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麵包竟是古埃及人發明的!麵包發酵方法有這些!

2020-12-13 湖南優美西點

每一個事物,都有其發源的歷史與故事。在麵包烘焙領域裡,也一樣。關於麵包的由來,不知道大家可否知道一些些?今天,小編來和大家說一說,這麵包的由來以及麵包發酵的幾種常見方法。

話說,大約在公元前6000年,古埃及人最先掌握了製作發酵麵包的技術。最初的發酵方法可能是偶然發現的:吃剩下的麥子粥,受到空氣中野生酵母菌的侵入,導致發酵、膨脹、變酸,再放在加熱的石頭上烤制,人們驚喜地得到了遠比「烤餅」鬆軟美味的一種新麵食,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麵包。新鮮事物的創造,有時候總是在不經意間誕生,這也挺奇妙的!

後來,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十分偶然的情況下,古希臘人最早發明了用釀製酸啤酒濾下來的渣,也就是新鮮啤酒酵母來發酵麵包。時代在往前走,一些都在隨著時代而進步。

在古代漫長的歲月裡,白麵包是上層權貴們的奢侈品,普通大眾只能以裸麥製作的黑麵包為食。在那個時候,人們只知道發酵的方法而不懂得其原理,一直到17世紀後人們才對其開展研究,19世紀法國生物學家巴斯葛(Louis Pasteur)成功的發現發酵作用的原理,從而為麵包製造業揭開了自古埃及傳下來的神秘之謎。

原來,空氣中散播著無數菌類,其中有一種酵母菌,若落在適宜的環境中,便會進行缺氧呼吸,把糖分解後,使之產生二氧化碳及酒精。這種菌若落在麵團中,二氧化碳氣體便會使麵團發脹,從而製成鬆軟的麵包。

麵包發酵常見的有:直接法、中種法(普通中種法、冷藏中種法、100%中種法)湯種法、老面法。這些方法,也各自有其缺點:

1.直接法的缺點:這種方法製作的麵包由於含水量較小,口感不會很鬆軟,保質期也較短。並且因為只經過一次發酵,麵包的麥香味道也會略有不足。

2.中種法的缺點:操作略複雜,製作起來比較耗時。

3.湯種法的缺點:加熱的溫度不好控制,操作有一定難度。

4.老面法的缺點:無缺點呵呵呵,我常用的方法,簡單易操作。

無論是直接法、中種法、湯種法還是老面法製作的麵包,都應該使用高溫快烤,以最大限度的保留麵團的水份,使麵包保持鬆軟可口。

相關焦點

  • 麵包 舌尖上的活化石
    □艾慄斯  今天刷著手機在「網紅」麵包店前排起長隊的人們也許難以相信,麵包這種看似新潮的舶來品究其歷史竟然已經有數千年。手捧鬆軟香甜麵包的人們可能也不會想到,使麵粉蓬鬆柔軟的「魔法」,最早來自古埃及。古埃及 ——陰差陽錯產生發酵麵包  麵包的出現幾乎與農業文明曙光同步。
  • 生活中我們經常吃麵包但是你知道麵包的由來嗎它和古埃及人有關哦
    據史料記載,烘焙食品起初是源於古埃及人,古埃及人最早發現並使用發酵的方法來製作麵包。這裡在我查閱資料的時候發現一個有趣的故事。這其實是因為麵粉和水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空氣中的野生酵母菌附在其表面上形成了自然發酵所以麵餅在一夜之間膨脹了一倍!在這樣的機緣巧合下古埃及人成為了世界上第一代麵包大師。
  • 麵包的起源與歷史
    它是以小麥粉、酵母、鹽和水為基本原料,添加適量糖、油脂、乳品、雞蛋、果料、添加劑等,經攪拌、酵母發酵、整形、成形、醒發、烘烤等工序完成的組織鬆軟的食品。 大約在公元前6000年,古埃及人最先掌握了製作發酵麵包的技術。
  • 麵包饅頭工藝的靈魂發酵
    於是用這種方法不斷留「母麵團」來發酵。朗巴的這個懶惰的方法被傳播開了,人們都做出了香甜可口的麵包!其實,這些人不知道,那塊「神石」是一塊再也普通不過的石頭,只是因為放在葡萄藤下變的不一般,為什麼呢?後來,法約爾村子的人再也不需要用「神石」發麵團了,「神石」自然被貢奉給法老,法老則命令雕刻師們把製作麵包的故事刻在了石頭上,安放在金字塔裡一個顯眼的位置,成為一段永垂千古的」神話」!在近代出土的古埃及文物中,除了有這則記載埃及人製作麵包的壁畫以外,還有當時人們烤制麵包的爐子、灶臺、甚至麵包坊等等。
  • 生活中我們經常吃麵包但是你知道麵包的由來嗎它和古埃及人有關哦
    據史料記載,烘焙食品起初是源於古埃及人,古埃及人最早發現並使用發酵的方法來製作麵包。這裡在我查閱資料的時候發現一個有趣的故事。這其實是因為麵粉和水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空氣中的野生酵母菌附在其表面上形成了自然發酵所以麵餅在一夜之間膨脹了一倍!在這樣的機緣巧合下古埃及人成為了世界上第一代麵包大師。
  • 歷史上是先有的麵包還是先有的餅乾?
    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前後,古埃及人最先掌握了製作發酵麵包的技術。最初的發酵方法可能是偶然發現的:和好的麵團在溫暖處放久了,受到空氣中酵母菌的侵入,導致發酵、膨脹、變酸,再經烤制便得到了遠比「烤餅」鬆軟的一種新麵食,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麵包。古埃及的麵包師最初是用酸麵團發酵,後來改進為使用經過培養的酵母。
  • 同樣是小麥,為什麼西方發明的是麵包,而中國發明的是饅頭?
    西方人使用小麥製作麵包的歷史,可追溯至3萬年之前的約旦Shubayqa遺址,考古學家在這裡一共發現了24個烤制麵包的壁爐,裡面有大量的麵包殘留。4600年之前,一名古埃及奴隸成功製作出發酵麵包。到了公元前八世紀,古希臘人甚至還學會利用啤酒與葡萄酒對麵包進行發酵。由此可見,西方人食用麵包的歷史要比中國人食用饅頭更加久遠。簡單介紹完了小麥是何時傳入中國,以及西方人食用和製作麵包的歷史,我們再來著重分析下,為何同樣是小麥與酵母在中西方卻演變成了兩種不同的食物?
  • 世界烘焙 丨從小麥的文化看歐式麵包和日式麵包之不同
    而用小麥製成的麵包,在當時被認為是生命的起源。據說,死者會和麵包一起陪葬。小麥文化在傳入古埃及的進程中,發酵麵包的文化也隨之傳播,偶然將小麥粉捏成麵團,在炎熱的氣候裡發酵,形成野生酵母,當時的古埃及人認為,這就是神的賜予。
  • 麵包偶遇酒糟,5000前的埃及人是如何發明發酵麵包的?不捨得扔
    尤其是搖晃杯中琥珀色的液體,還會溢出白色的泡沫,升騰與破裂中,恍若人生的起起伏伏,讓人不禁遐想,究竟是誰發明了這神奇的飲品?  說到啤酒的起源,便不得不從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埃及說起,早在幾千年前,埃及人便已經學會了釀造啤酒,並對啤酒有著近乎瘋狂的喜愛。
  • 精通麵食的中國人為何沒能發明麵包?原因竟然是生活太好了
    麵包這種食物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不知大家吃麵包的時候,有沒有過這樣的疑問:為什麼精通麵食的中國人沒有發明出麵包?據說2600年前古埃及一位奴隸在做麵餅時睡著了,結果自然發酵的餅子在烘烤之後變成了世界上第一塊麵包。這個傳說的真假我們無從考證,但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的結論,那就是麵包的發明有兩大要素,一是烘烤技術,二是發酵技術。烘烤是人類最早掌握的製作熟食的手段,幾乎全球所有的古文明都掌握烘烤的技術。而發酵技術則要難得多,甚至世界上有些地方直到近代才掌握完整的麵粉發酵技術。
  • 饕餮中國︱「麵食王國」何以獨缺麵包
    從流傳至今的中東兩河流域的上古英雄史詩《吉爾伽美什》裡看,小麥與麵包已經在古代文明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會給你帶來財富的收穫,早上他會把麵包灑下來,晚上則是麥子!」最初的「麵包」是如何製成的呢?大約是用磨石將小(大)麥磨成粉後,加水在炙熱的石頭上烘烤,這樣做出的「麵包」容易儲存且便於運輸,因此成為「肥沃新月」地帶最原始的食品加工方法。據說,最早統治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做出了300多種麵包。
  • 古代的麵包跟現代的有什麼不一樣?麵包是他們的奢侈品?
    麵包是一種把麵粉和水在加入其他的輔助原料等調勻,然後再發酵烤制而成的。一萬多年之前,在西亞一帶的古代民族中,那裡種植的都是小麥和大麥。並且利用石板把這些穀物壓碎成粉,在加入水在燒熱的石板上烘烤。這就是麵包的起源,但它還是沒有被發酵的「死面」,所以叫做「烤餅」的話更為合適。
  • 古埃及陶器裡竟有活的酵母菌!被用來復原4500年前的麵包味道!
    上個月,物理學家、被譽為「Xbox之父」的遊戲設計者謝默斯·布萊克利(Seamus Blackley)在推特上公開了他使用4500年前的酵母菌製作麵包的過程(這些厲害的人都有一顆奇思異想的頭腦
  • 來自4000多年前的古老酵母,麵包重現古埃及飲食
    古埃及墓葬出土的陶罐底部,有機會看到焦黑的痕跡,這是因為古埃及人習慣將麵團放入陶罐中烘烤。這些曾被用來烘烤麵包的陶罐,成為今日科學家捕獲古代酵母與細菌的重要文物來源之一。Blackley說,古埃及麵包有著與現代麵包截然不同的味道,即使不是專家也能輕易辨別,也相當驚喜能夠在4,500年後吃到古代最純粹、原始的食物。
  • 同樣是小麥,為何在西方製成麵包,在中國製成饅頭?
    隨著人們對蒸煮食物依賴的不斷增加,史前的中國古人還發明了一種特殊的陶器——甑(zèng),專門用以蒸煮食物。這種陶器的形狀較為特殊,底部有鏤空的孔,在底部放置食物,並在底下放上一口較大的鍋,先在鍋中盛水,然後在鍋下燒火,可利用蒸汽將食物蒸熟。千萬別小看這小小的甑:它可算是貨真價實的史前「黑科技」,帶領中國古人提前進入了「蒸汽時代」。
  • 麵包簡史|一片麵包有多少卡路裡,我也不敢問啊.
    與人類相伴6000年,麵包君活成了現如今五花八門的樣子。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麵包,你真的了解它嗎?今天小優就來說說麵包的故事。 關於人類是如何發明麵包的,這個歷史書上並沒有記載。我們所知道的是,在8000-7000年前,兩河流域的人們已經開始種植小麥。只不過那時,人們只是習慣將小麥研磨成粉後,烤成薄餅的樣子食用,並沒有發酵的過程,可以說那時只能叫「無酵餅」。
  • 古埃及的飲食有多豐富?奴隸有麵包啤酒魚肉,富人食譜與現代無異
    ▲成熟的大麥大麥、斯佩爾特小麥和二粒小麥,是古埃及人製作麵包的基本原料,這種麵包需要用酸麵團或酵母先進行發酵,再進行烤制。與此同時,這些穀物還會被古埃及人搗碎並發酵製成啤酒,不過在一些學者看來,古埃及啤酒的出現其實是有著很明顯的環境因素,與其說這是一種休閒飲料,倒不如說是一種從渾濁不乾淨的河水中製造安全飲料的方法。古埃及人一生會飲用大量的啤酒,大部分是用大麥釀造的。
  • 烘焙圈子:一次發酵與二次發酵對麵包製作很重要~~麵包發酵的六種方法!!
    普通麵包的麵團,一般能發酵到2-2.5倍大,用手指沾麵粉,在麵團上戳一個洞,洞口不會回縮。(如果洞口周圍的麵團塌陷,則表示發酵過度)。發酵的時間和麵團的糖油含量、發酵溫度有關係。一般來說,普通的麵團,在28度的時候,需要1個小時左右即可。如果溫度過高或過低,則要相應縮短或延長發酵時間。第一次發酵完成後,我們需要給麵團減減肥。
  • 古埃及人是吃什麼生活下來的呢
    古埃及誕生在非洲的東北角,世界上最長的河--尼羅河的中下遊地區。從公元前3500年左右,到被波斯滅亡,歷經2500多年。它創造了金字塔、象形文字、木乃伊、太陽曆等等燦爛的文明。而每一種文明的延續,都有一個不掙的事實,那就是首先得生存下來。他們是吃什麼生活下來的呢?
  • 義大利麵包的風情與義大利麵包製作方法
    地道的爵巴塔是由非常溼黏的麵團製成,要有很好的揉捏技巧,由於發酵時間長,且麵團中含有大量的液體,麵包心的結構因而鬆散多洞,為了不把麵團中珍貴的氣泡壓擠出來,發酵過後的麵團因而必須小心對待,如同義大利人所形容就像對待嬰兒一般,如此可知其製作過程必是十分費時與費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