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閩東特色鄉村振興之路座談會暨第七屆張天福茶學思想研討會在福建省福安市如期召開,本次活動由福建省茶葉學會、寧德職業技術學院、福安市政府共同主辦。以「閩東特色鄉村振興之路和張天福茶學思想與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為主題。會議聚焦鄉村振興、傳承張天福茶學思想和職教改革等內容,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和人文情懷。
兩岸友朋共聚一堂
出席會議的有:擔任福建省茶葉學會名譽會長的隋繩武、陳明樞、林強、李祖可等老領導;以及海峽交流協會會長陳紹軍、茶界泰鬥張天福老先生的夫人張曉紅、福建省茶葉學會會長宋閩旺、寧德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林浩雲、福安市市長鍾宜國、福建省茶葉學會名譽會長馮廷佺,臺灣省茶協會原會長張連發等領導和來賓。一同與會的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企業家、媒體記者和寧德職業技術學院師生代表300餘人。
福建省人大常委會農經委原副主任、福建省茶葉學會名譽會長馮廷佺講話 賴明月(供圖)
會上,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為建設「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的獻計獻策,並深入探討了「張天福茶學思想與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的議題。
張天福的閩東茶緣
張天福是我國著名茶學家、制茶家、審評家,中國近現代十大茶葉專家之一,被中國茶葉學會授予「終身成就獎」。他親手在福安創辦了福建省第一所茶葉科研所,並創辦了福安茶校,與坦洋工夫茶更是有著不解之緣,為推動閩東乃至福建茶產業、帶領茶農脫貧致富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張天福的夫人張曉紅出席活動 賴明月(供圖)
值此張老華誕110周年之際,研討會以弘揚傳承張老「科教合一」的職業教育理念及「儉、清、和、靜」的中國茶禮為宗旨。本次系列活動還包括閩東特色鄉村振興之路座談會、福安坦洋工夫茶品鑑會,以及兩岸科教茶旅交流會。
福安產茶歷史悠久,可追溯至晉隋時期。目前,全市共有茶園面積30萬畝、涉茶人口42萬、茶企600多家,享有「中國茶葉之鄉」、「中國紅茶之都」等稱號。本次會議不僅是探索「閩東特色鄉村振興之路」的具體舉措,也是各界對張天福老先生的深切緬懷和對新時代職教事業如何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的進一步思考。
將張天福茶學思想、閩臺文化交流等元素納入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整體思路,同樣是一次頗具「閩東特色」的模式創新。
來源:中文財經報導
聲明:
1、中國周刊網所有自採新聞(含圖片),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責任編輯:楊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