夠利用各自的優勢來制定出相對應的發展策略,那麼將對自身的經濟發展產生較為強烈的互補效應。安倍晉三上臺後,首次放棄了日本政府多年來所奉行的正經不分離原則,提出將北方四島問題擱置在一旁卻仍共同合作、發展經濟的政策。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似乎溫和派佔據了日本國內的主流,兩國重歸於好也近在咫尺。但是,安倍晉三又曾跟隨美國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後,參與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所以這兩國之間的合作始終斷斷續續、難有定數,北方四島的解決更是遙遙無期。

日本民間對北方四島歸屬問題的態度也耐人尋味。日本內閤府曾在2008年發起過一次針對北方四島問題的調查,共將全國20歲以上的三千人作為了調查對象,調查內容也較為全面。

調查結果顯示,95%以上的人都聽說過了北方四島問題,80%以上的人對此有一定了解,但只有50%的人對要求返還北方四島運動比較熟悉,僅有34.5%的人願意參加此類運動,積極者更是只佔2%。而在針對臨近北方四島的居民調查當中,由於具體職業的不同,對這一問題的看法也有所不同,並沒有佔絕對主流的看法。

日本民間顯然對北方四島的關注度和參與性都不高,自然也就無法對日本政府的收復行為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直至今日,北方四島當中的絕大多數居民已經都是俄羅斯人,對俄羅斯有著更強烈的歸屬感,這無疑為日本政府的行為再度增添了難度。

雖然日本在許多方面似乎都對北方四島有著無可置疑的歸屬權力,但目前國際局勢的複雜多變,卻使日本政府獲得對北方四島的主權成為了一件難以完成的事情。

對現在的日本政府來說,收復北方四島似乎並非一件有關實質性利益的事,而更多是出於民族尊嚴,如果沒有美國撐腰,面對普京的強硬態度估計也佔不著便宜。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當初在二戰期間兇惡殘暴、到處進攻的日本,現如今卻為了領土的事情焦頭爛額、被迫妥協忍讓,這也不是一件極為有反差感的事嗎?

相關焦點

  • 日俄北方四島再起爭端?俄羅斯「佔島」為何能後來者居上?
    但事實上,兩國之間有關北方四島的爭端早已有長達兩百多年的歷史淵源,只不過越到近代,面臨著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這一問題顯得越難解決,並成為困擾日本政府的「心病」。  北方四島爭端的起因和經過  北方四島,是指位於日本東北端的齒舞群島、色丹島、國後島和擇捉島。
  • 如何解決北方四島?美軍司令:日本外交失敗,準備武力奪島
    北方四島問題,是俄羅斯和日本之間的核心問題。二戰結束之後,俄羅斯和日本一直處於戰爭狀態,日本拒絕和俄羅斯籤署友好條約,其理由就是其主張北方四島是日本領土,只有俄羅斯將北方四島歸還日本,日本才會考慮和俄羅斯建立外交關係。奪取北方四島,也是安倍在任期間最大外交目標。
  • 北方四島有變,美國突然支持日本武力奪島,俄羅斯將飛彈豎了起來
    如果沒有美國支持,日本是無法奪回北方四島的!畢竟俄羅斯的軍事實力擺在那裡,再加上手握數千枚核彈,這不是擁有幾艘直升機航母和數百架戰機的日本能夠輕易撼動的。但如果美國力挺日本,那麼日本武力奪回北方四島的可能性就很大。問題是,美國會幫助日本嗎?
  • 北方四島事態升級?美國鼓動日本奪島,俄防導系統跨海增援
    美國公開站隊日本,北方四島局勢升級據報導,特殊時期,美方再次將目光投向了東北亞,使得該地區的緊張局勢升級。最近,美國方面竟宣稱,在北方四島上出生的居民均身份均為日本人,北方四島為日本固有領土,這引起了俄羅斯的強烈不滿。
  • 前蘇聯是如何佔領日本北方四島的?
    千島群島位於俄羅斯堪察加半島與日本北海道之間,全長1300千米,由56個島組成。而北方四島是千島群島最南部的四個島嶼,包括擇捉島、國後島、色丹島和齒舞群島,總面積約有5000平方公裡。 要說起日本同俄羅斯在北方四島上的領土爭端,那可謂糾纏已久。
  • 普京稱:可以考慮把北方四島其中兩島給日本,為何日本不要?
    俄羅斯為何要把北方四島兩個島給日本,而日本卻不趁機收回?北方四島問題是日俄兩國之間最大的問題。我們都知道,北方四島是蘇聯二戰後實際佔領,而且《雅爾達協定》當時得到美英兩國的認可,這是二戰結果。但日本始終不承認,以《舊金山和約》為由一直想要回北方四島。這個和約蘇聯沒參加,當然不會承認。
  • 為什麼有人認為日本很想收回北方四島?北方四島到底有何歷史?
    彈丸之地的北方四島,無論對日對俄都有巨大價值,在誰手中,天平就會傾向於那一方,即便到了今天,日本還是不肯放棄北方四島,其意義可想而知。從苦寒荒島,到日俄相爭不下北方四島,也稱作南千島群島,位於東北亞外海邊緣千島群島的西南端,出於日本北海道的東北部地區,是著名第一島鏈的一部分。
  • 日俄北方四島積怨四百年 提出多種劃分方案(圖)
    回顧北方四島的歷史和日俄兩國圍繞這幾個島嶼展開的明爭暗鬥,我們或許能從中看到關於領土爭端的某些剖面以及可能的結果。  本報記者 張子宇 葛曉光 馬歡  在西太平洋上,有一條天然的島嶼鏈,它自俄羅斯的千島群島起,經日本列島和中國臺灣,再延伸至東南亞諸島。  在這條島嶼鏈上,有極其重要的一環,它可以說是俄羅斯進入太平洋的門戶,這便是北方四島。
  • 日本為什麼不使用武力奪回北方四島
    北方四島(俄羅斯叫南千島群島)歷史上原屬於日本,二戰時被當成戰利品送給了俄羅斯,不久後,俄羅斯就通過行政和國家法律的方式將北方四島正式納入俄國版圖。但是在二戰結束後把北方四島劃給俄羅斯的相關規定條約裡,卻沒有俄羅斯的正式籤字,加之後來英國、美國等當事國態度變得模稜兩可,於是日、俄兩國的爭端開始公開化,日本一直想著通過和平談判方式收回北方四島,但俄羅斯一直沒有答應。俄羅斯為什麼不願意把北方四島歸還日本呢?說到底還是為了利益,一是因為北方四島擁有豐富的資源。
  • 日俄北方四島細節解密 涉及國威和戰略相持不下
    近期,日俄「北方四島」之爭再度升溫,而其實俄(蘇)日之間關於齒舞諸島、色丹島、擇捉島和國後島,即日本所說的「北方四島」(俄稱「南千島群島」)的爭端有一段漫長的歷史。  兩度談判兩度擱淺  1955年6月,蘇日正式談判在倫敦舉行。
  • 北方四島究竟屬於誰,俄羅斯還是日本?看看歷史是如何記載的
    北方四島,俄羅斯稱南千島群島,主要由擇捉島、國後島、色丹島、歯舞諸島四大島組成,總面積約為5038平方千米。其中,面積最大的是擇捉島,約為3185平方千米。雖然這些島嶼看上去是彈丸之地,但其海洋資源豐富,戰略位置顯著,一直是俄羅斯與日本的必爭之地。
  • 北方四島局勢難測,美力挺日本奪回領土,俄大批飛彈火速跨海增援
    而這也使得北方四島局勢難測,俄羅斯和日本與北方四島區域容易爆發軍事衝突。日俄在北方四島的爭議據了解,北方四島之所以會存在爭議,是因為在二戰時期,由於美國同日本之間的戰鬥,在太平洋上呈現膠著狀態,美始終不能突破日軍防線,於是試圖拉攏蘇聯加入對日戰鬥,因此將日本北方四島主權公開讓給蘇聯,自此一直到美蘇冷戰,日本北方四島長期就被蘇聯劃分在該國領土。
  • 日俄再次針鋒相對,美力挺日本奪回北方四島,俄防空系統宣示主權
    據塔斯社報導,此前日本北海道一家媒體援引美國國務院網站上公布的抽籤贏取綠卡的規定稱,居住在南千島群島(日本稱「北方四島」)的2萬名俄羅斯人應將日本認定為他們的出生地。這樣「指鹿為馬」的說辭,一經報導立即就在俄羅斯國內炸開了鍋。俄羅斯回應不少俄羅斯網民表示,俄羅斯人出生在自己的領土內最後卻變成了日本人?
  • 日本:北方四島都是我的,俄羅斯:最多給你兩個
    確實有這事,2004年11月,普京曾經表示,可以根據蘇聯與日本在1956年籤署地聯合宣言,將南千島群島中的齒舞島和色丹島歸還給日本,以此結束日俄兩國的領土爭端。意思就是說,我還給你齒舞島和色丹島,其他兩個島你日本就不要再和我要了,從此我們倆就和睦相處吧。
  • 俄羅斯佔領的日本北方四島現在怎麼樣了?
    (北方四島位置)在歷史上北方四島一直處於無人佔領狀態,島上只有少量阿伊努人居住。雖然日本距離北方四島非常近,但是因為該地在冬季非常寒冷,糧食產量也不高,古代日本地產商一直對這裡興趣不高。但是清廷對於庫頁島很不重視,島上也沒有清軍駐守,也不設官員定期巡查,致使日俄兩國可以輕易瓜分庫頁島,而清廷對此甚至一無所知。1801年,江戶幕府向北方四島之一的擇捉島派遣了百餘名守軍,正式控制該地區。在19世紀,俄羅斯和日本圍繞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爆發了多次衝突。
  • 日俄爭奪千島群島數百年,失去北方四島為何讓日本痛心疾首?
    二戰後英美幾個大佬私相授受,以日本佔領的南庫葉島和千島群島為籌碼,換取蘇聯進攻日本。北方四島(即南千島群島,包括擇捉島、國後島、色丹島和齒舞群島)屬於千島群島一部分。當然,日本人說北方四島並不屬於千島群島,這是另話。
  • 俄頂級飛彈專家叛變,日本欲趁機武力奪島,美國表示支持
    日本欲武力奪回北方四島事件發生後,日本竟萌生了動用武力,趁機奪回北方四島的想法。一直以來,北方四島問題都是日俄兩國之間的爭議話題。在安倍政府時期,日本就積極致力於解決該問題,並與俄方進行了多次的談判,但直至安倍離任都未有實質性的進展。
  • 北方四島局勢突變!美國力挺日本奪回領土,俄方大批飛彈跨海增援
    美國慫恿日本爭取北方四島所有權據「今日俄羅斯」網站在12月7日報導,北方四島局勢突變,美國公開表示支持日本佔領北方四島,理由就是在北方四島島上的居民都是日本人,所以島嶼的所有權理應歸於日本。不過俄羅斯對這一言論是非常反對的,俄羅斯表示會堅定自己的立場,也會對該島嶼進行增兵來強調其主權。
  • 北方四島之爭:日本為什麼搶不過俄羅斯?
    一直以來,許多海島的主權都在被群雄逐鹿,直到21世紀島嶼爭端仍是國際政治交鋒的熱點問題之一,其中較為著名的就是俄羅斯與日本的「北方四島」之爭。北方四島是從1868年明治時期開始,被正式劃入日本領土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之後,才被充當成「戰利品」劃給俄羅斯(蘇聯)。
  • 日本地方政府建議在「北方四島」設日俄經濟特區
    中新網3月4日電 據日媒報導,日本北海道根室市和周邊4町著眼在「北方四島」(俄稱「南千島群島」)展開日俄共同經濟活動,3日向政府提出建議進行了磋商。地方政府計劃在近期就相提議作出最終決定,8日向日本外務省等部門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