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劉元元
歌手:符南
作詞:楊文國(右一)
華聲在線2月6日訊(通訊員湯 嵐記者王一辰)「不忘初心放飛理想和希望,牢記使命把信仰擦亮,同心協力追趕奮進的時光,汗水與擔當寫就出彩的華章……」2月4日晚,在中央電視臺一套節目播出的《改革開放再出發》心連心深圳前海慰問演出節目中,歌曲《人民的信仰》登臺亮相,唱響了新時代主旋律。
據悉,《人民的信仰》最初是一首詩。原詩歌名為《信仰》,發表於2017年12月20日《人民日報》大地副刊,作者是新寧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楊文國。經作曲家於玄子譜曲後,許多歌手紛紛演唱,得以迅速傳播。
《人民的信仰》為什麼能以如此熱度和速度走紅?「主要在於它緊貼現實,反映了生活的真實,忠實地踐行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於它歌詠了黨和人民、領袖和人民的血肉親情,唱出了百姓的心聲,唱響了關於信仰、關於中國夢的新時代主旋律,傳遞了滿滿的正能量。對於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具有重大意義。」一位歌曲評論家表示。
仔細欣賞了《人民的信仰》歌詞的讀者,會發現它緊緊抓住了「夢想」和「信仰」這兩個新時代關鍵詞進行闡發和演繹:
「夢想有多長,希望就會在前方;您的追求與嚮往,就是人民富裕與安康。」「信仰有多高,忠誠就會更昂揚;您的藍圖與夢想,就是祖國繁榮與富強。」開頭兩段,寫的就是夢想的長度與信仰的高度。
「民族的希望是壓不彎的脊梁,國家的力量是萬眾一心的光芒;堅定信念緊隨您的航向,國富民強鑄就人民永恆的信仰。」歌詞最後一段,再次凸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的基本內涵,高揚信仰主旋律,讓主題進一步深化和升華。
登上央視一套的節目後,《人民的信仰》由平安、喻越越兩人演唱。豪邁大氣的詞曲和聲情並茂的演唱形成巨大張力,讓現場和電視機前的廣大觀眾備受感染和鼓舞。
「歌曲真切表達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信任與敬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奮鬥歷程的真實寫照。」一位觀看了演唱的市民告訴記者。
「《人民的信仰》正如一面鏡子,真實寫照了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敢於擔當,為國為民的偉大人格和博大情懷,從多角度多層次體現了他們身上人民性與黨性的光輝。」一位通過網絡收看節目的網友說。
在談及創作初衷時,楊文國表示,這首《信仰》醞釀已久,作為一名基層宣傳工作者和文學愛好者,更有責任和義務創作一些積極向上、鼓舞人心的優秀音樂作品,「以此來凝聚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弘揚奮發向上的主旋律,激發乾事創業和勇於擔當的熱情,堅定共同的信仰,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做出應有的貢獻。」
《信仰》賞析
唱響新時代的主旋律
湯嵐
「不忘初心放飛理想和希望,牢記使命把信仰擦亮,同心協力追趕奮進的時光,汗水與擔當寫就出彩的華章……」2月4日晚9時18分,在中央電視臺一套節目播出的《改革開放再出發》心連心深圳前海慰問演出節目中,由平安、喻越越兩人演唱的新創主旋律歌曲《信仰》,以豪邁大氣的詞曲和聲情並茂的演唱形成巨大張力,讓現場和電視機前的廣大觀眾備受感染和鼓舞,大家由衷地為正在經歷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而感到自信和自豪。
這首歌的歌詞最初發表於2017年12月20日《人民日報》大地副刊,作者楊文國是湖南邵陽的一名宣傳工作者。歌詞經作曲家於玄子譜曲後,許多歌手紛紛演唱,得以迅速傳播。歌曲之所以能以如此熱度和速度走紅,我們認為,主要在於它緊貼現實,反映了生活的真實,忠實地踐行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於它歌詠了黨和人民、領袖和人民的血肉親情,唱出了百姓的心聲,唱響了關於信仰、關於中國夢的新時代主旋律,傳遞了滿滿的正能量。對於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具有重大意義。
我們知道,夢想與信仰,是人類走向美好未來的燈塔和基石。中國人的新時代夢想,就是兩個百年的中國夢。中國人的信仰,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偉大的共產主義。因為有這個夢想,因為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制度、道路與文化的堅定自信,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和國家的前進步履才如此穩健,如此鏗鏘,才有如此全方位、開創性的成就和深層次的、根本性的變革。惠特曼說:「沒有信仰,則沒有名副其實的品行和生命;沒有信仰,則沒有名副其實的國土。」習近平同志指出,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人沒有理想信念,沒有信仰,就會缺鈣,得軟骨病,站都站不起來。從哲學層面理解,信仰,是人的信任所在,同時也是人的價值所在。偉大而堅定的信仰,能承載一切宏大瑰麗的夢想,能激發靈魂的尊貴與高尚。信仰的力量,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命,支撐一個民族的未來,引領一個時代的方向。歌曲《信仰》緊緊抓住夢想和信仰這兩個新時代關鍵詞進行闡發和演繹。 「夢想有多長,希望就會在前方;您的追求與嚮往,就是人民富裕與安康。」 「信仰有多高,忠誠就會更昂揚;您的藍圖與夢想,就是祖國繁榮與富強。」這開頭兩段,寫的就是夢想的長度與信仰的高度,明白地宣示,我們的黨,我們黨的領導集體,我們黨的領袖,他的追求與夢想,就是人民的富裕與安康。他描繪的藍圖與夢想,就是祖國的繁榮與富強。歌詞樸實感人,旋律優美動聽,演唱抒情真切,很能引起共鳴。這裡塑造的,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人的英雄群像,也是習近平同志作為人民領袖的光輝形象。歌曲真切表達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信任與敬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奮鬥歷程的真實寫照。
回顧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近百年的風風雨雨,一代代共產黨人在中國大地上寫下了震古爍今的恢宏史詩。他們憑藉的,就是理想與信念的支撐。從黨的一大到十九大,一代代革命者身處的年代或有不同,但他們身上都體現了為國為民無私奉獻的情懷、堅若磐石的理想信念和崇高樸實的人生境界。他們,以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為夢想,滿懷對共產主義的信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時代先鋒,道德榜樣,人民英雄。進入新時代,新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正如本文開頭所引用的歌詞所寫,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放飛理想,擦亮信仰,同心協力,與時光賽跑,用汗水與擔當,寫就一篇篇出彩華章。不是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們國家的進步與強大舉世矚目。悟空升空、神九飛天、蛟龍入海等重大科技成果令國際矚目,APEC北京峰會、G20峰會等一系列主場外交,讓中國的大國地位不斷穩固, 「一帶一路」的開拓,「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大國擔當。如今的中國人民,正如總書記自己形容的那樣,正擼起袖子加油幹,在神州大地繪出一幅幅壯闊動人的建設宏圖。這,就是汗水與擔當寫就的出彩華章。
「民族的希望是壓不彎的脊梁,國家的力量是萬眾一心的光芒;堅定信念緊隨您的航向,國富民強鑄就人民永恆的信仰。」歌曲最後一段,再次凸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的基本內涵,高揚信仰主旋律,讓主題進一步深化和升華。這裡,有偉大鬥爭面前壓不彎脊梁的堅強,有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團結,更有8900多萬中共黨員和十四億中國人民對共同信仰和理想信念的堅守。人民有信仰,國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近幾年,我們黨通過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深入人心,中國人民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信仰更高揚,信念更堅定,信心更充足。歌曲正是對這樣鼓舞人心的良好局面的熱情謳歌。
今天的中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華夏兒女更需要堅定與堅強,需要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上,高揚偉大理想,凝聚中國力量,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氣神,為人民謀福祉,為民族謀復興。領袖與人民在一起,黨與人民心連心。需要有真切感人又格調高昂的主旋律來鼓舞人心,提振信心,凝聚民心。歌曲《信仰》正如一面鏡子,真實寫照了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敢於擔當,為國為民的偉大人格和博大情懷,從多角度多層次體現了他們身上人民性與黨性的光輝。從各個方面充分展示了人民對追尋中國夢的熱情,表達了人民對實現中國夢的信心,振奮了人心。
這樣的作品,既寫給未來,也寫給現在,既真切再現了中國改革與發展的現實圖景,更寫出了萬眾一心奮發圖強的民心民情民魂實況。作品很好地體現了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四個謳歌的創作導向,也體現了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追求與努力。它理所當然會被廣泛認同與熱情呼應。正如這次在心連心節目演唱《信仰》的平安、喻越越所說,每當演唱這首歌曲時,都感到特別激動、自豪,並受到極大鼓舞。我們相信,這樣的歌曲,一定會留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上,激發起億萬華夏兒女的愛國熱情,在圓夢逐夢的新徵程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我們這個新時代,需要更多這樣有情懷有溫度有高度,顯正氣見大氣接地氣,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