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天水市到底和伏羲締結了多麼深厚的淵源?進來看看吧

2020-12-24 小山歷史

關於伏羲的話題,中國史籍說了幾千年,中國人口頭傳承了幾千年。說到底,伏羲是我們的根之所在。以伏羲時代為標誌,中華民族從蒙昧跨人了文明的門檻。伏羲畫八卦、結網罟、興嫁娶、造書契……一系列的發明創造,猶如永不熄滅的明燈,照亮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

關於伏羲的傳說神乎其神,或互相牴牾,但絕不是憑空編造,在傳說的背後,折射著歷史的影子,包含著歷史的真相。

伏羲的形象,當是原始社會西部氏族部落一位偉大首領形象的放大。伏羲不僅代表個體,也代表群體,更代表一個時代。伏羲時代的歷史背景和考古上的仰韶早期文化大體相當。在伏羲時代,原始畜牧業大發展,原始農業起步,農牧並舉。至於發明創造,當是仰韶文化時期原始文明的曲折反映。伏羲是一個歷史時期文化的象徵,也可以說是一個文化符號,伏羲的傳說具有特定的文化意義。天水的遠古文明是從伏羲開始的。

大量的史籍文獻和現代考古成果,無可爭辯地證實伏羲的誕生地「古成紀」,其中心就在今天水市境。天水境內出土的兩件珍貴罕見的人面鯢魚(原始龍)彩陶瓶,與伏羲「人首蛇身」(龍身)驚人的相似,對照著名的秦安大地灣遺址,都為天水即「羲皇故裡」作了最好的詮釋,同時也說明這一地域,是中華祖龍的發祥地。

造物神女媧,相傳是伏羲的妹妹,又傳是伏羲的妻子或皇位繼承人。春秋戰國開始,直至清代,伏羲女媧交尾像,大量應用於繪畫、雕刻等藝術形式中。秦安縣世傳為「媧皇故裡」,縣城有媧鄉聖母祠和女媧祠。隴城鄉有女媧廟,還有許多和女媧相關的地名,有女媧生風溝、長風臺、葬風塋之說。這從另一個側面,佐證了伏羲和天水的密切關係,以及天水文明的久遠。

天水市西北15公裡處有三陽川,三陽川西渭河入川處有卦臺山,自古傳為伏羲畫卦之地。卦臺山側有和畫卦故事相聯繫的遺蹟——龍馬洞和分心石。古往今來。這片神奇的土地和伏羲動人的傳說交融在一起,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積澱在天水人民的心靈深處。卦臺山、龍馬洞、分心石,就成了凝固著的伏羲傳說。秦州十景,卦臺山獨佔兩景,分別是伏羲卦臺和渭水秋聲(指分心石),足見其獨特的地位。

從考古上說,卦臺山上有七千年至五千年的仰韶文化遺蹟;從佛教上說,卦臺山隋代有白鹿禪院;從軍事上說,宋代卦臺山有三陽寨所屬的下蝸牛堡;就事論事,至遲在北宋,卦臺山已有伏羲廟存在,有殘存的「成紀」字樣的碑首篆額可證。元代,卦臺山專設廟田。一年兩祭成為定製,確立了伏羲祭祀中心的地位。

伏羲畫卦不僅限於對自然的觀察,更重要的是理性的思考,抑或說是一種特有的思維層次,並非什麼具體的臺或山。不過,卦臺山的山川風水,天然造化,與伏羲八卦完全吻合,因此被臺灣著名易學家張淵量先生譽為「天心山」,認為伏羲立天地之心於卦臺山,仰觀俯察。乃作八卦。明胡纘宗《封臺記》說:「三陽雲者:朝陽啟明,其臺光熒;太陽中天,其臺宜朗;夕陽返照,其臺騰射。」「羲皇遺臺天下奇,四山環合聳獨危。」有伏羲畫卦傳說附著,卦臺山永遠是神聖的,也是神秘的。

伏羲廟城區伏羲廟,本名太昊宮,俗稱人宗廟。廟始建於明憲宗成化十九年(1483年)。三十多年後的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巡按甘肅御史許翔鳳建議朝廷,獲準將國家投資擬建於卦臺山的伏羲廟改建於秦州城,秦州正式取得建廟權。從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始,在成化朝的基礎上大建伏羲廟。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全面整修,終成規模宏大的建築群落,成為全國性的祭祀中心。禮部還專廣制訂程式化祭文,頒行秦州,以示朝廷對秦州伏羲廟的重視。

清康熙《秦州志》對此有詳盡描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閎麗,又植柏九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精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清代前後五次重修,現在所見廟宇景況,即是清德宗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年——1887年)最後一次重修後的遺存。由南向北,戲樓、「開天明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沿中軸線依次排列,層層推進,莊嚴雄偉;院落重重相套,三進四橫軸對稱分布,規整劃一。

由於伏羲是古史傳說中的第一代帝王,廟宇呈宮殿式建築模式,莊嚴肅穆,氣度不凡。主體建築先天殿面闊7間計26.4米,進深5間計14.05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伏羲大殿。雄踞寬闊的露臺之上,重簷歇山大頂襯以龍吻脊,雕天宮寶剎,高貴典雅,雖屢經重修,依舊呈明代建築風貌。其隔扇門窗雕以盤龍、團鳳及各種吉祥圖案,頂棚藻井及井口天花鑲嵌伏羲六十四卦卦象圖及河圖先天八卦圖,別具特色。因歷時久遠,色彩斑駁,很顯滄桑感。

小夥伴們,現在你們知曉人文初祖伏羲,到底和天水市有著多麼深沉的淵源了嗎?

相關焦點

  • 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與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締結友好區縣
    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何換寶 葉順敏)7月7日上午,麥積區與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舉行籤約儀式,締結友好區縣。麥積區政協主席高志強、區委副書記霍定明、副區長趙國平出席籤約儀式。冕寧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趙東與麥積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樊華分別代表兩地籤訂《天水市麥積區與涼山州冕寧縣締結友好縣區協議書》。麥積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汪亞偉主持籤約儀式。  汪亞偉在主持中說,雙方締結友好縣區並舉行籤約儀式,這是兩地發展歷程中的一件大事和喜事。
  • 副省長李沛興到天水市氣象局調研並了解公祭伏羲大典天氣
    副省長李沛興到天水市氣象局調研並了解公祭伏羲大典天氣甘肅省副省長李沛興(前排右二)到天水市氣象局檢查指導防災減災工作,並了解2019年公祭伏羲大典期間天氣。李沛興對天水市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取得的實踐突破表示肯定,並現場向氣象工作者表示慰問、祝賀和致敬。近年來,天水市氣象局緊隨地方經濟建設,積極與公路、電力、生態環境、農林、文旅等部門協調合作,逐步開展了公路交通、電力、環境、森林火險、旅遊景觀等領域氣象預報服務。
  • 天水市舉行向臺灣三重先嗇宮贈送伏羲聖像啟程儀式
    6月18日上午,天水市在伏羲廟舉行向臺灣省三重先嗇宮贈送中華人文始祖太昊伏羲聖像啟程儀式。市領導王銳、張建傑、蒲朝暉、逯克宗、王振宇,市委秘書長何吉洲出席儀式。自2014年起,海峽兩岸已成功舉辦五次共祭中華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活動,共祭伏羲已成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
  • 庚子(2020)年秋祭伏羲典禮在天水伏羲廟舉行
    9月6日上午,庚子(2020)年秋祭中華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典禮在天水伏羲廟隆重舉行,祭祀典禮儀程有擊鼓鳴鐘,鳴炮奏樂;明燭、上香、化表;行三獻禮;恭讀祭文;焚化祭文;瞻仰伏羲聖像等,市民和遊客觀看了當天的秋祭伏羲典禮活動。圖為祭典活動現場。
  • 夜遊伏羲城,發現天水西關其實也有一個默默無聞的寬窄巷子
    好久沒來西關伏羲廟了,夜晚送車,順路拐進來看看。巷道裡的撞球桌旁娃娃們仍然在搗著蛋,這種場景在天水已不多見了,看看流光容易把人拋,且騎且珍惜吧。伏羲廟,中國西北地區著名古建築群之一,原名太昊宮,俗稱人宗廟,地址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西關伏羲路
  • 2020兩岸共祭人文始祖伏羲慶典 在新北先嗇宮舉行
    (記者蔡宗霖攝)本次典禮由財團法人新北市三重區先嗇宮主理,身為主人的李幹龍先生表示,先嗇宮是第三年主理此項典禮,伏羲是中華各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今年首度到先嗇宮舉辦特別規劃伏羲盛宴,邀請友宮的伏羲神像來現場同宴,為伏羲聖帝賀壽;而伏羲始作八卦、肇啟文明,充滿了創造精神、奉獻精神與和合精神正是目前臺灣社會需要的。
  • 第六屆臺灣歷史教師中華文化研習營 走進天水市博物館開展研學交流...
    研習營的學員們在伏羲廟參加了傳統的祭祀伏羲儀式,天水市博物館副館長管玉向學員們敬贈羲皇賜福披帛,研習營團長吳煬和向伏羲聖像敬香,所有參祭人員依次步入先天殿,瞻仰伏羲聖像,行三鞠躬禮。大家在莊嚴肅穆的祭祀氛圍中感受了羲皇故裡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伏羲文化的博大精深,參觀了天水市博物館,了解了天水的歷史文化。
  • 隴南市文旅局來天水市考察文化旅遊項目(圖)
    (在天水市工業博物館考察)10月21日,隴南市文旅局來天水市考察文化旅遊項目。考察團一行先後來到麥積山遊客服務中心、黃河雕漆博覽園、工業博物館、伏羲廟、南北宅子等地,通過實地查看、聽取相關介紹、現場詢問、座談交流等方式,詳細了解我市旅遊項目建設、旅遊設計規劃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做法。
  • [文旅局]第六屆臺灣歷史教師中華文化研習營 走進天水市博物館開展...
    7月6日,由國家文物局主辦,陝西省文物局、甘肅省文物局支持,陝西省文物交流協會、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承辦,陝西歷史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天水市博物館協辦的第六屆臺灣歷史教師中華文化研習營甘肅之行到達天水。
  • 周末去哪裡玩,甘肅天水市一日遊,你們都喜歡哪些景點
    古絲綢之路上甘肅東南部融石窟和古建為一體的重要文化遺存之一正壁開大圓拱龕和設高壇基,並有僧人修行的禪窟,這是大象山窟龕特殊之處,在全國也很罕見。天水玉泉觀天水玉泉觀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城北, 因山上有一碧水瑩瑩、清甜透腦的玉泉和元代秦州教諭梁公弼建寺時吟有「山寺北郊,名山玉泉」之句而得名。
  • 海峽兩岸共祭伏羲的意義深遠
    經天水市與臺灣有關方面銜接洽談確定,6月22日9時50分在臺灣嘉義市大天宮將與天水市伏羲廟同時進行海峽「兩岸」共祭伏羲活動,屆時臺灣政要和各界代表近5000人將在臺灣大天宮與天水伏羲廟同時進行伏羲祭祀。為配合臺灣公祭,天水市通過面向社會遴選參祭人的方式,將組成伏羲文化交流團赴臺參祭。
  • 杜松奇:伏羲文化旅遊節成為天水的美麗名片
    2005年天水伏羲文化旅遊節暨慶天水市建市二十周年活動的成功舉辦,提升了天水的城市品位和知名度,擴大了伏羲文化的影響和認同,為招商引資、發展旅遊業創造了輿論環境和社會條件,鼓舞了民氣、增強了全市人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信心和積極性。當年年底,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遊節被國家節慶協會授予「國內最具發展潛力十大節會活動」稱號。
  • 2019年公祭伏羲大典期間,天水天氣良好
    6月21日下午,天水市氣象臺製作的最新一期2019(己亥)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第30屆天水伏羲文化旅遊節專題氣象服務。每日甘肅網天水6月21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 文/圖)2019(己亥)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第30屆天水伏羲文化旅遊節將於6月22日在天水舉行。今日下午,記者從天水市氣象臺獲悉,2019年公祭伏羲大典期間,天水市秦州區將是陰間多雲的天氣,氣溫在18℃—22℃,利於公祭。
  • 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探秘天水伏羲廟,感受華夏人文歷史
    來此朝拜祭祀「人祖爺」, 在這裡可以看看伏羲廟的花園,博物館,近距離的了解華夏人文歷史傳說在這裡的真實再現。伏羲廟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西關伏羲路,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天水,歷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這裡是伏羲的誕生地和伏羲文化的發祥地,這裡留有大量的伏羲文化遺存。
  • 臺北與甘肅天水同步舉辦2019兩岸共祭伏羲典禮
    【解說】6月22日,2019兩岸共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典禮在臺北市與甘肅省天水市同步舉辦。這是兩岸連續第六年同步祭祀伏羲。    【現場】  2019年,歲至己亥年,五月二十日之良辰,兩岸共祭人文始祖伏羲大帝三獻大典,大典開始。
  • 每年的伏羲文化節在哪一天 伏羲文化節時間幾月幾日
    祭奠伏羲代表著我們華夏子民,不會數典忘祖,以及學會感恩的精神,伏羲作為整個華夏文明的開端,為後世做出了不少貢獻,於是在伏羲的出生地甘肅天水,每年都會舉行聲勢浩大的伏羲文化街,那麼伏羲文化節在每年的哪一天呢?
  • 甘肅天水和臺北同時舉行公祭伏羲大典,系兩岸第四年異地共祭
    甘肅天水和臺北同時舉行公祭伏羲大典,系兩岸第四年異地共祭 6月22日上午,2017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22日上午在甘肅天水市和臺灣臺北市同時舉行,這是海峽兩岸連續第四年同時、異地共祭伏羲
  • 涼山州與山西省呂梁市甘肅省天水市締結友好市州 將開展這些合作
    在一年一度的涼山彝族火把節之際,7月18日,涼山州與山西呂梁市、甘肅省天水市締結為友好市州,涼山州將與兩市以此為契機,構建長期、穩定、全面的友好合作關係,推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贏發展。加強區域合作是當今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也是貧困地區實現更為開放、更大開發、更快發展的必然選擇。
  • 天水市博物館:詩意之城的歷史跫音
    天水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古稱邽、上邽、成紀、秦州,有著8000多年文明史、3000多年文字記載史和2700多年建城史。從大地灣彩陶的絢麗,到大秦帝國的崛起,從絲路商貿的繁榮,到佛教文化的東漸……藏身於城中古剎伏羲廟的天水市博物館,將天水的歷史娓娓道來。
  • 2020年國慶中秋假期天水市博物館文化旅遊恢復發展良好
    今年國慶節、中秋節假期,面對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等形勢,天水市博物館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於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開放工作精神,著力推動天水伏羲廟景區和天水市博物館復工復產復業國慶、中秋雙節期間,伏羲廟景區嚴格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