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名瓷出醴陵。」全世界每4個陶瓷杯子,就有一個產於醴陵;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釉下五彩瓷的精美,更是讓醴陵的陶瓷名片愈發閃亮。
10月30日,「這裡不一樣——湖南省特色工業小鎮網絡名人行」活動走進醴陵市,探訪這座陶瓷小鎮通江達海的「產業密碼」。
華聲在線記者張鼎峰 醴陵報導
醴陵陶瓷小鎮
傳承經典,中國陶瓷谷在此崛起
陶瓷是中國獨創發明之一,已有4000餘年的歷史。醴陵陶瓷生產始於漢、興於宋、盛於清,至今已有近兩千年歷史,因而有「瓷城」之稱。
1905年,熊希齡在醴陵創辦湖南官立瓷業學堂和湖南瓷業製造總公司,聘請當時有名的技師,引進當時最先進的陶瓷生產工藝和設備,開啟了醴陵由粗瓷生產到細瓷開發的新紀元。
1915年,在太平洋西岸的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醴陵釉下五彩瓷扁豆雙禽瓶一舉奪得此次賽會的金獎,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自此,醴陵陶瓷名揚華夏,風靡全球,受到全世界陶瓷愛好者的追捧。
薪火相傳,千年的爐火一直延續至今。如今醴陵陶瓷產業,產品涵蓋日用瓷、電瓷、工藝瓷、工業陶瓷、新型陶瓷5大系列4000多個品種,規模以上特色產業企業數量達162個,產業從業人員3萬名,年產值達200億元,已形成集日用瓷、電瓷、藝術瓷、特種瓷以及陶瓷機械、色釉、窯爐等為一體的產業集群。
沿鳳凰大道一路直行,醴陵瓷谷、中國陶瓷谷國際會展中心、1915醴陵國際陶瓷文化特色街區、瓷器口、釉下五彩城等一批風格各異的建築映入眼帘,它們巧妙連接,組成了中國陶瓷行業規模最大、極具觀賞性和創新性的文化藝術建築群。
醴陵經開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陳豐華介紹,醴陵將致力通過工業旅遊、陶瓷文化、會展商貿、創新經濟等板塊建設,打造國內高端、權威、專注、專業的陶瓷交流平臺,著力形成陶瓷千億產業集群,打造「中國陶瓷谷」區域品牌。
醴泉窯藝的工藝師聚精會神在創作
千年古韻,陶瓷產業不斷升級
土與火的陶冶,技與藝的完美結合。在我國瓷器發展歷史長河中,醴陵釉下五彩瓷是一個新瓷種,也是一顆璀璨明珠。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發展,既得益於千年歷史傳承,更得益於一代代陶瓷人不斷創新升級,讓曾經的「五彩」變成了如今的「萬紫千紅」,獲得「國瓷」美譽。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走進醴陵市醴泉窯藝陶瓷有限公司展廳,高大精美的五彩陳設瓷,風格各異的禮品瓷和高檔日用瓷餐具、茶具,每一件都集胎質美、釉色美、工藝美、形體美、彩飾美於一體,晶瑩潤澤,色彩繽紛,如深澗幽蘭,清香四溢。
選泥、做坯、修坯、精洗、素燒……在醴泉窯藝製作車間裡,擺放著各種陶瓷素坯和已經燒制完成的陶瓷作品,每道工序都讓人嘆為觀止。在成型車間,工藝師們正在進行「彩繪」工序中讓人嘖嘖稱奇的「勾線分水」,隨著畫筆輕輕一勾,素坯上慢慢地「開」出了一朵朵鮮嫩的花。
「經過近1400℃的高溫燒制的釉下五彩瓷,高貴典雅、色彩絢麗。」醴泉窯藝陶瓷有限公司負責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黃小玲介紹,公司集釉下五彩瓷研究、設計、生產、貿易於一體,其精品出賽國內外盛會屢獲獎勵,有的還被國家有關部門選作禮品饋贈國際友人,是眾多收藏家珍愛的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