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2日電 據加拿大《星島日報》報導,人道醫護工作譽滿全球的無國界醫生國際組織,出現第二位加拿大人出任主席。魁北克省土生土長的華裔女醫生廖滿嫦,月初抵達瑞士日內瓦走馬上任主席之職。
廖滿嫦醫生(Dr. Joanne Liu)的父母於1951年從中國廣東臺山移民加國,並在魁省魁北克城經營餐館。廖滿嫦在魁省出生,早年在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醫學院接受訓練,其後到紐約大學醫學院(New York University)擔任兒童急症科研究員,並在麥基爾大學獲衛生領導人員國際碩士學位。她亦是蒙特婁大學副教授。
廖滿嫦醫生於今年6月無國界醫生國際會員大會上,當選無國界醫生(國際)主席,並於本月1日正式上任,接替卸任主席的卡雲勒卡亞醫生(Dr. Unni Karunakara)。上任無國界醫生國際主席之前,廖滿嫦在蒙特婁Sainte-Justine醫院任兒童急症醫生。
廖醫生表示,無國界醫生目前面對很多挑戰。組織要探索如何能在不斷改變的局勢中,為受困於衝突中的人民,如阿富汗、索馬利亞、敘利亞等地居民,提供救命的醫療護理?如何能夠確保病人和救援人員的安全?無國界醫生必須以病人的需要為中心,應對這些挑戰。
無國界醫生秘書長奧伯賴(Jerome Oberreit)指出,廖醫生有豐富的無國界醫生工作經驗、曾直接參與醫療工作、亦管理前線救援項目,以及她將病人放於人道工作首位的熱誠,這將為她引領無國界醫生未來數年的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廖滿嫦醫生於1996年已加入無國界醫生,曾到茅利塔尼亞(Mauritania)為馬裡(Mali)難民工作。其後,她前往印度尼西亞為海嘯後的救援工作提供支持,到海地協助受地震和霍亂疫情影響的人民,並赴肯亞(Kenya)為索馬利亞(Somalia)難民工作。她也曾協助制定剛果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ongo)首個針對性暴力倖存者的全面醫療護理項目。此外,她亦曾踏足過多個衝突地區工作。
廖醫生在1999年至2002年,任無國界醫生在巴黎辦事處項目經理。於2004年至2009年期間,出任無國界醫生(加拿大)主席。她協助設立遠程醫療項目,將組織在150個偏遠地區工作的醫生,與全球逾300名醫療專家連繫起來。廖醫生2013年獲得加拿大皇家內外科醫學院(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of Canada)蒂斯代爾人道獎殊榮(Teasdale-Corti Humanitarian A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