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永順老司城:土司旺族的江南「紫禁城」

2021-02-17 溪州生活

  湘西永順老司城全景本版供圖/湖南文物考古研究所

  土司釣魚臺

  土司墓葬

  在長達800年的歲月裡,老司城一直是一個孤獨而逍遙的城池

  文/傅薔柴煥波

  提起湘西,我們會想到沈從文筆下沱江的柔媚水色、古鎮王村的絢麗山光……鮮為人知的是,湘西大山深處隱藏著一個曾輝煌800餘年的土家族土司王城——永順老司城。有「江南紫禁城」和「中國馬丘比丘」美譽的老司城,近日列入國家第一批考古遺址公園名單,考古發掘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

  湘西邊城逍遙自在

  「五溪之巨鎮」、「鬱郁乎百裡之邊城」,歷史上的湘西邊城說的不是鳳凰,而是老司城(又稱福石城)。老司城位於永順縣城以東20多公裡的靈溪河畔,從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到清雍正四年(1727年),老司城為永順土司政權的司治所在地,湘西土家族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

  老司城建於一個地勢極峻峭的山地之上,依山傍水,與外界溝通的唯一通道是靈溪河上的木橋,易守難攻,實現了自然地形與軍事防禦的完美融合。

  在長達800年的歲月裡,老司城一直是一個孤獨而逍遙的城池。這得益於中國古代特殊的政治制度土司制度——歷代封建王朝通過分封少數民族地方世襲首領、統治當地百姓。土司王除了承擔貢賦和徵徭,一切軍政事務皆由其自治。土司王朝執行「蠻不出洞,漢不入境」的禁令,土司王由家族世襲,父子或嫡兄弟相傳。無論中央王朝如何改天換日,老司城中的土司王始終過著「福石城中錦作窩,土王宮畔水生波」的華美日子。

  經23代土司的營建,老司城成為威鎮湘黔鄂川邊,統轄6司58旗的司城治所。老司城分內羅城和外羅城,擁有東南西北四城門,城內鵝卵石嵌砌路面,八街九巷縱橫交錯。不僅有金鑾殿、紫金山陵園等諸多建築,還建立有土司享樂的涼洞、熱洞和遍布地下的密室甬道。鼎盛時期,老司城人戶稠密,故史書有「城內三千戶,城外八百家」的記載。

  古長城專家羅哲文先生曾盛讚老司城為「全國保存完好的西南古堡式民族文化古城」。這一湘鄂渝黔土家族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土司城址,是微觀研究土司制度、復原土司社會內部結構和中國城市發展史不可多得的實物案例。

  地下排水系統

  石刻題銘

  土司墓地出土金器

  排水系統整齊壯觀

  清代雍正初年,「改土歸流」的政策一出,全國2000多個土司政權末日來臨。永順土司王成為流官,繁華的老司城也漸漸廢棄。歷經200年滄桑之後的老司城,如今已成為永順縣麻岔鄉的一個小村,村中尚有幾十戶人家居住,城內的宮殿木樓、城牆和祠廟等建築雖然蕭條,但仍能讓人感受到古城昔日的雄渾氣勢。

  老司城遺址核心區域約30平方公裡,地上地下文物遍布。土司內宮、寢宮、樂宮、地宮、御街和城牆、城門、烽火臺、擺手堂、演兵場、土王祠、祖師殿等,建築格局完整。祖師殿、擺手堂等至今仍然是土家族的紀念碑性建築,與老司城一起構築了土家族群的集體記憶。

  上世紀90年代,湖南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湘西自治州文物局、永順縣文物局,先後三次對老司城及外圍相關遺址進行了調查與發掘。今年9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對老司城遺址進行了較大規模的考古發掘,發掘工作到今年年底結束,將為老司城遺址的保護維修方案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保護規劃》的編制提供科學依據。

  城門是城址發掘的中樞,對於弄清老司城城址的整體格局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次發掘的大西門位於宮殿區西側,門道由卵石砌成的路面、臺級與紅石條砌成的路面、臺級組成,下接右街的卵石街道,並與古碼頭相連,上與宮殿區內的道路相接,門道左側發現一處門樓建築。

  門道兩側的城牆以紅砂巖錯縫平鋪疊砌,西北部城牆保存完整,最高處高達6米,盡顯土司宮城的恢宏氣勢。南門區尚在發掘中,目前已呈現出清晰的城牆、卵石環城道路,規劃整齊、建造精良的地下排水系統尤為壯觀。

  此外,湖南考古研究所考古隊在此次調查中新發現土司時期遺址20多處,包括烽火臺、軍事關卡、土司莊園、古墓群、宗教遺址、石刻題銘等,對老司城的軍事設施、宗教中心、休閒區、王族封邑的空間分布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歷塵看史:抗倭英雄長眠紫金山

  老司城歷代23任土司,生前是一方霸主,百年之後一樣葬入黃土,老司城東南郊的紫金山墓地,便是明代永順土司的王室墓地,也是此次考古發掘的重點。

  紫金山墓地已探明墓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有土司及眷屬墓葬30餘座,考古工作者對其中暴露於地表、均遭盜掘的8座墓葬進行了發掘清理。

  墓室多用特製的浮雕青磚為基,以青磚起券,頭部設神龕,浮雕青磚飾有人物及寶相花、卷草紋、雲紋等圖案,兩壁設有門窗,棺床以青砂石板平鋪,有的飾有七星圖。

  墓葬分為單室、雙室、三室,三室墓前設迴廊,三室貫通。整個陵園的地表由墓葬封土、拜臺、「八字」山牆、花帶纏腰過道、南北神道及石像生、照壁等遺蹟組成,這一發現對於復原明代土司王室陵園整體面貌具有重要價值。

  這次發掘的彭世麒夫妻合葬墓裝飾華美富麗,堪稱明代土司陵墓的精品。彭世麒、彭宗舜、彭翼南都是永順土司中功勳卓著的人物,多次徵戰,屢建奇功,他們曾帶領土兵抗擊倭寇,立下過赫赫戰功,都是土家族的英雄。墓地中出土的彭宗舜、彭翼南及一些土司眷屬的墓志銘,還是研究土司社會的珍貴史料。

  不只彭世麒、彭宗舜等,老司城其實出了不少有作為的司主。他們為朝廷徵調,在四方徵剿平叛中立下過赫赫戰功,有的被朝廷授為總兵或將軍,有的授布政使、太子太保,乃至一二品官職。歷代皇帝給永順土司的賞賜也很多,金銀財寶、大紅蟒袍等都很常見。

  與這些進取型的先祖不同,湘西末代土司窮奢極欲,在「改土歸流」的浪潮到來之前,永順土司內部的統治已如大廈將傾。

  清代永順土司對土民實行酷刑苛法,百姓犯錯,輕則斷指、割耳,重則用砍頭、凌遲。土司住高樓宮殿、高級別官員住瓦屋,百姓只能住茅屋。在末代土司的荒淫無度之中,繁華數百年的老司城終於末落了。(宗文)

文章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您分享和轉載 ,因為您的愛心 ,會點亮更多人的生命 !感謝您的支持


新朋友關注我們哦

點擊右上角 ••• 查看官方帳號關注

①點擊收索微信公眾號:xizhou1788

②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湘西永順老司城,偏居一隅的西南土司王國,被稱為「江南紫禁城」
    今天湖南省永順縣的老司城遺址,就是當年永順土司的統治中心。作為溪州彭氏土官、永順彭氏土司的,司治所在地,老司城見證了土司制度的興亡,見證了從土官制到土司制這一重要歷史階段,見證了土司時期多民族文化在這裡的交流與交融。據《永順縣誌》載,老司城簡稱「司城」,也稱福石城,是歷代湘西土家族政治文化中心。
  • 湘西永順老司城,偏居一隅的西南土司王國,被稱為「江南紫禁城」
    今天湖南省永順縣的老司城遺址,就是當年永順土司的統治中心。作為溪州彭氏土官、永順彭氏土司的,司治所在地,老司城見證了土司制度的興亡,見證了從土官制到土司制這一重要歷史階段,見證了土司時期多民族文化在這裡的交流與交融。據《永順縣誌》載,老司城簡稱「司城」,也稱福石城,是歷代湘西土家族政治文化中心。
  • 永順老司城:揭秘湘西彭氏土司王朝八百年興衰史
    從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到清雍正六年(1724年),老司城是永順土司的司治所在地,也是湘西土家族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2015年9月29日,隨著永順老司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開園,這座目前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遺址,以世界文化遺產的高貴身份,重現了它作為湘西土司王朝六百年古都的絢麗風採。
  • 「有山有水有故事」永順老司城,湘西真正的百裡邊城
    今天小盤子就和大家一起來打卡湖南省首批十大文化地標之一的湘西永順「老司城」。老司城位於湘西永順縣城以東的靈溪河畔,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遺址,也是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軍事性城堡,南方少數民族地區最具典型性的古文化遺存。
  • 「有山有水有故事」永順老司城,湘西真正的百裡邊城
    今天小盤子就和大家一起來打卡湖南省首批十大文化地標之一的湘西永順「老司城」。老司城位於湘西永順縣城以東的靈溪河畔,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遺址,也是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軍事性城堡
  • 湘西永順土司城:遊記
    這就是為何這些土司地區的命名與眾不同的地方,地名就是古代土司的投名狀,意思就是告訴朝廷,皇帝萬萬歲,我對你感恩戴德,我願意歸服順化,跟著你到永永遠遠!永順彭氏土司在湘西統治了八百多年,是一個很長壽的土司政權。
  • 湘西永順:芙蓉鎮、猛洞河、老司城,你們還好嗎?
    永順縣的自然和文化旅遊資源極為豐富,不僅有猛洞河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不二門國家森林公園、小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有芙芙蓉古鎮、溪州銅柱、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舊址、不二門遺址、羊峰古城遺址等 「國」字號品牌,更有世界文化遺產老司城遺址。
  • 湖南永順老司城:靜止的文物,活著的文化
    「老司城」本名福石城,由於清雍正二年 (1724年)永順土司彭肇槐將司城遷至顆砂鄉,為了區別新、老兩座司城,福石城又名「老司城」。之所以要將司城建立在偏遠的山區,主要是由於其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永順老司城
  • 湘西老司城的前世今生:818年土司王朝的都城,今為世界文化遺產
    老司城分內羅城和外羅城,這裡街道縱橫,人口密集,分為宮殿區、衙署區、街巷區、墓葬區、宗教區、苑墅區等幾個部分,史書上有」五溪之巨鎮,萬裡之邊城「的記載。這座城雖然被廢棄多年,但是如今留存的遺址還是有很多,是土司制度的物化載體。
  • 知道永順老司城嗎?就是那個往故宮運送楠木的地方 !
    編者按:一個多月前,經國家文物局對比遴選,湖南永順老司城與湖北唐崖、貴州海龍屯聯合組成土司遺址,將作為中國唯一申報項目衝擊2015年世界文化遺產。回長沙後,我就寫了這篇文章,同時發新華網和天涯旅遊,影響很大。    2009年12月13日,我與大漢控股集團董事長傅勝龍先生,湖南省政協經科委吳金明主任,永順縣委書記李平,等等,再次去了老司城,並在土王祠烤火時,大家提出了「打造世界土家第一城」的思路。2010年2月6日,大漢控股集團籤約永順縣城綜合營運開發。
  • 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調查:中國南方的「故宮」
    最近在湖南湘西的老司城遺址考古發掘,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慶柱表示:「老司城遺址是永順土司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軍事中心、文化中心。它的最大考古價值就是填補了土司考古學的空白,為研究國家制度、民族關係、民族文化等提供了物化載體,為我國土司制度考古學開了一個好頭。」有專家更是表示,此次挖掘出土的老司城,有可能成為中國的馬丘比丘。
  • 組圖丨永順:文旅喜「聯姻」老司城演出忙
    連日來,國慶長假,該藝術團放棄假日休息時間,在老司城景區的擺手堂前,為遊客表演土家族民族、民俗與非遺文化,通過文旅「聯姻」,為景區增添了喜慶和歡樂。老司城位於永順縣城東19公裡處的靈溪鎮司城村。這座古城,本名福石城,因是土司王朝八百年統治的古都,亦稱司城、老司城。土司時期,福石城是古溪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十分繁華。百姓流傳,老司城分內羅城、外羅城,有縱橫交錯的八街十巷,人戶稠密,市店興隆,史書有「城內三千戶,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鎮,萬裡之邊城」的記載。
  • "神秘湘西 土司王城"永順民族特色受旅客歡迎
    中國網9月22日訊 近日,「神秘湘西 土司王城」永順旅遊專場推介會在2017中國湖南(第八屆)旅遊產業博覽會上亮相。推介會上,通過播放全域旅遊形象宣傳片和PPT推介等方式,將永順核心景區展現出來,給在場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還有能歌善舞的土家族姑娘小夥們表演了獨具民族特色,又具有很強時代性的歌舞節目,現場掌聲不斷。
  • 湘西永順土司彭世麒夫婦合葬墓
    同時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說,從雍正六年改土歸流至乾隆二十五年老司城存在多次盜掘彭氏祖先墓葬的事實。 筆者查閱同治永順府志和民國縣誌均未提及對土司彭氏祖先墳墓的保護相關內容,這說明隨著時間的推移彭氏土司對溪州地區影響逐漸消失。 (二)解放後至今 195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老司城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老司城申遺中的吉首大學
    「土司遺址申遺成功了!」7月4日,吉首大學的領導和老師收到來自德國波恩世界遺產大會現場的微信。包括湖南永順老司城土司遺址在內的「中國土司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同時也是湖南省第一個世界文化遺產。
  • 永順老司城:申遺成功背後的故事
    出版了考古報告《永順老司城》,為價值研究提供了翔實資料。    專家學者們還在各個研究領域多點開花。吉首大學等科研院所對涉及老司城遺址16項重點課題,從人類學、歷史學、民族學、社會學、考古學、建築學、民俗學等多領域進行研究,完成學術論文7篇、專著9部、研究綜述3篇,揭示了土司遺址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 老司城申遺:中國土司文化的一次世界詮釋
    原標題:老司城申遺:中國土司文化的一次世界詮釋  「老司城遺址申遺成功了!」7月4日,在德國波恩召開的聯合國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老司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永順50多萬百姓歡欣鼓舞,奔走相告。這是湖南省首個世界文化遺產,實現了零的突破,也是中國第48處世界文化遺產。
  • 湘西發現明代土司王陵墓
    2002-10-03 09:04:50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王權   湘西永順縣日前對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老司城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時
  • 這樣的城世界唯一,湖南永順老司城等你來看看(附自駕指南)|iWanbao·行走
    核心提示今天,由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址、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聯合代表的中國土司遺產將在聯合國第39
  • 王陽明與湘西土司:詩篇還為故人留
    永順縣靈溪鎮靈溪河畔老司城村三面環水,一面傍山,我省首個世界文化遺產——老司城遺址就坐落於此。   湖南日報記者 童迪 攝   劉明   我的家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擁有湖南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永順老司城遺址。   在永順老司城遺址考古發掘中,王陽明,這個響徹時空的名字,幾乎無時不在我眼前閃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