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湖之濱的東山古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相傳在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宋室南遷,一批中原貴族名士南行至太湖,見這裡山清水秀、民風淳厚,就在此定居繁衍生息。歲月悠悠,現東山古鎮仍保留國家級、省、市級文保單位20餘處,市級控保建築30餘處。老街至今保留著原汁原味的石板街、木柵門。目前,政府正在規劃修復老街。
本住宅位於著名東山雕花樓後面老街,新規劃的雕花樓至東山雨花勝景的旅遊線,施公橋畔。房屋佔地300平米,建築273平米,專業古建設計公司設計,外觀為正宗的蘇派風格,內部是前後兩進,中間留有中庭,增加了景觀和採光。房屋設計有四室、兩廳、五衛、一書房、一汽車庫,另其中兩個主臥套房有38平米,都有獨立衛生間和衣帽間。另有空中露臺一個。從2012年起,在吳中區政府的統一規劃下,充滿濃厚歷史文化底蘊的東山鎮西街已全面啟動保護性修復。有著千古名勝的「響水澗」、亞明故居、諸公井、夏荷圖等著名景點都將一一恢復。而本住宅地處修復後的河街並行「響水澗」三叉口,商住兩用。具有較高的升值潛力。(兩證齊全,住宅出讓性質)
東山啟動西街歷史文化街區整治,恢復千古名勝「響水澗」(轉帖)
本報訊(記者 沈紅娣)昨天,東山鎮總投資超過30億元的十大項目舉行集中奠基儀式,其中備受關注的古鎮西街歷史文化街區改造項目位列其中,記者獲悉,作為東山古鎮保護性開發的重要舉措,有著千古名勝「響水澗」、亞明故居、諸公井、夏荷園等著名景點的西街歷史文化街區即將得到全面整治與修復。
東山西街,位於古鎮東山西面,又名西新街,保留著大量價值很高的明清建築,有國家級文保單位1處,江蘇省級文保單位四處,蘇州市級3處,控保建築十幾處。其中與東山老街「同齡」、在《洞庭東山志》中均有記載的古蹟「響水澗」便是一處千古名勝,「響水澗」是因山勢而自然形成的一條山澗,因其天然音響而得名。據古鎮上的老人稱,在他們小時候,每年夏季山洪洩來時,在家裡都能聽到它如萬馬奔騰,嘶響鳴天之聲,它上承莫釐峰和山茅峰等三面高山之水,沿途又匯注幾股支流,越往下走,水勢越急,每當雨後,山水奔騰直下,層石齒齒,如漱玉液,飛珠濺沫,很是壯觀。只是如今,受洩洪通道以及排水影響,響水澗卻早已風韻全無。「東山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然而來東山看古鎮到底看什麼?」東山鎮黨委書記唐龍生告訴記者,今後西街歷史文化街區就是古鎮的核心區域,為了彰顯東山鎮悠
久的歷史人文,東山鎮政府將投資5000萬元,啟動西街的整治和修復,計劃修復亞明故居(紹德堂)、唐人故居(秋官第)、東山太湖廳署,恢復東山千古名勝響水澗,整修老街、百年茶館、諸公井,夏荷園(嚴家花園),將東山西街打造成古老東山的新亮點。
與此同時,作為旅遊重要項目之一的餘山島整體開發昨天也有了實質性進展。餘山島是莫釐峰以北約一點五公裡處太湖中的一個島嶼,四面皆水,林木茂盛,芬芳花香,風光美麗,似世外桃源。為打造東山太湖水上旅遊項目,鎮黨委、鎮政府規劃開發餘山島,擬投入5000萬元修建一條環島通道、開闢一方野營場地、建設一個小島景觀、修復一座興福寺廟、做像一個西峰天池。遵循綠色、原生態的開發之路,將餘山島建設成為旅遊度假天堂。
此外,東山鎮最南端的蘇州東太湖溼地昨天亦舉行奠基儀式,東太湖溼地總面積3.5萬畝,預算總投入7.82億元。溼地一期規劃建設面積1萬畝,總投入2億元,主要完成太湖清淤、河道疏浚、路堤建設、溼生植被恢復及水生動物恢復等工程,建立生態自然溼地保護區和溼地公園,更好地恢復與保護太湖流域生物多樣性。項目建成後將新增11公裡溼地湖岸線景觀,為蘇州市南部環太湖生態旅遊增添新的景點。
據介紹,東山鎮集中奠基的十大項目,其中工業項目2個、旅遊項目4個,民生項目4個,總投資超過30個億,分別是東山科技創意產業園項目、村級工業區建設項目、新鎮區安置房建設項目、東山村級社區服務中心項目、東太湖溼地項目、餘山島生態旅遊開發項目、古鎮西街歷史文化街區改造項目、東山遊客服務中心建設項目、新鎮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東山自來水廠二期工程項目等。(轉自2011年10月17日姑蘇晚報)
詳詢蘇州古建網(www.szgujian.com)金先生 0512-62531089,13771702987
(政府規劃效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