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腳步近了,倒計時的時鐘越敲越想,古往今來都是如此緊張,且看唐朝的高考,一首看似描寫閨房的詩,其實寫的卻是高考之後等待結果的忐忑。
近試上張籍水部
【唐】朱慶餘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整首詩,沒有一個字關於考試,從字面來看確實是一首閨房寫意詩。
說到這裡我們得來說說唐朝的科舉制度,唐朝科舉跟今天的高考不一樣,並不是一考定勝負,而是要參考平時成績,提前根據文人或者官員的推薦,先有一張通榜。
比如當時的韓愈就推薦過孟郊、賈島等許多詩人,也因為這個通榜,舉子們會刻意結交社會名流,並將平常寫的文字整理好遞交給有名望的前輩,當時人稱「呈卷」。
呈卷之後,舉子們還是坐臥不定,為了提前知曉信息又演繹出了另一種作品形式,就是「溫卷」,朱慶餘的這首詩就是溫卷之作。
且看看這首詩,昨晚洞房花燭徹夜通明,今天天還沒亮,新娘子就等著去堂前拜見公婆。
這是寫唐朝時候的婚禮,中國歷來提倡孝道,新娘子被公婆的認可尤其重要,再看這兩句詩,頗有緊張感,有一種枕戈待旦的感覺。新娘是何等緊張,多麼期望能給公婆留下好印象。
如何才能留下好印象?看後兩句「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人都是看臉的,這個時候也只有儘可能的把自己打扮的好看點,唐朝最重視眉妝,精心化過之後還不放心,低低的問身旁的丈夫,你看我這眉毛畫的可還時髦?
一個動作「畫眉」,一個聲音「低聲」,一個問句「入時無?」,這三處極為漂亮,畫眉代指夫妻恩愛,低聲指新娘子羞澀,這一低聲還有這一問顯得更加私密,在這個新家裡,丈夫你就是我唯一的親人,所以我只問你。
「入時無」三字可謂一大亮點,何為時髦?新娘不知道,全憑公婆的喜好。
新娘果真是徵求意見嗎?恐怕未必,她對自己已經很滿意了,儘管如此她還是需要丈夫再幫她確認一下,鼓勵一下,有點撒嬌的味道。實實在在是充滿閨意,風情萬種。
張籍是社會賢達,朱慶餘作為考生為何會寫一首閨意的詩呢?這也是這首詩的絕妙之處,一語雙關。
中國從楚辭開始就有拿男女關係喻君臣和上下級關係的傳統,舉子考試如同姑娘出嫁,考生面對考官的心情如同新娘見公婆,緊張加期待,此時更需要有人鼓勵和安慰。
這樣一看,朱慶餘實則想表達的是,我已經考完試,只等待主考官的宣判了,我已經盡力發揮感覺自己寫的也挺好,現在只想問問我最信任的張籍老師,您覺得我寫的怎麼樣,合不合主考官的口味?
朱慶餘自比為新娘,把張籍比成親密的丈夫,把考官比成威嚴的公婆,又把精心完成的考卷比成新娘用心化成的眉毛。
這些比喻是何等巧妙啊,態度非常謙卑又沒有失了身份,我覺得自己已經很美了,張籍老師您是怎麼想的呢?冠蓋滿京華,我只認得您一位啊。
所以這實則不是一首閨意詩,是一篇打探考情的詩,通篇關心著考試,但卻不著一字,一切盡在不言中。
這就是大唐的考生,大唐的才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