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白對蝦、基圍蝦……隨著人們對美食的需求,原本的數量已經不足以滿足人們,引來了不少大學生回鄉創業養蝦,有養殖戶諮詢漓源環保養殖廢水該如何處理,一起來看看吧。
養蝦廢水主要來源於殘餘飼料、浮遊生物代謝物、養殖蝦排洩物等,養蝦廢水與其他水產養殖廢水一樣,具有高有機物、高氨氮等特性。
蝦養殖廢水的大量排放,在汙染近岸海域生態環境的同時,反過來也制約了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所以養殖廢水必須經過合理的處理。
漓源環保整理出以下幾種方法供參考:
1.生物膜法:生物膜法主要有生物濾池、生物轉盤、接觸氧化工藝等,這些技術因為其微生物的多樣化,在水產養殖廢水的封閉循環使用中得到廣泛利用;
2.活性汙泥法:活性汙泥法處理系統是汙水生物處理技術的主要技術之一,在傳統的活性汙泥法上發展成氧化溝工藝、間歇式活性汙泥法處理等;
3.物理處理法:依據水體及水體中汙染物的理化性質,採取曝氣、過濾、沉澱、吸附、氣浮等方法淨化水質,除去水中懸浮物質;
4.化學處理法:利用投加特殊藥劑等方法使廢水發生化學反應來處理水中的汙染物或懸浮膠粒。包括絮凝、中和、氧化還原、消毒等方法。
除以上處理方法,還可以選用人工溼地等方法進行處理,可根據出水水質,進行達標排放,或養殖回用。
關注漓源環保,帶您了解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