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草:記嶺南畫派楊善深大師

2020-12-24 夢裡落花Viola

劉春草

本文作者著名畫家劉春草與楊善深(左)

在近代的畫系裡,嶺南畫派是中國畫的新血脈,雖然國畫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但步進明清兩代,已是暮氣沉沉,了無生氣。自嶺南畫派二高(劍父,奇峰)一陳(樹人)出現,以西方的技巧折衷國畫之形似不足,同時以大自然為師,故開一個中國繪畫的新面目,開世界東方藝術的一頁。

本文作者春草在樂從授課

嶺南畫派三位宗師已逝,關(山月)黎(雄才)趙(少昂)的隨風而去,因剩下來的便是九十二齡的楊善深大師,他常旅居加拿大,因為香港特別行政區,邀請他回港主持一切藝術的活動,所以小住香港,我是難得的機會,見見數十年來的老朋友。

同行的石景宜博士,帶來數十冊的中國書畫予楊先生,善深大師對石博士的發揚中國文化,甚表敬仰,這無私的捐贈,國內許多受惠單位,予以崇高的榮銜,北京大學便給他博士的勳銜。

石先生建藝術館於佛山,收藏中國名家書畫上萬幅,石景宜博士在事前在佛山的送畫儀式中,他熱心的把這些作品,贈送給佛山藝術單位予以永遠收藏,這是難能可貴的義舉。

楊善深先生是住在香港半山區的寶珊道,背上臨海,美麗的海灣,披襟一覽無遺,雖然我們都是步入老年,但一一往事,都如目前,楊先生在嶺南畫派裡,不但是高劍父宗師的亦師亦友,聯繫著各師門同輩,抗日勝利後在穗城六人聯展,及多次與少昂合展,及偕山月於加美展覽,嶺南畫系之能光大於宇宙,善深的功不可沒。五十餘年前我移居南洋的前夕,善深兄與各友好送我宴會於赤柱樓,歸途中車翻橋畔,慶幸大難不死,每年的春日,我便回港相聚,以記餘生。

春草在樂從竹園與荊棘鳥文學社談歷史

善深先生對中國畫的改善與研究,鍥而不捨,沒有依賴權貴指引,憑著一桿毛筆開拓了新的中國畫面目,吸引西方的描寫以師法自然為尚,不失中國藝術的風格筆墨,他所繪的禽獸,神態畢現,至難得的是以焦墨線條畫的人物,在西洋畫的人像繪作,在透視、色彩上達到真的境界,但線條的運作,神韻的表現,是東方藝術的中國畫所獨特的品味了。

最後據悉,楊善深先生已仙逝,這風雅堂是他最後的遺墨。

相關焦點

  • 劉春草:記嶺南畫派楊善深大師
    本文作者著名畫家劉春草與楊善深(左)在近代的畫系裡,嶺南畫派是中國畫的新血脈,雖然國畫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但步進明清兩代,已是暮氣沉沉,了無生氣。自嶺南畫派二高(劍父,奇峰)一陳(樹人)出現,以西方的技巧折衷國畫之形似不足,同時以大自然為師,故開一個中國繪畫的新面目,開世界東方藝術的一頁。
  • 劉春草大師與嶺南畫派、樂從本土文化
    文/邱禮佳 2014年2月7日下午1時30分,嶺南畫派第二代傳人劉春草在樂從駕鶴西去,享年91歲。區錦生主席說:「劉春草教授是嶺南畫派的傳人,從輩分算起來他是我的師叔,都是關山月老師的學子。劉教授是第二代嶺南畫派的傳人,而我則是第四代傳人。正因為大家同屬嶺南畫派,很有親切感。」區主席介紹,嶺南畫派的宗旨是:「關注社會,關注民眾。」筆墨隨時代而變化。
  • 嶺南畫派傳人劉春草辭世 兩個月前仍抱恙收徒(圖)
    記者龍成通攝  嶺南畫派第二代傳人劉春草辭世  新年伊始,嶺南畫派突然痛失大師。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陳樹人唯一弟子、「嶺南畫派」第二代傳人劉春草於2月7日中午1時55分在順德樂從醫院病逝,享年89歲。一桿畫筆、兩袖清風、站三尺講臺,傳中華文化於四海,是劉春草一生的寫照。旅居馬來西亞大半輩子,惦記著順德故土的劉春草晚年落葉歸根,在順德樂從安享晚年,並於故鄉辭世。
  • 嶺南畫派楊善深作品欣賞
    楊善深作品 荷香..楊善深廣東臺山人,1913年出生廣東赤溪。1935年赴日,入京都堂本美專,1938年返國。抗戰期間避居澳門,與畫家高劍父交往甚密,藝術上深受其影響。1949年定居香港,成立春風畫會,傳授畫藝。他兼擅山水、人物、花鳥.與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同為嶺南畫派第二代的代表。.
  • 嶺南畫派之楊善深國畫作品欣賞
    他秉承嶺南畫派的創新精神,融貫中外,其繪畫構思新穎,筆墨蒼老,巧拙互用,雄放而不失秀雅,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楊善深以動物畫最具特色(為了論述方便,本文把楊善深關於家畜、飛禽、兩棲類、魚介、昆蟲等作品歸類到「動物畫」)。
  • 「嶺南畫派」大師楊善深:書畫俱佳別具韻味,山水花鳥皆屬其長
    承前啟後,傳嶺南畫派改革之風;融匯古今,展與時俱進藝術精神。他就是嶺南四傑之一的國畫大師,楊善深。楊善深,自幼熱愛繪畫,十二歲那年,便嘗試臨摹古人畫作,和同門師兄黎雄才一樣,都是「嶺南畫派」鼻祖高劍父的親授弟子,與黎雄才不同的是,楊善深一直保持著與恩師高劍父的藝術交流,這也是他能夠很好地傳承嶺南一派畫風與藝術理論的重要原因。實為嶺南畫派的傳承延續之中流砥柱。手握高奇峰之寫生技巧,胸納陳樹人之脫俗構圖,意涵高劍父之蒼茫意趣。世人大多如此評價他。
  • 嶺南畫派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合作畫展開展
    此次將展出嶺南畫派四老的50多件作品,展覽將持續至12月8日。觀眾觀展 索有為 攝據主辦方介紹,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是嶺南畫派的傑出代表,他們都有師從嶺南畫派創始人的經歷。上世紀四十年代末,趙少昂、楊善深先後定居香港,黎雄才、關山月則長駐廣州。得益於改革開放,穗港兩地交流更加頻繁。
  • 香港國畫大師楊善深去世 享年92歲
    新華網香港5月16日電 據香港媒體報導,著名嶺南派畫家楊善深,因心臟病及高血壓突然病發,15日於香港半山寶珊道寓所去世,享年92歲。  嶺南派畫家楊善深,出生於廣東臺山赤溪鎮象嶺村,12歲開始臨摹古畫,17歲移居香港,20歲時師承高劍父,兩年後留學日本京都堂本美術專科學校,攻讀美術。25歲學成歸港。
  • 嶺南畫家楊善深
    楊善深(1913—2004),廣東臺山人,旅居香港及加拿大。我國當代傑出的國畫家,嶺南畫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關山月、黎雄才、趙少昂合稱「當代嶺南畫派四大家」或「嶺南四家」。1933年他進入鮑少遊主持的香港「麗精美術學校」學習繪畫,並結識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1935年進入日本京都堂本美術學校,師從日本畫家堂本印象,接受正規的繪畫訓練。1938年學成回到香港,從事中國畫的創作與教學。1970年在香港創立「春風畫會」,傳授畫藝。
  • 秉承嶺南畫派之創新精神,畫最具特色的動物畫-嶺南四傑之楊善深
    嶺南畫派可謂是名家輩出。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的依然是一位嶺南畫派的畫家,他就是以動物畫出名、與黎雄才、關山月和趙少昂並稱"嶺南四傑"的嶺南畫派名家楊善深。楊善深秉承嶺南畫派的創新精神,融貫中外,擅畫花鳥、走獸、人物、山水,書法也獨具特色。
  • 嶺南畫派紀念館 嶺南建築大師造
    ,卻未曾一睹真容:它就藏身於廣州美術學院昌崗校區中,而且出自嶺南建築大師莫伯治、何鏡堂之手,早在1993年便榮獲國家教委優秀設計一等獎、建築部優秀設計三等獎;今年1月,嶺南畫派紀念館列入「廣州市歷史建築」。
  • 嶺南畫派大師楊善深一生精益求精,動物畫獨樹一幟
    今天是嶺南畫派著名畫家楊善深先生逝世15周年紀念日,他是嶺南畫派嫡系第二代,「嶺南四君子」之一。2004年5月15日,他在香港半山寶珊道寓所去世,享年91歲。楊善深先生是廣東省臺山縣赤溪鎮客家人,字柳齋。
  • 緬懷恩師劉春草逝世七周年—2021年陰曆正月初八
    緬懷紀念恩師劉春草!
  • 東莞可園:發現嶺南畫派代表人物楊善深筆下的靈動生物(附視頻)
    52件作品涵蓋了楊善深所創作的不同題材,其中栩栩如生的花鳥和動物給遊客留下很深的印象。楊善深是嶺南畫派的第二代傳人之一,與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合稱為「當代嶺南畫派四大家」。楊善深從12歲開始臨摹古畫,22歲到日本留學,之後回國從事中國畫的創作和教學,因此在他的畫中融合了國畫的意趣和西畫的技法。
  • 永不凋謝的玫瑰「嶺南畫派張麗常紀念展」在鶴山鐵夫美術館開幕
    2021年1月1日上午,由鶴山市委宣傳部、鶴山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江門市美術家協會為指導單位,鶴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鶴山市美術家協會、鶴山市博物館、鶴山市文化館承辦的「嶺南畫派張麗常紀念展」在鶴山市鐵夫美術館開幕。
  • 嶺南畫派的搖籃:春睡畫院誕生記
    20世紀20年代,是嶺南畫派「二高」將繪畫藝術創作、開拓、結社,特別是將美術教育事業的重心從上海轉向廣州,進而確定嶺南畫派的地位以及他們作為該畫派領軍人物的關鍵時期。作為嶺南畫派搖籃的「春睡畫院」,就是在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作為嶺南畫派推廣「折衷中西,融匯古今」藝術主張的大本營,這裡培養了一大批在畫壇上卓有成就的藝術家。
  • 嶺南四家之楊善深作品欣賞
    楊善深楊善深,生於1913年,廣東臺山縣人。 1935年赴日,入京都堂本美專,1938年返國。抗戰期間避居澳門,與畫家高劍父交往甚密,藝術上深受其影響。1949年定居香港,成立春風畫會,傳授畫藝。他兼擅山水、人物、花鳥.與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同為嶺南畫派第二代的代表。
  • 嶺南畫派傳承百年,藝術成就碩果纍纍,藝術光輝照耀當代
    時代精神,「嶺南畫派」在題材內容上大膽革新,也是這一畫派能夠永葆青春的原因。兼容精神,也就是「折衷中外,融合古今」,這是「嶺南畫派」最重要的主張,是它的藝術創作根基,也是「嶺南畫派」革新的途徑。創新精神,這是"嶺南畫派"前進的動力,也「嶺南畫派」歷久不衰的奧秘。
  • 「中華美網·畫派」嶺南畫派及其文化精神
    ,在廣州的黎雄才、關山月,這四位大師,是當代嶺南畫派的主要代表。楊善深現在香港主持他開創的「春風畫會」,傳授畫藝。「 嶺南畫派」的產生和發展,體現了一種新的文化精神。創新精神,這是「嶺南畫派」不斷發展的動力。
  • 談「嶺南畫派」對中國畫壇的影響
    被譽為第一位可以與西方大師媲美的中國藝術家。當年以「嶺南三傑」為代表的 「嶺南畫派」提出了「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新觀點。使「嶺南畫派」以「新派畫風」,標新立異,獨樹一幟。與主張固守傳統的京津畫派、倡導金石入畫的海上畫派,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