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閨意詩,寫盡高考後的忐忑,通篇卻對考試不著一字

2020-12-25 落梅愛詩文

高考的腳步近了,倒計時的時鐘越敲越想,古往今來都是如此緊張,且看唐朝的高考,一首看似描寫閨房的詩,其實寫的卻是高考之後等待結果的忐忑。

近試上張籍水部

【唐】朱慶餘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整首詩,沒有一個字關於考試,從字面來看確實是一首閨房寫意詩。

說到這裡我們得來說說唐朝的科舉制度,唐朝科舉跟今天的高考不一樣,並不是一考定勝負,而是要參考平時成績,提前根據文人或者官員的推薦,先有一張通榜。

比如當時的韓愈就推薦過孟郊、賈島等許多詩人,也因為這個通榜,舉子們會刻意結交社會名流,並將平常寫的文字整理好遞交給有名望的前輩,當時人稱「呈卷」。

呈卷之後,舉子們還是坐臥不定,為了提前知曉信息又演繹出了另一種作品形式,就是「溫卷」,朱慶餘的這首詩就是溫卷之作。

且看看這首詩,昨晚洞房花燭徹夜通明,今天天還沒亮,新娘子就等著去堂前拜見公婆。

這是寫唐朝時候的婚禮,中國歷來提倡孝道,新娘子被公婆的認可尤其重要,再看這兩句詩,頗有緊張感,有一種枕戈待旦的感覺。新娘是何等緊張,多麼期望能給公婆留下好印象。

如何才能留下好印象?看後兩句「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人都是看臉的,這個時候也只有儘可能的把自己打扮的好看點,唐朝最重視眉妝,精心化過之後還不放心,低低的問身旁的丈夫,你看我這眉毛畫的可還時髦?

一個動作「畫眉」,一個聲音「低聲」,一個問句「入時無?」,這三處極為漂亮,畫眉代指夫妻恩愛,低聲指新娘子羞澀,這一低聲還有這一問顯得更加私密,在這個新家裡,丈夫你就是我唯一的親人,所以我只問你。

「入時無」三字可謂一大亮點,何為時髦?新娘不知道,全憑公婆的喜好。

新娘果真是徵求意見嗎?恐怕未必,她對自己已經很滿意了,儘管如此她還是需要丈夫再幫她確認一下,鼓勵一下,有點撒嬌的味道。實實在在是充滿閨意,風情萬種。

張籍是社會賢達,朱慶餘作為考生為何會寫一首閨意的詩呢?這也是這首詩的絕妙之處,一語雙關。

中國從楚辭開始就有拿男女關係喻君臣和上下級關係的傳統,舉子考試如同姑娘出嫁,考生面對考官的心情如同新娘見公婆,緊張加期待,此時更需要有人鼓勵和安慰。

這樣一看,朱慶餘實則想表達的是,我已經考完試,只等待主考官的宣判了,我已經盡力發揮感覺自己寫的也挺好,現在只想問問我最信任的張籍老師,您覺得我寫的怎麼樣,合不合主考官的口味?

朱慶餘自比為新娘,把張籍比成親密的丈夫,把考官比成威嚴的公婆,又把精心完成的考卷比成新娘用心化成的眉毛。

這些比喻是何等巧妙啊,態度非常謙卑又沒有失了身份,我覺得自己已經很美了,張籍老師您是怎麼想的呢?冠蓋滿京華,我只認得您一位啊。

所以這實則不是一首閨意詩,是一篇打探考情的詩,通篇關心著考試,但卻不著一字,一切盡在不言中。

這就是大唐的考生,大唐的才子啊。

相關焦點

  • 古代最著名的一首新婚詩,只有短短4句,卻道盡新婚夫妻旖旎風光
    對於這樣重要的時刻,文人墨客自然是不會放過的,並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的優秀作品,比如唐代詩人朱慶餘便寫過一首名為《近試上張水部》的洞房詩。雖然這個作品非常直白,並且只有短短四句,但是卻道盡新婚夫妻旖旎風光。《近試上張籍水部/近試上張水部/閨意獻張水部》唐代·朱慶餘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 一首寫雪的古詩,通篇不見雪字,但句句都在寫雪
    於是李白出了一個主意,讓大家每人聯詩一句,最後組成一首七律。只是有個要求,今天大雪,就以雪為題,句句寫雪,但是不能出現「白雪」二字,有違者罰酒三盅。緊接著他們就行起酒令來,像我們現在的擊鼓傳花的方式差不多,按次序每人聯一句,先是孟浩然開場,最後輪到李白收尾,一首詩就大功告成了。
  • 白居易很美的一首詩,通篇都是寫景,寫得生動有趣,美得令人驚豔
    那這些詩不僅收錄在了很多得要的詩集裡,另外在我們小學的課本裡也是時常有收錄,所以只要提起這些作品,即使是一個小學生那也是能夠通篇背誦。白居易也是一位天才詩人,他寫《賦得古原送別》時只有17歲,這個年紀如果放在今天,那就是一個還沒有成人的少年,但是他的才華卻是令人驚豔,也正是這首詩讓他在唐朝詩壇開始嶄露頭角。
  • 唐代最好的三首「考試詩」,每一首都成千古絕唱
    通過考試的方式選拔人才,打破了士族壟斷,使得寒門學子獲得公平進入仕途的機會。雖說科舉制已在清末廢除,但現代社會的各種統一性的考試,如高考、國考等在根本上都是科舉的延續。只不過在形式內容上不再如古代科舉般死板僵硬罷了。話又說回來,科舉制創立之初可沒有明清八股那般死板,隋唐時的科舉考試內容就頗顯開放。
  • 韋莊寫給女兒的一首詩,滿滿的都是父愛,通篇寫得很是感人!
    另外他的一些作品往往看似寫得很普通,但是同樣的充滿了一種高遠的意境,他即使是在描寫一些極為細小的事情,也是能夠寫出新意來,例如他的這首《與小女》,便是一首很接地氣的作品,通篇都是滿滿的父愛,寫得很感人,所以這樣的作品,也是非常值得我們一讀。《與小女》唐代:韋莊見人初解語嘔啞,不肯歸眠戀小車。
  • 他在考試中寫了一首「不合格」的詩,但被例外錄取了
    高考命題作文規定寫800字,他只寫200多字就交卷了,監考老師好心提醒他,他也不以為意,答道:意思我已經表達完整了。同學,你可能凍壞了吧?而作文要求是寫一首五言六韻(12句)的長律,題目是「終南望餘雪」,我們的祖詠只完成了三分之一。且不論字數,「長律」啊,同學,你至少得寫成五言律絕吧?浮雲端,平平平,古風中典型的三平調。另外,「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猛一看也出律,不過,上句第四字出律(該用平而用仄),下句第三字(該用仄,但用平)做了補救,也算合格。
  • 朱熹最經典的一首詩,通篇描寫的如詩如畫,更是時常入選課本!
    朱熹是南宋時期最著名的理學家,同時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偉大的詩人、文學家、思想家,相信只要稍稍了解一點中國傳統文化的人都知道,朱熹的思想對於明清兩朝可謂是起到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以至於當時的科舉考試,那都是以他的答案為準。
  • 白居易最朦朧的一首詩,通篇不知所云,其實是表達了一種人生感悟
    白居易,字樂天,中唐時期最偉大的詩人,同時也是唯一一位可以與李白和杜甫相比較的詩人,他的詩雖然寫得很直白,也很簡練,但是在他的詩作中,往往可以讀到他對於人生,以及對於當時社會一種深刻的描寫,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成為了一代偉大的詩人;後世還給予他「詩魔」和「詩王」的稱號,據說在日本他也是最受歡迎的中國詩人
  • 《全唐詩》裡有唯美的一首詩,通篇一個生僻的字,卻是美得令人心醉!
    筆者今天要向大家推薦《全唐詩》裡最唯美的一首詩,也就是盛唐詩人賀知章的《詠柳》,相信很多人對於這首詩一定是不會陌生,它寫得極為抒情,也很是唯美,通篇只是那麼寥寥數語,卻是描繪的如詩如畫
  • 開門見大雪鄭板橋寫下這首詩,通篇無一個名句,卻成一首詠雪名篇
    那麼當這樣的一位文人正兒八經寫起詩來,又能寫出怎樣的妙作呢?本期要和大家分析的是鄭板橋的一首高水平詠雪詩。一日清晨鄭板橋推開房門見到大雪,一時見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山中雪後》。全詩寫的不過是尋常雪景尋常梅,通篇更是無一個名句,只是淡淡寫來就美得令人心醉 ,成一首詠雪名篇。
  • 王維很唯美的一首詩,通篇只有短短的20個字,怎一個美字了得!
    晚年的王維選擇在終南山隱居,我個人認為是一個正確的選擇,要是他一直留在長安城裡,可能寫不出後來那些令人驚豔的作品;那麼除了前面所提到那幾首詩之外,還有這首一首《辛夷塢》,同樣也是難得的經典之作,通篇寫得也是很唯美,這也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首唐詩,通篇淡淡著筆,寫得很是唯美,讀來也是朗朗上口,每一句都很唯美,猶如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這樣的作品怎是一個美字了得。
  • 王勃一個人獨自在山中靜坐,信手拈來寫下一首詩,通篇充滿了禪理
    這兩句詩即使是沒有讀過原文的朋友,那麼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定聽說過,後世無數的詩人都化用過這兩句詩的意境。當然提起王勃除了詩歌之外,還有一篇千古美文《滕王閣序》,那也是不得不提,這篇文章洋洋灑灑,通篇寫得也是如詩如畫,同樣也是信手拈來,卻是充滿了詩情畫意,裡面也是誕生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名句,而這文章之所以能夠打動我們,除了寫得美之外,還有就是那種獨特的氣質,然而這些經典之作,那都是出自於王勃之手。
  • 康輝口中「一字千金」的北漂者,一首詩換京都一座房,詩寫得如何
    一個白領若是不吃不喝的話,至少也要奮鬥20年才能買棟房。我們經常被灌輸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思想,一切榮華富貴都來之不易。可是在我國的歷史上,就有一位「牛人」,僅僅憑藉自己的一首詩,就換到了「京城」裡面的一套房,簡直是妥妥的「一字千金」啊!一首詩便得到了許多人奮鬥一生的東西,但這些是需要勤奮和才華加持的,要嘔心瀝血很多年才有這樣的成就。
  • 劉禹錫很美的一首詩,寫出了別具一格的牡丹花,通篇美得令人心醉!
    劉禹錫的詩正是有著這樣的一種氣質,才使得他最終收穫「詩豪」的美譽;那筆者則是要推薦他一首比較有趣的詩,也是一首極為唯美的作品《賞牡丹》,這首詩也是唐詩裡的千古名篇,同時也是劉禹錫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
  • 曾鞏飽含哲理的一首詩,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
    ,通篇描寫的很是生動,表面看似在寫春天的景色,其實主要還是表達了自己對於人生的一種看法,所以也就使得這首詩充滿了無限的哲理。那曾鞏在詩歌方面,雖然成績平平,可是他的這首《城南》,則是又是別具一格,也是一首非常經典的作品,寫得很是抒情,也非常的唯美,讀來更是朗朗上口,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是非常值得我們一讀,只要讀懂了這樣的作品,也是能夠從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諦,這也正是曾鞏這首詩的獨特之處。
  • 唐詩人朱慶餘一首小詩,字字風月卻無關愛情,玩味文字的境界頗高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無數血的教訓都告訴我們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話不要說滿,話不可說盡,太滿太盡難圓通。沈德潛曾在《說詩啐語》中提到「弦外音、味外味」。點到為止、旁敲側擊,寓音於弦外,不失為一種巧妙的明智之舉。有時言語不需要過於直白,而讓聽者失去了顏面,不妨採用「弦外音」。
  • 理學大師程顥春日郊遊即景生情,寫下一首唯美的詩,無一字不抒情
    ,往往寫得更具有感染力。宋朝理學大師程顥的這首《春日偶成》,則又是以另一種方式來表達,通篇美得猶如一幅畫,沒有了以往的悲傷,寫得很唯美,並且無一定不抒情,同時還融入了理學思想,讓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讀來也是朗朗上口,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如此唯美的詩作,其實是比較少見,只有像程顥這種理學大師,會有那種閒情逸緻。
  • 韋應物最唯美的一首詩,通篇看似信手拈來,卻是充滿了詩情畫意!
    那麼說起唐詩裡最美的詩作,其實是很難評選出來,很多的作品那都是充滿了詩情畫意,譬如韋應物的這首《滁州西澗》,也是一首經典的名篇,並且整首詩也是描寫得極為抒情,也很是唯美,真正是達到了詩中有畫,並且畫中還有詩的境界。雖然這兩句詩是蘇軾用來評價王維的作品,但是很顯然用在韋應物的這首詩中也是比較貼切。
  • 白居易夢到元稹後給他寫首詩,元稹回詩一首,最後7字扎心了老鐵
    詩歌在唐代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對於讀書人來說更是如此,不僅科舉考試中要考,在日常交際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內容。畢竟歷朝歷代的讀書人都喜歡聚在一起飲酒賦詩,想要在聚會上被人認可,寫得一首好詩就成了必備技能。八月的一個早晨,白居易醒來後想起前一天晚上夢到元稹,於是便提筆給元稹寫了首詩:《夢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
  • 王維四十歲後寫的一首詩,是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曾入選高考試題
    田園詩,首推陶潛,山氣日夕佳的恬淡,那採菊東籬下的悠然,都讓人嚮往,那是一种放下束縛後的無為與自然,是道家的,是追求樸質無華的,也是追求逍遙自適的。是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獨立人格追求。這為後人寫田園奠定了寫作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