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詩詞歌賦更是文化瑰寶,有著幾千年的傳承,詩詞中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愛情故事都和飛禽有關,也就是說古人的眼中,很多鳥是愛情的象徵。
早在《詩經.關雎》中就有記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寥寥數語描繪出一幅年輕男子追求妙齡女子的場景。而除了主人公之外,還有一隻叫雎鳩的鳥,據有關專家考證,雎鳩可能是鳳頭鵬。因為它的頭上長有冠羽,看起來有王者之氣,人們稱其為王雎。由於這首詩的廣泛流傳,雎鳩也成為愛情鳥。
飛鳥中最能代表愛情是鴛鴦,這種觀賞鳥比較常見,所以更為人熟知。初唐詩人盧照鄰在名篇《長安古意》中描述道「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由此可見古人是非常羨慕鴛鴦這種恩愛鳥,甚至把他們和神仙相比。
而宋代著名詞人張先在《玉樓春》中描述道:「鴛鴦從小自相雙,若不多情頭不白。」人們見到的鴛鴦大多成雙成對出現的,所以成了愛情的象徵。
牛郎與織女的愛情故事作為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深受人們的喜愛。傳說在七月七日那一天,億萬隻喜鵲牽線搭橋,讓夫妻相遇。在秦少遊的《鵲橋仙》中,就有「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的千古佳句。
而辛棄疾在《武陵春》中,也有佳句」不免相煩喜鵲兒,先報那人知。」,喜鵲作為常見的鳥類,自然也成了愛情的象徵。
鴻雁作為一種候鳥也常常代表書信和愛情。「問世間情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許」,這厥詞出自元好問《雁丘詞》,為詠嘆殉情的大雁而作,也是愛情詩名篇。千古女詞人李清照在《一剪梅》中也寫道:「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表達對丈夫的相思之情。而蘇軾也有「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孤單寂寞之意,來表達相思。
鳳凰作為神鳥,也是愛情的象徵,曾有古琴曲《鳳求凰》,司馬相如也有同名詩「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可見鳳凰的愛情故事似乎更令人心動。而李商隱作為情詩王子也有佳句「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流傳下來。
李商隱詩中的愛情神鳥不止一種,在《無題》」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中,有一種鳥叫青鳥,它是傳說中的三足鳥,是西王母的信使,後來成為愛情的化身。
除此之外,傳說中還有一種鳥,此鳥只有一隻眼睛,單個翅膀,雌雄必須一起飛行,形影不離,比喻愛情的堅貞。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就有「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不朽名句。
神鳥大多可望而不可及,可能普通的鳥更能代表平凡的愛情,而燕子就落入了詩人的視線。晏幾道在臨江仙中寫道:「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來表達男女相思之情。有個成語新婚燕爾來形容新婚時的歡樂,很是恰當。
談到和鳥相關的愛情故事,突然想到一則關於李白和玉真公主的緋聞,傳言兩人關係非常曖昧。而《獨坐敬亭山》中就有「眾鳥高飛盡,孤雲獨自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而玉真公主死後剛好葬在敬亭山,一年後李白也在附近去世,讓人唏噓不已。
即便今天也有一首林依輪歌曲《愛情鳥》,輕快悠揚的旋律傳遍大街小巷,很受歌迷們喜愛。
關於鳥的愛情故事,你還知道哪些呢?可以留言評論哦!
(本文由遠方詩聲天馬君原創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