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簡稱「河」,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地級市,地處廣西西北邊陲、雲貴高原南麓,距離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314千米,境內地形多樣,結構複雜,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河池境內國家「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西南出海大通道穿境而過,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咽喉要塞,是「南貴昆經濟區」、「泛珠三角經濟圈」、和「東協自由貿易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聚集交匯的樞紐。河池是廣西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區域。河池是一座以壯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區之一。
東蘭烈士陵園位於東蘭縣城西更鬧坡,原佔地面積94.7畝,建築面積29720.5平方米,園內設:大門亭廊、仿古排門、烈士紀念館、烈士紀念塔、韋拔群烈士陵墓、解放東蘭烈士紀念碑、英雄群雕、著名烈士石雕像、紀念亭、紀念活動廣場等紀念建築設施。其中烈士紀念館內陳列版面展線長190米,陳列史料、文物600餘件,展覽內容有:《大革命時期和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剿匪》、《援越抗美和抗美援朝》、《對越自衛還擊戰》、《將軍及紅軍老幹部》、《悼念先烈活動》、《開創未來》等九個部分,共八個展廳,面積1420平方米。
白褲瑤民族風情園匯集白褲瑤民俗文化的精華,濃縮白褲瑤社會人文景觀,展示白褲瑤獨特的民族生活,表現白褲瑤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白褲瑤民俗風情園的民俗文化表演活動,以古樸、原始為主題,晝營造出一種別開生面的文化氛圍,給遊客耳目一新的感覺。表演項目:陀螺競賽、情歌對唱、銅鼓舞、竹筒鼓舞、吹拉利、吹牛角、瑤山歌舞、搶郎配活動。白褲瑤是瑤族的一個支系,自稱「布諾」,因男子穿齊膝白褲,故稱為「白褲瑤」,主要聚居在廣西西北的南丹縣八圩、裡湖瑤族鄉和貴州省荔波縣朝陽區瑤山鄉一帶,總人口約3萬。
盤陽河,巴馬壽鄉的母親河、長壽河。盤陽河發源於廣西鳳山縣境內,全長145公裡,在巴馬境內流程有82公裡,在82公裡的流程中就有四段是伏於地下的暗河。盤陽河水四進四出於地下溶洞,水清見底,色如綠玉,如布、如絲、如縷、如風輕漾,順勢而下,全流域無任何汙染,於是就形成了盤陽河一河多洞,洞洞清幽,沉沉浮浮,忽隱忽現,悠然神秘的特點。春、夏、秋三季兩岸鳳尾竹的娑婆風姿和沿岸盈盈綠意,整條河流可以悠然秀麗喻之。當您走進盤陽河谷,您便能切身體會到壽鄉神奇大自然中那風秀、谷幽、氣香、水甘的山水特色。
位於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那社鄉發現一個神奇美麗的巖洞,洞中到處可見奇形怪狀、潔白清亮、閃閃發光的鐘乳石,時任該鄉-韋明革給該巖洞命名為「水晶宮」。距鄉政府3.5公裡,交通方便。當地村民說,發現該洞的那一天,一村民由於勞累在該巖洞外睡覺,醒來發現身旁的小石洞有涼風從洞裡吹出,猜測可能是洞中有洞。該村民及同夥鑿開小洞後,發現裡面有一個很大的巖洞,洞裡的鐘乳石全部是水晶狀的,形態各異,琳琅滿目,令人流連忘返。獲此消息後,時任該鄉-韋明革一邊組織鄉、村幹部堅持一天24小時輪守洞口,嚴防洞裡的鐘乳石被-,一邊請來攝影師攝製「水晶宮」專題片用於加大宣傳力度。
龍灘大峽谷國家森林公園:引位於天峨縣城西面,距縣城6千米,面積為20平方公裡。海拔高度600米至1000米不等,雨量充沛,氣候宜人;森林覆蓋率95%以上,林相完好,古樹參天,生物種類繁多,有蔸蘭、金花茶、掌葉木、任豆、喜樹、見血清等近30種國家一、二類重點保護植物,600多種高等植物,有錦雞、林麝、飛貓、獼猴、果子狸等多種珍稀動物棲生其間,堪稱是一座物種寶庫。而且在峽谷觀景臺可鳥瞰堪稱珠江流域。該森林公園為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以喀斯特峽谷景觀、森林景觀、水體景觀為主要景觀特色。森林公園地帶性植被屬中亞熱帶巖溶地貌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森林植被保護完好。
七百弄風景名勝區大化紅水河——七百弄風景名勝區,位於珠江流域的紅水河中遊在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境內,距離南寧市138公裡,構成「南寧—大化—巴馬—百色」旅遊線的樞紐景區。該景區享有「桂西風景新珠」美譽,是世界上喀斯特高峰叢深窪地發育最典型的地區,具有世界自然遺產等級,方圓1300多平方公裡,是集國內外罕見的喀斯特地貌與現代大型水電工程景觀、民族風情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專家評論七百弄是大自然賜與人類寶貴遺產,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該景區既是科研、科普教育基地,又是科學考察、探險攀崖、採風寫生、民族風情旅遊的好去處。
鳳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廣西河池市鳳山縣,總面積50平方公裡,由三門海天窗群旅遊景區、江洲仙人橋旅遊景區、鴛鴦泉旅遊景區、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洞穴博物館、巴臘猴山景區、夢娥瑤寨景區組成,公園以巖溶地質為特徵,分布有巖溶峰叢、峰林、水平洞穴、地下河、天窗、豎井、天坑、天生橋、邊緣坡立谷、溶蝕窪地等眾多的巖溶地質遺蹟景觀,是中國巖溶地質資源豐富、分布地域廣闊、類型獨特的國家地質公園,也是世界上大型洞穴廳堂數量較多、密度較大的世界地質公園。
會仙山風景區:位於宜州市白龍公園內。景區有會仙山、白龍洞、百子巖、雪花洞、百丈深井巖、煉丹巖、白雲庵、翼王點將臺、烈士陵園、江北石林、山谷祠等景點。明崇禎十一年(1638)徐霞客入境旅遊考察,踏勘白龍洞、龍隱洞等37處山洞與江河,歷時30天,對境內景觀讚美不絕。登會仙山(北山)雪花洞俯瞰城區時,寫下「俯瞰旁矚,心目俱動。忽幽風度隙,蘭氣襲人,奚啻兩翅欲飛,更覺通體換骨矣。」會仙山風景區1984年被闢為白龍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