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
「原來年少情深,也可以走到相看兩厭,古今之情,原是相通,涼薄之人,如何偕老?」
「皇上,你知道蘭因絮果這句話嗎?我少時讀的時候只覺得惋惜,如今卻明白了,花開花落自有時。」
——如懿傳
前兩天在知乎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甄嬛在愛情裡多自卑,如懿在婚姻裡就有多自信。」
短短一句話,一下子刺中了我的心。
如懿嫁給了少時的青梅竹馬,按劇情一貫的走向應該是男主與女主歷經磨難,最後誤會解除,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而事實卻是兩兩相望,唯餘失望。一個紅顏枯骨,一個白髮蒼蒼。
青櫻與弘曆是從小一起長大的,那時候兩個人,一個是格格,一個是阿哥。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羨煞旁人。
就連新婚時,弘曆也冷落福晉,直接跑到了青櫻的房裡。那時候他們很幸福,情深時,她說:「臣妾只希望與皇上長長久久。」他問:「長長久久,是多久啊?」她答:「能多長久就多長久,臣妾只希望與皇上在一塊。」
青櫻被太后賜名如懿,入宮多年,因一直被弘曆寵幸,慘遭其他皇后妃子的陷害。甚至進冷宮多年,弘曆一直暗地裡對她百般照顧,對她說放心,有我在。
隨著時間流逝,她的少年郎變了。弘曆身邊開始出現了一個又一個妃子,而她在他身邊也開始變得若有若無。一次又一次失望,所以如懿才會有那句:「彼此情濃的時候,有說不完的話,如今開口,倒怕會傷著彼此,如果可以從頭再來,我一定不要過這樣的人生。」
到底是怎樣的失望,才會讓曾經一個滿眼是你的人,開始期待下輩子的不復相見?
再後來,南巡斷髮,愛有多深,絕望就有多痛。
南巡的時候,乾隆與幾個青樓女子夜夜笙歌,傳到百姓耳裡,就變成了荒淫無度,嬌奢淫靡。如懿勸說,不僅沒有的到回應,還把如懿與前皇后對比,甚至說出了廢后的話語,如懿失望斷髮。
「臣妾曾與皇帝結髮為夫妻,臣妾如今斷髮為祭,給去了的青櫻與弘曆。」
平平靜靜的話語,絲絲柔柔透過屏幕穿過我們耳膜,本以為是轟轟烈烈的吶喊,撕心裂肺的質問。誰知就是這麼輕輕柔柔幾句話,落在我們心上,卻重過千斤。
如懿丟了她的少年郎,在最後斷髮為祭,而我們呢?我們是否能像如懿那樣灑脫,為年少的愛戀,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你還年輕,不懂世間完滿的美好太過難得,若能如懿,便很不錯。」
除了《如懿傳》之外,這樣的事例從來都不少見,生活的平淡,最終會衝淡愛情。
在我身邊,就有這樣一個案例。我同事小羅和小莉也是自幼青梅竹馬,如今卻也退出了彼此的生活,小莉辭職另謀高就,小羅結婚另覓新歡。只能感嘆一句世事無常,人生若只如初見,該是多好。
小莉和小羅是從小一起長大,兩家是鄰居,牆挨牆,所以經常一起上學,一起玩耍。一起考進了同一所高中,去了同一所大學。小莉的身邊沒有追求者,小羅的身邊也沒有追求者,他們似乎是命中注定要在一起的。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大學畢業,小羅向小莉求婚了,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而小莉也紅著臉答應了。
一切的一切都好像規劃好了一樣,他們順其自然的走到一起,又一起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開始的開始,一切都很美好,小羅會時不時地給小莉一些驚喜,而小莉也會溫柔的依在小羅懷裡。直到孩子出生了,他們開始計算著生活的成本,計較著柴米油鹽。
小莉學會了節省嘮叨,而小羅開始冷淡小莉,變得回家越來越晚,就這樣爭吵成了家常便飯,感情也越來越淡。最後就走到了離婚的地步。
乍見之歡,終是敗在了柴米油鹽上。
有的人說:愛情落在了柴米油鹽上,難免會讓人覺得乏味,再加上贍養父母,教育孩子。早就消磨了初見時的浪漫,更多的卻是生活裡的瑣事。
那麼婚姻中我們如何避免相看兩厭?
或許,我們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的格局。
書上說:女人改變是為了取悅自己,並不是取悅男人。
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長了,對方的一舉一動你都知曉,對方所有的缺點你都了解。
彼此互相嫌棄,擴大對方的缺點,長久下去,婚姻肯定會走向解體。
只有一方改變,才會引導另一方慢慢改變。
培養自己的樂趣,懂得放手,懂得獨立,獨處時思考,生氣時睡覺,糊塗時讀書,清醒時做事。
只有我們成為一個精神獨立,思想獨立的人,才能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瑣事,才有機會把握屬於自己的幸福。
我是簡談君,一個只撒雞、不撒雞湯的中年大叔,我在這裡,等待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