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大會:一首溫香暖玉詞,引出「詞中老杜」周邦彥

2020-12-18 趙二小的文藝江湖

都說看《詩詞大會》,是看董卿的,看康震的,甚至是看彭敏、陳更、武亦姝的,等等等等。其實我感覺,它之所以能梅開五福,大家還是看「詩詞」的。

五季的熱鬧已經過去,我也該收收心,讓自己的心態也放穩,沉下心來,要弄明白一個問題,這檔節目終究是「鐵打的詩詞,流水的董卿們!」所以唯有回歸詩詞,才能讓自己永遠有話說,永遠有東西寫。

所以這篇文,就正本溯源,說說《#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裡的詩詞。說說一首「詞中老杜」周邦彥的「溫香暖玉」詞。

在第五季的第二期,彭敏和熊雋爭奪擂主的時候,他們的一道逆向思維題裡,是讓選出選項裡的「刀」,哪個不是指兵器。

前兩個選項分別是「A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B,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讀過這兩句的,也大概都能判斷出這兩句都是指「兵器」。

哥舒歌 西鄙人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三_盧綸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而第三個選項C裡的「並刀如水,吳鹽勝雪」,這個出自周邦彥的《少年遊》裡的句子,裡面的「並刀」,就不是指兵器了,是指剪刀。我們先看周邦彥的這首詞。

少年遊 周邦彥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縴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大家讀完這首詞,有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是不是有一種溫香暖玉,旖旎風流之感呢?

其實這首詞,就是作者寫自己在秦樓楚館中的一段經歷。這首詞寫的非常的形象生動,畫面感極強,裡面的人物形象更是呼之欲出。我們這就一句一句分別讀一下。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縴手破新橙」,這是富於暗示力的特寫鏡頭。「並刀如水」巧妙化用杜甫「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吳松半江水」。美女的房裡為什麼有「剪刀」呢?應該是剪蠟燭用的。吳鹽勝雪是巧妙化用李白的「吳鹽如花皎如雪」,那麼美女的房裡放鹽是幹嘛用的呢。

梁園吟 李白 -----平頭奴子搖大扇,五月不熱疑清秋。玉盤楊梅為君設,吳鹽如花皎白雪。持鹽把酒但飲之,莫學夷齊事高潔。----

從李白的這首詩,以及從周邦彥的詞中,一個是楊梅配鹽,一個是新橙配鹽,口味獨特吧?其實這是由於我們南北生活習慣的不一樣,我在汕頭揭陽那邊,還見到吃西瓜蘸醬油和辣椒醬的。看來,吳鹽在當時的秦樓楚館中,是很重要的一種調料。

周邦彥子在這裡,用「並刀」和「吳鹽」,其實也不單是描述屋裡的物品,主要還是為了襯託後面美女的「纖纖玉手」,都是白晃晃的色彩,讓詞句的畫面感特別強。

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這還是說屋內,是陳設,是實際場景。這首詞的溫香暖玉,旖旎風流氣氛,從這裡就立馬出來了。此情此景,不由不得讓人想入非非,溫情款款。所以周才子,自然與美女自然就「相對坐調笙」。

這一「相對」,一「調笙」,時光就過得特別匆匆了。到了關鍵時刻,美女該向客人提留宿要求了,這是人家的職業要求,也可能是對周才子詩真有情。但周才子能看上的女子,自然也不是粗俗的主,不會張口就說:「客官,該睡了!」人家得含蓄的低聲說:「向誰行宿?」你今晚到哪兒去住呢?

雖然是多餘之問,但是美女還怕周才子會有變卦,就又迂迴的說:「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時候已經不早了,城上已報三更。外面寒風凜冽,路上寒霜濃重馬易打滑,不如不要走了,街上已經少有人行走!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擱到哪個男人身上,應該都是不會走了的吧?

也真的佩服周邦彥,竟然有勇氣,還得意洋洋的寫下這樣一段,並且還流傳了下來!竟然還被《詩詞大會》的欄目組選為題庫的詞,作為選手們的考題!

不說這首詞的溫香暖玉的一面,論其它的,還是真的寫的很好呢。讀過一遍,就仿佛的能窺探出周才子當年那風流快活的人生了。

在宋朝,一輩子都幸福快活的文人有幾個,如張先,晏殊等。周邦彥也算一個!他雖然生在北宋之末,但是北宋滅亡是在他死後。他在宋神宗時被賞識,在宋哲宗時被小排斥短暫出局,但是到宋徽宗時,又得到了朝廷的優待。這一輩子過得很是愜意舒服。

關於他的風流韻事,古往今來的小說演義裡,也是數不勝數。最最有名的是宋徽宗去李師師哪裡,他藏在李師師床下的花邊故事。

雖然這些都是經不起對敲的杜撰故事,但是無風不起浪,周邦彥當時肯定也辦了不少這種事,所以這種花帽子也自然扣在了他頭上。

其實除了周邦彥的花邊故事,他對詞的貢獻,是在文學史上無論如何都不能忽略的。周邦彥創出整飭(zhěng chì整齊有序)字句的格律派之風,使婉約詞在藝術上走向高峰。

在他之前,蘇詞對詞的創作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創新,然而只是追求意境和格調,與音律的和諧上卻越來越遠。然而周邦彥,精通音律,又吸收蘇詞和柳詞等的長處,開了格律詞派的先河,為詞的藝術形式作出了貢獻。

周詞在藝術技巧上確實高出一籌。詞中多把過去、現在、未來的景象相交錯,技法多變卻又前後照應,結構嚴密而又委婉曲折。這也是近代詩詞評論大家王國維,說他是「詞中老杜」原因了。

不過我感覺王國維這裡說他像杜甫,只是說他對詞的格律上的貢獻跟杜甫一樣。周詞的內容是不能與杜甫的詩同日而語的。

他的詞,藝術形象比較豐滿,語言比較穠麗。他善於精雕細琢,在雕琢中能時出新意,給人以比較深刻的印象。他的詞還善於把古人詩句溶化到自己的詞作裡,作到巧妙自然。他的詞在藝術風格上具有渾厚、典麗、縝密的特色。

其詞風對南宋的史達祖、姜夔、吳文英、周密、張炎等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開啟了南宋之後的格律詞派,在詞史上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但周的詞多寫男歡女愛,別瞅離恨,人生哀怨,所以也造成了他的詞格調不高,格局有限。

所以終是不能成為一代大家!王國維在《人家詞話》裡還說他,技巧和手法無人能比,但也認為他們詞「極盡工巧」,只會雕琢。意象,境界等差蘇辛一大截。

而周邦彥被後世推崇,還有姜夔也是被一些人推崇為「詞中之聖」。王國維先生說,這主要是因為蘇辛詞不可學,周姜詞可學,後人學不會蘇辛,只能學周姜這種只會填詞的人。

這也可謂是一語中的,說中要害。說白了就是,天才是模仿不出來的,詩工和詞工倒是可以學上一學。我也突然明白,至今很多人為什麼那麼看好吳文英了!

他們這些詞人終究達不到蘇辛的地位,一是天份上的原因,但我感覺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與他們的生活經驗和人生經歷有關,像周邦彥一直在順遂的人生境遇裡,在幸福的生活狀態中,很難用深沉的心思,去探討更深刻更宏大的東西的。

但是要用坎坷和跌宕的人生來換取一個詩詞創作上的巔峰,我想周邦彥估計也是不願意的。不但周邦彥不願意,讓古往今來大部分的人來選擇,估計都是會選擇要風流快活一輩子的!

中國文學史上,才子那麼多,天才也不過只有那麼幾個,做一個不上不下不高不低,卻對後世有廣泛影響的周邦彥,其實也是不錯的!

相關焦點

  • 詩詞大會:一首溫香暖玉詞,引出「詞中老杜」周邦彥
    都說看《詩詞大會》,是看董卿的,看康震的,甚至是看彭敏、陳更、武亦姝的,等等等等。其實我感覺,它之所以能梅開五福,大家還是看「詩詞」的。五季的熱鬧已經過去,我也該收收心,讓自己的心態也放穩,沉下心來,要弄明白一個問題,這檔節目終究是「鐵打的詩詞,流水的董卿們!」所以唯有回歸詩詞,才能讓自己永遠有話說,永遠有東西寫。
  • 詩詞大會引出這首周邦彥的雲雨詞,知道被戴綠帽,卻沒任何辦法
    今年的《中國詩詞大會》以彭敏最終奪得總冠軍而圓滿落下帷幕,大家肯定對此意猶未盡、回味無窮。大家是不是都有一種這樣的感覺:看《中國詩詞大會》時,很是羨慕選手們的詩詞積累,覺得自己也可以,就把自己珍藏已久的詩詞類的書籍拿了出來,並信誓旦旦地說自己每天至少要背一首,爭取也變成詩詞達人。可現實呢?《中國詩詞大會》一結束,還是該幹嘛幹嘛去了,那本詩詞類的書籍又回到了它原本的位置,過段時間,又會落滿層層灰塵。
  • 周邦彥的詞作水平如何評價,為什麼李清照的《詞論》沒提到他?
    詞中老杜周邦彥,字美成,號清真居士。他在詞牌的世俗名聲上沒有柳永、蘇軾、辛棄疾、李清照這些人大,以至於很多人並不熟知這位大詞人。就算知道,也大多是在他和宋徽宗爭李師師這樣的緋聞流傳中產生的印象。周邦彥的詞,流傳最廣的也就是這首被認為是躲在李師師床下偷窺而來的《少年遊·並刀如水》: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縴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 集宋詞之大成,自比三國周郎,他就是詞中老杜·音樂少年·周邦彥
    :「詞中老杜,非先生莫屬!」李白的頭號狂粉+首席CP,詩聖杜甫,王國維的意思就是說,周邦彥就是詞的集大成者。  前面我們講了那麼多詞人,拉出哪一個都比周邦彥名氣大,那怎麼就讓周邦彥集了大成呢?別急,聽熊老師慢慢講來。我有一個音樂夢想!  我們之前講過的詞人基本上都有一個牛哄哄的童年,像什麼晏殊、黃庭堅,打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 被譽為「詞中老杜」的周邦彥有多厲害?詞譜的作用還不如他的詞
    說起「婉約詞」,可能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李清照。但是,「婉約詞」真正的代表人物卻不是這位女子詞人,而是北宋末年的周邦彥。周邦彥是「婉約詞」的集大成者,王國維稱其為「詞中老杜」,被譽為「詞中之冠」,「負一代詞名」。
  • 周邦彥最著名的一首詞,全詞清麗婉約、朗朗上口
    周邦彥:他是宋詞發展史上結北開南的人物。作品內容主要是寫男女之情和離愁別恨之類,但他在藝術技巧方面對於北宋婉約派詞人說來,稱得上是集大成者。他的詞,為後來格律詞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是公認「負一代詞名」的詞人,在宋代影響甚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周邦彥最著名的一首詞——《蘇幕遮》,全詞如下:燎沈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 周邦彥最經典的一首詞,將李師師深情寫的淋漓盡致,情卻對徽宗?
    北宋末期詞人周邦彥是婉約派的集大成者,也是格律派的奠基人。在宋徽宗時期被提舉為大晟府,專門負責樂律,由於性好音律,加上吸收了民間樂工的經驗之後,創造了「六醜」、「華胥引」等新詞牌。周邦彥的詞作多以長調見長,多寫豔情、羈愁,也有詠物、詠節令等作品。
  • 周邦彥最精妙的一首閨情詞,深情而不香豔,令人意猶未盡
    周邦彥,字美成,自號清真居士,少年時以一篇《汴都賦》而揚名。他通曉音律,能自己作曲,尤工長調。其詞多寫男女之情和羈旅之思,寄寓深沉。詞風雄渾雅正,長於鋪陳。周邦彥集北宋婉約詞派各家之長而自成一家,在詞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被後世譽為「詞家之冠」、「詞中老杜」。
  • 周邦彥因何被稱「詞中老杜」?一曲《滿庭芳》,開頭三句大有玄機
    玄宗幸蜀後,那些貴族們仍是養尊處優,不思進取,出現了一大批通音律的文人,他們為了迎合上層建築的口味創作了一些綺麗豔冶的詞,花間詞出現了。後至宋代,寫詞必婉約的現象仍是很普通。柳永、李清照等一大批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佔據了宋詞的半壁江山。周邦彥上承花間詞,亦是婉約派的一枚幹將。這一類詞修辭婉轉、表達細膩。題材多以寫兒女之情、離別之情為主。
  • 周邦彥詞的藝術特徵
    周邦彥被認為是北宋詞壇上的集大成者。其的詞作風格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呈現出「書卷氣」的雅詞。王國維把周邦彥稱之為「詞中老杜」,雲 :「詞家之有清真 , 猶詩家之有杜少陵。」清詞學家陳延焯說周邦彥為「千古詞宗」因此可以看出前人對周邦彥詞成就的肯定。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周邦彥「言情體物,窮極工巧」,是指周邦彥善於摹寫物態與人情。
  • 讀「詞中老杜」周邦彥4首詞中的傷感春景
    周邦彥,宋代著名詞人,不光文採出眾,而且又精通音律,至徽宗朝提舉大晟府,在那裡專門譜制此曲,因此他的作品用王國維先生的話說,「詩文無所不工」,「以樂府為第一」,若是拿宋詞來跟唐詩比照的話,蘇軾像李太白;柳永就像白居易;而要找出一位詞中杜甫的話,非周邦彥莫屬。
  • 宋詞中最經典的一首荷花詞,被後世譽為寫荷花的絕唱!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琴棋書畫詩酒花,花雖居於末尾,但也是文人名士不可缺少的情趣之物。只因花不僅色香俱全,且因所處環境的不同而被人賦予了一定精神內涵。如梅花之傲骨高潔、菊花之凌霜清寒、蘭花之淡雅幽香等等。
  • 周邦彥的詞作水平如何評價,為什麼李清照的《詞論》沒提到他?
    詞中老杜周邦彥,字美成,號清真居士。他在詞牌的世俗名聲上沒有柳永、蘇軾、辛棄疾、李清照這些人大,以至於很多人並不熟知這位大詞人。就算知道,也大多是在他和宋徽宗爭李師師這樣的緋聞流傳中產生的印象。周邦彥的詞,流傳最廣的也就是這首被認為是躲在李師師床下偷窺而來的《少年遊·並刀如水》: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縴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 詞家之冠周邦彥最溫柔的一首詞,情入至真,言有盡而意無窮
    周邦彥是北宋著名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周邦彥少年時期個性散漫,但卻喜歡讀書,精通音律,這無疑為其後來的詩詞寫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他創作了很多新調,其作品多寫閨情、羈旅,勝在格律的嚴謹、語言的清新雅麗,在其後很長一段時間,都被譽為是格律派詞人的「正宗」,甚至有「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的稱呼,其詞作對後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 這是周邦彥有名的一首詠古詞,將兩首唐詩融入其中,渾然天成
    上完高中,不一定讀過周邦彥的詞,但是讀《宋詞三百首》自然越不過周邦彥這個人。周邦彥是北宋中晚期著名文人,年少時才學出眾,宋神宗元豐年間以太學生(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最高學府的學生)身份作一首描述汴京盛況、歌頌新法的《汴都賦》得到神宗青睞,被破格提拔為太學正(輔佐博士施行教典、學規、管理學生的九品官)。
  • 周邦彥:被王國維盛讚為「詞中老杜,非清真先生不可」
    王國維對周邦彥的詞評價是有矛盾的,在早年的《人間詞話》中,他說周邦彥的詞和晏殊、歐陽修的比,就好像是妓女和淑女的差別。這是在說周邦彥的詞中意境不夠深遠,他寫的就是一個故事,而不能從詞中傳遞出深遠的人生意義。
  • 周邦彥最經典的一首詞,說不盡的苦悶,令人無可奈何
    要說論宋詞之中的影響,當下的讀者大多數都會認為,莫過於蘇辛二人;可是在清代時,有一位詞人被推崇為宋代四大詞家之首,他曾是詞人心目中的典範。宋末張炎曾說:「負一代詞名,所作之詞,渾厚和雅」,王國維也說過「詞中老杜」,非他不可。可見此人的影響,昔日之輝煌。
  • 周邦彥:詞中老杜,斷非先生不可;兩宋之間,一人而已!
    歷來談詞,必推兩宋,然詞中之聖,多有爭議。筆者在高中時便遍覽兩宋大家詞集,對比之餘,以為清真詞當為兩宋第一,詞中老杜,當推清真!當時筆者曾在清真集後寫有一讀後感,今日來看,高中文筆多有不足,議論或有時而未盡,不免遺憾。
  • 「詞中老杜」周邦彥《瑣窗寒》:桐花半畝,靜鎖一庭愁雨
    周邦彥,北宋著名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精通音律,創作很多新詞調。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被尊為婉約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創始人,開南宋姜夔、吳文英格律詞派先河。王國維說他是「詞中老杜」,這一說讓他成了詞聖。當歐陽修過於旖旎、柳永過於俚俗、王安石過於隨意、秦觀過於纖弱,周邦彥帶著他的《片玉詞》在百家中便脫穎而出。
  • 「詞中老杜」周邦彥《瑣窗寒》:桐花半畝,靜鎖一庭愁雨
    周邦彥,北宋著名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精通音律,創作很多新詞調。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被尊為婉約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創始人,開南宋姜夔、吳文英格律詞派先河。王國維說他是「詞中老杜」,這一說讓他成了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