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地鐵站是世界上最美最奢華的地鐵站,宛如一座巨大的地下美術館。
莫斯科地鐵始建於上世紀30年代,當時的蘇聯領袖史達林把地鐵作為意識形態的宣傳工具,他說:地鐵要有教化人民的功能。就召集了當時全蘇聯最出色的建築師與藝術家,不惜成本建造了一大批"高大上」的地鐵站,非常有共chan主義特shai兒。雖然勞民傷財耗資巨大,卻為後人留下了極其寶貴的藝術財富。
莫斯科地鐵系統由14條線路組成(其中四條在後續建設中將兩兩連接),總長度為360公裡,共有212個車站,其中44個被列入文化遺產,40多個地鐵站是建築古蹟。按客流量是全球第六繁忙的地鐵系統(排在北京、東京、上海、首爾和廣州之後)。
每一座地鐵站都有著獨特的造型和風格,典雅華麗值得探尋,由單獨的建築師設計,其中不乏享負盛譽的大師。二百餘個地鐵站裡,絕找不到兩個相同的。每個地鐵站內均用來自前蘇聯烏拉爾山、阿爾泰、中亞、高加索及烏克蘭等二十餘個不同產地的石材,鋪設牆面和地面,各色大理石、花崗巖、陶瓷和五彩玻璃組成的浮雕和馬賽克鑲嵌畫令人眼花繚亂,完全顛覆了對於地鐵的概念。
莫斯科人每天出行,都如同經歷一場美的洗禮。通往出站口的扶梯大家排列有序,自覺地靠右站立。
莫斯科地鐵建設的初期,考慮到其軍事功能,史達林要求不惜一切代價往深處挖,最深處達100米的地鐵在衛國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除了成為擁有完善設備的戰時指揮部,還能兼具戰時的避難所、臨時醫院和防空洞。記得去看半決賽那天,從地鐵裡上來的時候,克羅埃西亞球迷和英格蘭球迷各佔據一條上行電梯對著唱歌,我舉著手機錄了兩分多鐘視頻還沒到頂=。=
我在北京特別不愛坐地鐵,除了因為換乘設計太傻之外,地鐵站不好看也是原因之一。而到了莫斯科,專門挑了最後一天的早上,起個大早用了兩個小時去拍了一圈地鐵站。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這一天是比賽日,憑FAN ID卡坐地鐵不!花!錢!
對著一張地鐵圖我選擇了10個最有特色的地鐵站,其實最難看的地鐵站就是我每天坐的1號線沿線。
建於1952年的5號線共青團站(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一派巴洛克風格,是史達林帝國式建築的巔峰。大理石柱面,典雅的吊燈,宛如奢華的地下宮殿。亮黃色的砂漿拱頂兩側點綴著精美的馬賽克鑲嵌畫,描繪了著名將領,包括亞歷山大·蘇沃羅夫、庫圖佐夫、彼得大帝、德米特裡·頓斯科伊等
5號線塔幹卡站(Таганская),兩側都是陶瓷製作的浮雕,換乘電梯上行時候還有一面紅旗在頭頂升起
5號線巴維列茨站(Павелецкая),粗壯的大理石柱子算得上最有雄性氣概的地鐵站,牆壁上的通風口也是麥穗與齒輪的形狀。
5號線文化公園站(Пакр культуры),也是1號線擴展前的原終點站。車站外的文化公園已經有將近90年歷史了,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公園之一。大理石的浮雕描繪的是蘇聯時期青少年的生活
5號線基輔站(Киевская),建於1954年,壁畫反映了烏克蘭的風光和歷史。頓河彪悍的哥薩克,美麗的烏克蘭姑娘和充滿民族風情的舞蹈,克裡米亞和黑海的旖旎風光,外包華麗的鏤空石膏畫框,是地鐵站奢華裝飾的巔峰之作。出口附近就是通往烏克蘭方向的基輔火車站。
5號線紅色普列斯尼亞站(Краснопресненская),1954年通車
5號線新莊站(Новослободская),建於1952年,設計師是Alexey Dushkin,這裡有32塊熠熠生輝的彩色玻璃壁畫,讓人聯想到教堂裡的玻璃花窗。其中有6塊描繪了社會主義人民的生活。
5號線白俄羅斯站(БЕЛОРУССКАЯ),1952年開通,因出口處就是通往白俄羅斯方向的火車站而得名。雕塑就是遊擊隊員,大多是白俄羅斯人民生活、工作和戰鬥的情景。曾一度是衛國戰爭時期蘇軍最高作戰指揮部的所在地。
2號線馬雅可夫斯基站(Маяковская),建於1938年,屬史達林式新古典主義風格,曾在1938年紐約國際展上獲得設計金獎。站臺大廳兩側的大理石拱門都鑲著閃閃發光的不鏽鋼,穹頂上是一盞盞圍成圓形的照明燈,鑲嵌著蘇聯著名畫家傑伊涅卡的馬賽克壁畫,共有31幅。站名是為了紀念蘇聯革命詩人馬雅可夫斯基,站臺大廳的盡頭有他的半身雕像,這裡還曾經召開過黨代會
3號線革命廣場站 (Площадь)建成於1938年,既然位於紅場地下附近,一定得「根紅苗正」。設計師在每個門廊入口都設置了一對2人高的銅像,共72尊,包括工人、農民、學生、三軍戰士、運動員等,每個人都保持半蹲的姿態,或手持武器,或摩拳擦掌,一個個眉頭緊鎖,仿佛在等待命令即刻出發。
Tips:
1、一票制,分為單次票、多次票、天票等,途中可以自由換乘。
2、換乘點有很多不同的路線,路線不同地鐵站的名字也不一樣,也就是說一個地鐵站會有好幾個不同的名字。
3、只在入口處檢票/刷卡,出站不刷。
4、買票之前最好準備好零錢
5、地鐵運行時間 5:30-凌晨1:30,不建議過晚乘坐。
雖然地鐵裡人來人往,卻沒有喧囂與嘈雜,也沒有籠絡和綁架人心的商業廣告。目光所及之處,只有那些停留在上個世紀的精緻的壁畫和栩栩如生的雕塑。藝術、歷史、公共運輸、社會百態在地下百米處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坐在老舊的地鐵車廂中,穿梭過一個又一個站臺,仿佛經歷了從蘇聯到俄羅斯完整的故事。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旅行分享師、跨界自媒體人。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近40個國家,200餘座城市。
2016&2017年新浪V影響力峰會嘉賓,2017&2018年新浪旅遊盛典嘉賓,2017騰訊旅遊核心自媒體,騰訊旅遊2017年度最佳合作獎,百家號金牌導師,新浪微博籤約自媒體,微博旅行博主,螞蜂窩攻略作者&達人,窮遊精華作者&探路者,窮遊&途風體驗師,旅遊衛視嘉賓,秒拍籤約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