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2月26日報導 印媒稱,中國剛剛就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訪問藏南地區一事向印方表示抗議,中方此舉的主要目的是強調其邊界主張。
印度「雷迪夫」網站2月24日刊登文章稱,倘若把中方此次最新抗議的措辭(包括英文和中文版本)同2009年(曼莫漢·辛格訪問藏南地區)、2012年(時任印度國防部長訪問該地區)以及2013年(印度總統普拉納布·慕克吉訪問該地區)的類似抗議放在一起比較,就會發現雖然中國人覺得有必要反對印方「安排」領導人訪問爭議地區的做法,但面對眼下的關鍵節點,中國人其實希望把反對態度控制在溫和的範圍內,不要表現出過火的跡象,以免給莫迪今年5月的訪華之旅造成陰影。
文章稱,與以往不同,中國此次通過三大渠道就莫迪訪問邊界「爭議」地區譴責印方的舉動。這三大渠道分別是: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外交部發言人以及中國駐印大使館。
劉振民約見印度駐華大使,提出「嚴正交涉」。他表示,中方的態度是「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表態則使用了「嚴正關切」、「堅決反對」這樣的措辭。劉振民和外交部發言人都敦促印方不要採取使邊界問題「複雜化」的舉動。
中國駐印度使館則向印方提出了「交涉」。
2009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表態中敦促印方不要在邊界爭議地區「挑起事端」。「事端」一詞在2013年以及今年的表態中都沒有出現,取而代之的是不要使問題「複雜化」。
無論是2009年、2012年、2013年還是2015年,中方抗議的內容都基本相同。比如幾次都表示中國不承認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
這幾次抗議都沒有點出相關印度領導人的名字,也沒有提到中印邊界西段地區。從這個角度講,劉振民指出中印邊界東段地區存在「巨大」爭議,這一表態本身就意義重大。
文章稱,中國恐怕不會為中印邊界西段地區操心,因為那裡已經被中國控制了。此外,中國也沒有在抗議中提到「藏南」一詞。他們希望在雙邊正式接觸中避免使用這個詞?抗議文件也沒有說整個藏南地區都屬於中國。
不管怎麼說,中國已經在該國地圖上主張了對藏南地區的主權。比較近的例子是,中國2014年6月公布的新版地圖把該地區劃入中國領土,而印度副總統2014年6月還訪問了中國。
中國為什麼一方面屢屢反對印度領導人訪問藏南,另一方面又努力發展與印度的友好關係?
文章稱,想要理解個中緣由,就必須研究中國現在以核心利益為基礎的外交方針。在這樣的方針指引下,中國願意推動與外界的雙贏合作,同時不願讓渡自己的「核心利益」,即一切涉及國家領土主權的問題。
中國曾表示,友好交往和在核心利益問題上「絕不妥協」的立場是中國外交戰略的支柱。因此對印度來說,可以預見的是,中國會在對印關係中採取雙面方針,既有合作,也會拿出強硬的態度。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莫迪20日到藏南地區參加活動(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