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
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一致的。正如,農民期昐豐收、老人嚮往陪伴。然而,現實中,總有許多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正是這種美中不足才讓憧憬的出現,哪怕偶然而短暫也愈加彌足珍貴。這不,大年初五,正在深山中耕作的廖媽媽面對女兒的突然到來和溫馨陪伴,喜極而泣!
老人要的愛很簡單,簡單到只需要孩子多一點陪伴,哪怕是一會……
按中國春節傳統,大年初五仍是探親訪友拜年聚餐的日子。然而,對於農民而言,這是開春下地的時節。
耕種時節於農民,比年還大。這天,年近六旬的廖媽媽忙完家裡活已經是下午5時多了,但她仍堅持往山裡走,手裡帶著鋤頭和玉米種子。她知道忙不了多久,但她更知道種子早一分鐘下地就多一分收穫的底氣!然而,她對兒女卻是這樣說的:肉吃多了,活動活動!
平地、鬆土、焚燒雜物……偌大的山地裡就她一個人。這是位於廣西中部一個名叫長樂的小山村,天青色的初春黃昏,萬物並未復甦,仍是冬的寂寥,置身其中的她,顯得更加的形單影孤。此時,他的兒女都在推杯換盞中。對於兒女不能在身邊陪伴,廖媽媽沒有一點難過,有的只是天色愈加迷濛帶來的寂寞罷了。
廖媽媽從小土坡上下來,女兒伸手扶了一下,笑容立即爬上了媽媽的臉上。
「媽,你休息一下,讓我來!」女兒廖雪花突然出現讓她大吃一驚。因為,女兒今早出去參加同學聚會,還說不回家吃晚飯。接過鋤頭,許久沒幹農活的雪花姑娘幹得起勁,一邊跟媽媽說:「再不幹點苦力活,胖得都要嫁不出去了!」對於女兒的自黑,廖媽媽笑了:「上午給你祈福,讓你減肥成功,今年嫁出去!」
圖為作者廖鍵,廖媽媽的長子。
廖媽媽是成功的。女兒和小兒子做著一點小生意,吃穿不愁,而大兒子是這十裡八鄉大山中走出的第一個軍官,給她添了不少榮光。三人都在外發展,難得回家。對於沒能陪伴在她身邊,廖媽媽是通情達理的,甚至不喜歡孩子們天天窩在家裡,她說這是「沒出息、沒朋友」。
廖媽媽正在耕作。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同學聚會提前結束,回到家的雪花找不到媽媽了,就跑地裡找。她太了解她的農民母親了。
耕種不是缺錢,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廖媽媽不缺錢,家裡在90年代就蓋了一棟三層高的小洋樓,背山面水,山上的清泉從兩個籃球場大的院子流過,一半是菜園,一半養著上百隻雞鴨。
奮鬥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美好生活都是靠勤勞打拼出來的。休息時間,女兒給媽媽遞過飲料,媽媽給女兒講三兄妹在這塊地裡捉老鼠、打架的兒時故事。
廖媽媽熱淚盈眶。
一晃十年,三兄妹有十年沒來這塊地幹活了。她喝著飲料回憶過往,從大兒子在西藏、新疆等地當兵執行任務、保送軍校;到女兒、小兒子打工、經商小有所成;還有三兄弟小時候在這塊地裡玩泥巴的天真爛漫、一家五口在地裡吃午飯的溫馨……她忍不住熱淚盈眶!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三兄妹都懂。她也知道,他們懂,所以過的是團圓年,還有那些能從「年頭吃到年尾」的年貨。不一會,老大也來了,她笑了,甚至喜極而泣!
廖雪花正在耕作,母親在一旁休息。
「天黑找娘,天經地義!」老大幽默地說。道理她都懂,只是很意外!因為,兒女向她走來,不只是回家。
其實,這也是家,有娘的地方才是家。
讓我們多向娘親走去,牽牽她的手。別等有了話才找娘,有時單純的陪伴才足夠的溫暖久長。
母女倆拾起散落在地上的玉米種子。
天漸晚,車燈下因為有兒女相伴,母親不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