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鯢是世界最大的兩棲動物,與恐龍同時起源於3億5千萬年前,後來恐龍滅絕,大鯢大約因其生活在溶洞泉水環境中而躲過了致命一劫。近數十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變化和人為的破壞,這種動物已瀕臨滅絕。這種主要原產地在張家界的「地球紀念物」和生物「活化石」,被列入了國際瀕危野生動植物名錄和中國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
張家界大鯢
張家界是中國大鯢最主要的原產地,從對大鯢的搶救性保護,到人工繁育大鯢,到大鯢系列產品研發,再到鄉村扶貧,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張家界大鯢具有獨特而珍貴的價值,能夠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延緩衰老,集保健、藥用、美容、食用價值於一體,被專家譽為「水中人參」、「軟黃金」。
張家界大鯢自然保護區核心區
成鯢一般常棲息在海拔1000m以下的溪河深潭內的巖洞、石穴之中,以灘口上下的洞穴內較為常見,其洞口不大,進出一個口;洞的深淺不一,洞內寬敞平坦。大鯢不會自主挖洞,均是利用 現有的自然條件作為生息和繁衍之所。
白天常臥於洞穴內,很少外出活動,夏秋季節,也有白天上岸覓食或曬太陽的習性。大鯢一般夜出晨歸,常住一個洞穴。捕食主要在夜間進行,常守候在灘口亂石間,發現可獵動物經過,突然張嘴捕食。
大鯢適宜棲息於水溫3~23℃的水中,個體大的多生活於深水處,中小型個體多在淺水處。成鯢多數單棲活動,幼鯢常集群在亂石縫中,其生活最適水溫為10~20℃。當水溫大高或者是太低,大鯢就會進入冬眠或者是夏眠。
在人工飼養情況下,每6~30min將鼻孔伸出水面呼吸一次,吸氣約幾秒至數10s。小小的牙齒又尖又密,咬肌發達,獵物一旦被咬住很難逃脫。但它們不能咀嚼,只會將獵物囫圇吞下。體表光滑、身體滿布黏液,讓你滑不溜手。
大鯢人工養殖池
這條取名「笨笨」的中國大鯢之王,2005年曾在張家界國際森林保護節上與公眾見面,當時展出時長約180公分,重約65公斤。展出後引起轟動,被國內外媒體紛紛報導。目前,這條國寶級的中國大鯢,被放養在湖南張家界國家級大鯢保護區內的純天然溶洞環境裡,讓這條近130歲的高齡、體長近2米的大鯢安度晚年。
傳中最大的大鯢,大鯢中的帥哥
隨著大鯢人工繁殖的不斷發展,大鯢在中國的開發和利用在不斷深入,但是作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且受國家基因保護的物種,大鯢的開發仍然面臨著很面臨著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也曾有企業或有個人想把大鯢作為寵物進入家庭養殖,現在仍然只是一種設想,未來的路還是很難。
張家界各大鯢養殖企業也在不斷思想在張家界旅遊文創產品方面的突破,但我們去過許多旅遊景點也知道,無論國內還是東南亞,旅遊文創產品同質化較為嚴重,基本上,你在哪裡旅遊,所能買到的特產基本上相同,而且現在物流發達,而旅遊景點的產品質量和價格都讓人不敢恭維,導致旅遊文創,很難突破。
娃娃魚公仔
娃娃魚擺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