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中評社6月14日報導,今年臺灣水果盛產,卻因為外銷情況不佳,造成價跌傷農。臺中市農業生產合作社東蘭分社表示,茂谷柑是東勢農產品外銷主力,過去外銷大陸成績亮眼,2016年還有5千噸,農民收購價每臺斤(600克)是新臺幣70至80元,今年只剩下100噸,導致收購價只有新臺幣20-30元(1元新臺幣約合0.2元人民幣),如果大陸市場暢通,臺灣水果根本就不存在生產過剩的問題。
臺中市農業生產合作社東蘭分社社長劉秝娟 圖片來自中評社
臺中市農業生產合作社已經創立30幾年,目前東蘭分社底下一共有5個產銷班,種植面積超過30甲(約435畝地),基層農民高達上百人,主要經銷水果包括甜柿、水梨、茂谷柑與葡萄。
臺中市農業生產合作社東蘭分社研究員劉展憲告訴中評社,東勢生產的農作物中,茂谷柑是外銷主力;水梨主要還是內銷,外銷量不多;甜柿則是不耐長途運送,不適合外銷。
水梨 圖片來自中評社
劉展憲表示,在蔡英文上臺後,民進黨當局根本沒有能力處理水果盛產的問題,過去茂谷柑外銷到大陸,成績相當亮眼,2016年還有5千噸,農民收購價每臺斤是新臺幣70-80元,今年只剩下100噸,收購價只有新臺幣20-30元,
劉展憲認為,臺灣水果價跌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臺當局無法做好產銷調配,做好農特產種植面積管理,導致季節水果生產過於單一,當然價格就會下跌;更主要是臺灣水果外銷通路受阻,如果大陸市場暢通,臺灣水果根本就不存在盛產過剩的問題。
劉展憲提到,臺灣水果盛產過剩,還有一個因素是陸客來臺人數銳減,光是陸客在這些夜市水果的消耗量,就非常驚人,加上關稅問題,讓臺灣水果的外銷通路受阻,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但是蔡當局根本沒有好好重視賤價傷農的問題。
劉展憲強調,民進黨當局將臺灣農業搞成這個樣子,就是因為利用兩大因素治理臺灣,包括「民粹主義」與「意識形態」,造成臺灣人民沒有辦法得到幸福的生活,也不好好搞農業,空有品質這麼好的水果,卻銷不出去,只能在臺灣價跌傷農。
臺中市農業生產合作社東蘭分社社長劉秝娟提到,以前水梨最高曾經賣到平均是一公斤可達新臺幣140元,如今每公斤約略是新臺幣60元,這還算是水梨剛上市的「好價格」,農民會擔心水梨量多後,價格就會下跌,如果高單價的水梨都這樣,任何水果都是可能遭遇。
劉秝娟認為,臺中生產的茂谷、甜柿、水梨品質都不輸日本,能做到無毒生產,種植管理技術也好,所以撇除「政治因素」,臺中山城種植的水果,在大陸市場是很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