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際疫情影響,廣東省政府不得已出臺出入境新政,除了拱北口岸一改往日繁華熙攘的場景,口岸地下商場和口岸載客的士也再受一擊。
早前澳門為管控疫情對外僱實行嚴格的出入境政策,外僱不管是進澳門還是出澳門,都需要進行十四天的隔離。而近日廣東省出臺的出入境新政,即對從廣東各個口岸入境的人員一律進行集中隔離,更是打擊了普通遊客趕赴澳門以及澳門居民往返廣東的積極性。沒有遊客、沒有外僱、也沒有澳門本地人,一時間拱北口岸門可羅雀,而拱北口岸的地下商場也受到連帶傷害。
原本國內疫情穩定,各個商鋪眼見情況好轉都盼著能早日恢復正常營業,以彌補過去兩個月的損失。但眼下出臺了新政策,連之前經常過關購物買菜的澳門人也出不來。有商鋪坦言,雖然商場有進行鋪租減免,但最多也只能再維持三個月。
商鋪情況堪憂,而的士也未能逃過一劫。疫情帶來旅客減少,本就讓珠澳這兩座旅遊城市的旅遊業大受打擊,隨著境外疫情的爆發,不得已出臺的新政策幾乎截斷長期靠著關口載客的哥的客源。
的士司機表示:等了大半個小時,才這幾臺車在這候客都要排半個小時。平常就有些過關的客人,現在沒過關的人了。誰還過來啊?有的就是從地下商場下來的。
疫情對各行業影響深遠,與旅遊相關零售更首當其衝。澳門百貨辦館業商會理事長梁穎秀表示,業界全年生意料跌五成,倡再發放消費卡刺激居民消費、未來向旅客推現金回贈活動刺激消費。
疫情下旅客銳減,博企對食品的採購量大幅萎縮,同時不乏餐廳、酒吧因商業、人手考量等暫時停業。本澳對食品需求減少,食品批發業生意急挫三成。
超市零售方面,春節黃金周遇上疫情,貨品滯銷,年貨食品銷情按年跌八成;疫情期間,居民大量採購貨品在家抗疫,生意量則升兩成。但人手緊缺,自本澳實施從內地回澳外僱隔離措施,外僱擔心長時間不能回家不願來澳,疫情期間外僱人手減六成,有的司機甚至要兼顧送貨,本澳司機普遍年齡高,變相配送、補貨效率緩慢。
在澳的外僱望返回內地聲音強烈,僱主夾在中間協調困難,措施實施已有段時間,冀政府體諒,超市運作涉及民生,希望開綠燈,讓少量特許外僱免隔離進出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