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5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本文原標題:《「秦嶺保衛戰」 | 藍田縣累計拆除違建103處 逾6萬平方米》
藍田全面拆違高效復綠築牢秦嶺生態保護屏障
截至9月3日——
秦嶺北麓生態環境整治工作開展以來,藍田縣樹牢「生態紅線」和「政治底線」,把秦嶺生態保護作為「天字號」工作,12名縣級領導分包鎮街,設立6個專班、12個核查組對秦嶺北麓12個鎮街133個村,開展「拉網式」「無死角」大排查。截至9月3日,藍田縣累計拆除違建103處,面積60527.9平方米。9月4日上午,藍田縣九間房鎮政府組織機械力量,協助拆除位於峪口村的南非布爾山羊改良養殖場的佔地80間房3800平方米建築。
據了解,該項目屬設施農業類,1996年與村委會籤訂四荒地拍賣協議,購買四荒地2000餘畝,作為基礎建設用地。因該項目處於西安市秦嶺北麓限制開發區範圍,此次拆除建築設計用途為養殖場房和宿舍。在全面推進違建拆除和垃圾清理的同時,藍田縣按照拆除一處、綠化一處的要求,加快違建拆除點的造林綠化工作。位於藍關街道徐家山村的科氏現代農業養殖場,原地類為耕地,總體佔地面積10000平方米。8月底,藍田縣組織力量對佔地面積1600平方米的兩棟建築房屋和140平方米臨時建築拆除,共計拆違1740平方米。
|施工人員對拆除違建後的土地進行填土復耕|
昨日上午,記者在拆除點看到,建築垃圾清運和場地平整工作已經完成,藍田縣林業局按照復綠規劃,對拆除面積和周圍面積共10000平方米土地進行整體綠化施工,栽植2米白皮松1600株。位於湯峪鎮尖角村的日月灣違法建築,佔地16畝,建築面積約8200平方米,共6棟建築,其中1棟主體建築,5棟附屬建築,8月21日起組織拆除隊伍進場拆除,截止目前,綠化施工任務已過半。藍田縣林業局造林科科長胡華剛說,拆違的同時,藍田縣的復綠工作將繼續進行,還原秦嶺生態的原貌,為秦嶺未來的發展竭盡全力。保障秦嶺村民的生活環境,保護好秦嶺青山綠水的原貌。
拆違+復綠:
種樹還林讓村民讚不絕口
「這個養殖場就位於韓溝水庫旁,建築與周圍環境不協調,影響了秦嶺原本的生態。現在拆了,不僅使山更綠水更清,咱村的人居環境也越來越美。」徐家山村村民李新民說,儘快恢復秦嶺生態原貌,是每個秦嶺村民的期盼。
昨日上午,藍關街道徐家山村的違建拆除已經接近尾聲,大面積的白皮松已種植完成,正在進行最後的鬆土灌溉環節。記者在現場看到,旋耕機正在為種植後的土地進行鬆土工作,工作人員利用韓溝水庫的有利條件,為種植的白皮松澆水,保證樹木的成活率。此外,湯峪鎮尖角村的日月灣違建拆除後,復綠工作已完成近半。村民李平利告訴記者,「這次拆除養殖場,保護了附近水源,也保障了我們的生態安全。現在已經將樹木都栽種完成了,更是應了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也恢復了秦嶺的生態環境,使村民的生活環境更加美麗。」
據介紹,截止目前,藍田縣已完成徐家山等13個點位的復綠工作,累計覆土3.3萬立方米,復綠面積42669平方米,為保證復綠效果,施工選用藍田本地的優質綠化苗木白皮松進行統一復綠施工,全面實施3年養護,確保成活到位、管護到位,確保秦嶺自然生態得到儘快修復。村民們紛紛表示,政府對於秦嶺生態環境的恢復和保護工作讓沿山村民非常滿意,違建拆除力度更是有目共睹,恢復綠林後的秦嶺面貌更是讓他們感到欣慰。
加快違建拆除進度
還原秦嶺生態原貌
昨日上午,九間房鎮開始拆除一座養殖場。記者了解到,藍田縣九間房鎮共排查違建13處,拆除面積1.4萬平方米。據介紹,該建築建於1996年並用於肉羊養殖,自建造至今已有十幾年閒置時間,房屋也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又因其建築處於在限制開發區內,在其範圍內不允許建設固定建築,故將其拆除。「這片違建因為處於限制開發區內,共有80間房屋3800多平方米,今天完成拆除工作。我們堅持邊拆除邊清運的原則,拆除違建後用一周時間將垃圾清理走,隨後進行復綠工作,還秦嶺寧靜和諧美麗。」九間房鎮鎮長張建昌說。
根據相關條例規定,秦嶺北麓25°坡角線以上為限制開發區,以下為適度開發區。峪口村村民翟水岐告訴記者,亂搭亂建破壞了秦嶺的原生態,也破壞了秦嶺原貌。現在將這個建築拆除了,老百姓也特別支持。該政策不僅適應了當今的社會環境,更還秦嶺青山綠水,造福子孫後代,為秦嶺的生態建設貢獻了一份力量。
轉自西安發布
↓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