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一直在廣州的老城裡轉悠,想發掘一下廣州的歷史。從越秀北路林克明故居返回小北路地鐵站的時候,無意拐進了一條小巷子,沒想到竟然誤入了東濠湧。
東濠湧全長4200多米,是從白雲山甘溪發源的一條河湧。讀懂一條東濠湧,可解嶺南水鄉萬千故事。
廣州是真正的嶺南水鄉
廣州南有珠江,北枕白雲山和越秀山,珠江下遊河網水道有一條甘溪,曾是古時候廣州城人們重要的生活水源。甘溪發源於白雲山東麓,從白雲山奔騰而下,又匯聚為無數河湧,形成廣州城裡縱橫連通的水系。
唐代時,廣州城天然而成的水系很發達,人們擇水而居,並未額外開鑿水渠。到了宋代,隨著人口逐漸增加,人們開始重視水利建設,在城市開鑿了西濠、南濠、玉帶濠、清水濠和六脈渠。這些水系非常寬闊,即可行船,又是船隻的避風港,並形成熱鬧的廣州水上商業幹線。濠與珠江相通,最終通往大海,曾是廣州與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
如果有人從飛機上俯瞰過廣州,便會發現寬廣的河道,正像一條銀河橫臥在廣州寬廣的地面上。可能有些人會有疑問,為什麼除了珠江,地面上看並未感覺到廣州水系縱橫,那是因為很多濠湧已由明河改為暗河,廣州歷來有嶺南水鄉的稱號,便與這些縱橫的水系有莫大的關係。
古時繁華的東濠湧是眾多河湧之冠
東濠湧是明朝1370年建城時疏通成濠,發源於白雲山麓湖一帶的小河湧,因位於廣州城東,因此稱為東濠湧。
東濠湧的名氣是廣州諸多濠湧之冠。因河湧比較寬,水面船隻縱橫,兩岸人煙稠密,常常呈現出一幅廣州最有代表性的市井生活畫面。白天,雞鳴狗叫,人們在河湧裡洗衣服、洗菜、打水,嬉笑叫罵,水上的小艇來往穿梭忙忙碌碌。傍晚,人們各自歸家,河湧上逐漸安靜下來,兩岸只有自家呢喃的低語。這些畫面演繹著兩岸人家最平凡的一天。
東濠湧曾有一個三角地帶,還形成了獨特的三角市。這裡作坊、店鋪雲集,每日熱鬧非凡,有商販挑著籮筐叫賣吆喝,有河湧上搖櫓划船前來趕集的人,還有討價還價的聲音......
東濠湧永安橋頭曾有一個墟市,明代時開有一家「永利酒肆」,是一家二百年老字號,清朝道光年代,著名嶺南詩人張維屏前來光顧,店主認識張維屏大名,想讓他題詩一首。便說:我這家店始於前明,然而沒有證據,先生不如幫題詩一首作為證據?沒想到張維屏真的給店家題了一首詩:「萬瓦鱗鱗雉堞遮,小東門外一簾斜。永安橋畔行人識,二百年前舊酒家。」據說,永利酒肆還是廣州早茶百年歷史最早的證據呢。1914年,還有人註冊了一家永利威酒廠,這家酒廠是廣州最早有註冊商標的酒廠,不知道是不是根據「永利酒肆」而來的靈感呢。
清朝時期,東濠湧東岸還有一家普通的二層小樓,這座小樓是張之洞為解決錢幣短缺和抵制外國銀元大量進入而建造的造幣廠,他還在造幣廠前引水連至東濠湧,方便交通運輸。
除了張之洞,廣州洋行的商人與有錢人家也喜歡將東濠湧的水引至自家花園,構成水榭樓臺相得益彰的獨特美景。
傳說,在東濠湧一隅,法政路以北一帶曾有一座私家園林,是明代南京禮、史、兵三部尚書,學者、教育家、哲學家湛若水的私家園林。晚年,湛若水曾在東濠湧畔講學,他家的私家園林可謂精典雅致,將東濠湧水引至花園。花園內小橋、流水舉目皆是景觀,曲水蜿蜒,花草掩映,讓很多人羨慕不已。可惜的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毀於戰火,連一紙相片也未留下,成為後人諸多遺憾。
現在的東濠湧博物館舊址,也曾是古代一位商人的住宅,推開窗便能見到東濠湧美麗的風景。
有水便有橋,東濠湧有12座橋
廣州水道縱橫,有水便有橋。
廣州有名有年代可考的古橋大約有62座之多,像建於明清的逢源橋、清代的石井橋、清代中葉的泮溪橋等等,可謂鼎鼎大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廣州無名可考的小橋更是數不勝數。現在的東濠湧上建有12座橋。其中5座是還原的歷史老橋,7座為現代風情小橋,這些橋見證了東濠湧畔人家的歡樂與悲傷,過去與現在。
傳說,明末清初,這條北起麓湖南銜珠江的東濠湧,作為廣州東城的護城河只有兩座橋:小東門橋(小東門橋建於宋代,明代改為永安橋)和正東門橋。尚可喜屠城時,廣州人四處逃命,因橋少擁擠而掉入東濠湧溺斃的人不計其數。
如今,歷史已經遠去,東濠湧交通發達,橋也多了起來,河湧上還建有一座高架橋,與往日已不可同日而語。這一座座橋陪伴著廣州人見識了東濠湧的發展,也見證了廣州的發展,石橋雖然歷經時代變化,卻依然每日在無聲地向過往路人訴說著嶺南水鄉動人的故事。
如今的東濠湧,是休閒的勝地
幾十年前,東濠湧依然是一條可以洗衣、遊泳的地方,不知道哪一天,它開始變得汙水橫流,臭氣燻天。河道擁堵,不僅帶來了水澇,還給河岸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
人們一邊嘆息著一邊遺憾著一邊繞道而行,小時候記憶裡的東濠湧什麼時候才能重現呢?
當我無意誤入東濠湧的時候,只見水清可見魚,兩岸建築、巷道乾淨整齊。再也不是傳說中那條曾被汙染成為臭水溝的東濠湧了。幾年前,東濠湧開始分期整治改建,一期工程改造從東風路至珠江段1.89公裡的明湧,二期工程改造東風路至麓湖長2.62公裡的雨汙合流暗渠。傳說,在施工時,還挖到過古物呢。
如今所見東濠湧沿岸風景,可知改造成效顯著。水清了,失去的回憶又回來了。
東濠湧博物館的旁邊有一座三壽橋,這一段河湧應該是東濠湧最美的一段風景了。瀑布成景,水清見魚,石凳、石橋點綴其間,植物遍布河湧兩岸,附近的居民常在此嬉戲玩耍。小孩子們拿著魚網在抓魚,大人們挽起褲腿,摸著藏在石頭底下的田螺,而且收穫頗豐。雖然現在的河湧不再舟船密布,相對於城市的喧囂,這裡實在清靜無比,可這,剛好是現代人所追求的世外田園。
若干年後,一代人老去,沿岸的孩子們長大後,一定會懷念他們小時候淌過的河,抓過的魚蝦......而這條東濠湧,也將永遠見證著廣州作為嶺南水鄉的過去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