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開州區最大的河流是小江(又稱澎溪河),主要由三條較大河流匯集而成,即東河(小江正源)、南河與浦裡河。
河流由於流經面廣,不同地段就會取不同的名字,所以一條河流可能有多種叫法。比如長江上遊叫金沙江,四川段又叫川江,湖北附近又叫荊江,江蘇附近又叫揚子江。
浦裡河還有一個叫法,讀音相同,字卻不相同——普裡河。習慣了浦裡片區、浦裡新區等叫法,對於這個陌生的稱呼,而且連「三點水」都沒有的字,很多人覺得,這是不是一個錯別字!
普裡河
但是在一些資料上、新聞裡、標註牌,時常能看到「普裡河」的身影,不免生疑,到底是浦裡河,還是普裡河?
浦裡河、普裡河並沒有錯誤之分,都是指的一條河流。
普裡河趙家段
你知道嗎?澎溪河最早其實叫彭溪河,與彭姓有關,後來由於人們望文生義給加了「三點水」,用的人越多,「澎溪河」這個名稱就「轉正」了,但是你不能說澎溪河的說法就是錯誤的。
大進鎮有一個洋泗峽,而它的名字來源和羊有關——羊泗峽。而洋泗峽的叫法,也是後來才有的。
普裡河趙家段
有網友在官網上提出「普裡河」的名字與歷史名稱不符合,而官方也進行了回應:
2000年水利部啟動河流名錄普查工作,開州區報備水利部、市水利局的名稱是「普裡河」。此名稱是水利行業通用的書面名稱,而「浦裡河」是當地群眾或其他建設領域所使用的名稱。此種叫法與小江類似,在開州民間,小江中上遊叫東河,下遊及雲陽段叫澎溪河,但重慶市水利行業書面出現的名字只叫小江。所以兩種叫法同時存在,一種是民間稱呼,一種是書面稱呼。
如此看來,相對於普遍的「浦裡河」叫法,「普裡河」還是書面稱呼,似乎顯得更為正式。
普裡河與小江交匯處
普裡河是一條跨三個區縣的河流,它發源於梁平區,流經萬州區,再經過開州區的五通、嶽溪、南門、長沙、趙家等鄉鎮街道,最後在渠口鎮注入小江。
普裡河不僅在開州注入小江,而且它很大部分都在開州區境內。普裡河全長約118千米,其中開州區內佔了68公裡(約58%);流域面積約1151平方公裡,其中開州區佔了704平方公裡(約61%)。
普裡河下遊是較為寬闊的河谷地帶,這裡農業條件優良,孕育了開州的幾個大鎮。
原標題:重慶開州:浦裡河,還是普裡河?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