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藍天白雲下的南京市雨花臺區一景。
歲末年初,天寒地凍,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區委書記、點位長戴華傑,在雨花臺生態環境局局長周兵的陪同下,冒著風雪調研核心重點區域「一線」「一點」治氣措施落實情況。這是雨花臺區「點位長」制度落實以來,區委「一把手」經常性開展空氣品質調研的縮影。
2020年年初,雨花臺區PM2.5濃度均值和優良率在南京市排名均為倒數第一。面對多次被南京市生態環境局約談和嚴峻的大氣汙染防治形勢,南京市雨花臺生態環境局以目標為導向,科學治汙,精準治汙,舉全區之力奮力「衝鋒」。通過一年的努力,徹底扭轉了大氣汙染防治的被動局面,打了一個漂亮的空氣品質翻身仗。
截至12月底,雨花臺區PM2.5濃度均值為31.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2%,從年初的全市排名第12位(倒數第一),提升至目前全市排名第4;PM2.5濃度均值降幅達41.2%,位居全市第一。
源頭髮力,發放餐飲項目告知手冊2000餘冊
翻開《雨花臺區新、改、擴餐飲項目環保政策法規告知手冊》,鮮豔的顏色及簡要清晰的法律法規條款映入眼帘。
「有了這份告知手冊,餐飲業主就能在申辦營業執照和食品衛生許可證的同時知曉《大氣汙染防治法》以及江蘇省大氣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關於餐飲項目的要求,掌握餐飲項目登記備案的流程,既節省時間,也提高申辦效率。」雨花臺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李君毅高度評價了雨花臺生態環境局的這一做法。
據悉,這是雨花臺生態環境局為了從源頭控制餐飲油煙汙染而創新的舉措,通過「先入為主」的幹預和告知,避免餐飲業主後續有麻煩和不必要的損失。目前,已經發放2000餘冊,受到了轄區新辦餐飲企業主的一致好評。
此外,為協助街道、園區及社區等基層環境保護工作人員提升在日常巡查、檢查中發現和處置問題的能力,解決不清楚查什麼、怎麼查等問題,編制了各類汙染源環境監管輔導手冊,將各類汙染源巡查、檢查要點、信訪投訴辦理要點等編印在冊。目前,已發放1000餘冊。有了手冊的指引,基層環保工作人員巡查、檢查中發現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此外,雨花臺生態環境局在源頭髮力的同時,還注重抓好全區「一盤棋」。多次提請召開全區大氣汙染防治攻堅調度會,向全區發出動員令,相關部門和街道(園區)堅持問題導向,同時以最硬的手段、最嚴的措施、最強的力度,吹響了全區治汙的衝鋒號。
科技助力,編制全區各類汙染源清單
國控點周邊1公裡內有幾家汽修店?幾家企業?幾條道路?幾個工地?3公裡周邊又有多少汙染源?想要織密治汙網,掌握排放清單是關鍵。
通過屬地街道上報、地圖精準定位、實地走訪核查等方式,雨花臺區開展「全方位」梳理。編制全區各類汙染源清單,製作汙染源分布圖,在認真分析汙染源清單和全區產業結構的基礎上,決定開展汽修行業VOCs專項整治和噴烤漆房的在線監測設施安裝。
「安裝了在線監測後,通過手機APP就能隨時掌握汽修企業噴烤漆房產生的廢氣是否超標,大大提升了監管效率。」雨花臺生態環境局汙防科負責人朱健一邊演示南京萬寶行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的在線數據,一邊介紹。
據悉,雨花臺區的汽修企業較為分散,為避免「漏網之魚」,南京市雨花臺生態環境局按照「淘汰一批、改造一批、管理一批」原則,一方面要求街道(園區)梳理名單,另一方面由局領導帶隊逐一排查核實,對達不到整改要求的19家「小、散、老」類汽修企業烤漆房,予以關停;對15家企業烤漆房要求限期換新改造,對44家有噴烤漆工藝的汽修企業限期完成專項整治工作。
在推進在線監控全覆蓋的過程中,為減輕企業的負擔,南京市雨花臺生態環境局安排專項資金,全部承擔汽修企業VOCs在線監控安裝費用。目前,實現了全區42家汽修企業共59個烤漆房VOCs在線監控安裝全覆蓋。通過在線監控對汽修企業實時監管,確保各企業落實好錯時生產要求。據統計,僅7-9月,優良天數就同比增加13天,超額完成指標要求。因整治成效顯著,2020年9月份南京市汽修企業整治現場會在雨花臺區召開,推廣雨花臺區經驗。
為全面提升科學治氣、精準治氣水平,雨花臺生態環境局還利用空氣品質監測網絡體系,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積極引進第三方治理模式,利用其分析研判、應急指揮能力,推進精準溯源、精準溯點、精準溯責,運用走航、雷達掃描、源解析等科學科技手段,先後組織三批次環保專家進行專門指導,深度研究靶向治汙舉措,成效顯著。
推行「點位長」制,層層落實責任
「以前生態環境局經常單打獨鬥,出臺考核體系後,各單位權責更清晰、行動更迅速。」南京市雨花臺生態環境局局長周兵認為,部門、街道間壓力的傳導,打通了權責模糊地帶的「堵點」,大大提升了治汙能力。
據了解,在建立「點位長」制度之前,轄區內各街道(園區)的環保工作基本由分管領導負責,力度和效果均不理想。為進一步明確街道(園區)和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主體責任,2020年年初開始,雨花臺區推行「點位長」制,由街道(園區)「一把手」擔任,層層傳遞壓力,層層落實責任。
隨後,又緊鑼密鼓地出臺了《雨花臺區打贏藍天保衛戰2020年度實施方案》等,實施各項汙染物的協同治理,各項汙染物削峰減排效果明顯。截至12月底,大氣汙染物指標削減133噸(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為更好地將壓力轉為治氣的動力,根據雨花臺區汙染物減排生態保護轉移支付制度,制定《雨花臺區空氣品質考核獎懲細則》,依託覆蓋各街道(園區)的空氣小標站、小微站,每天對各單位空氣品質進行通報,每月對各街道(園區)空氣品質進行考核排名,形成「日報告、周通報、月點評、年考核」的工作機制。各街道(園區)根據日常預警、考核指標,採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應對措施,徹底扭轉了之前「幹多幹少一個樣」的局面。截至12月底,已編發治氣日報318期、周報47期、月報10期;通過小微站的預警、排查、處置、反饋,累計處置汙染源報警事件1583起。
「以前企業、工地、餐飲等方面的突出環境問題,單靠行政執法,手段略顯單一,現在通過『潔·靜』攻堅行動,形成閉環,消除了一大批痛點問題。」雨花臺區攻堅辦聯絡員畢懷介紹。
畢懷所說的「潔·靜」攻堅行動於2020年7月開展,通過業務培訓、現場觀摩、專項督查、總結提升等方式,開展4個專項27類汙染源集中攻堅整治,強化汙染問題的解決。
這在工地施工汙染問題的處理上收穫了最直接的成效,通過要求施工方在施工前召開「議事」,遇到投訴較為集中的問題及時召開圓桌會議,主動化解矛盾,減少汙染投訴總量。在周邊小區的主要通道等張貼居民朋友的公開信,留下建設單位環保主要負責人聯繫電話,第一時間處理居民反饋的環境問題,形成企業自行處置汙染問題的「小閉環」。
在此基礎上,對未落實的企業,先召開會議通知,對會後仍未整改到位的,再實施行政約談;約談後如仍無明顯改善的,則由職能部門實施行政強制措施。對性質惡劣、屢教不改的,按照相關程序移送市級行業主管部門、市攻堅辦,採取更加嚴厲的強制措施,確保問題得到有效整改,形成「大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