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事物,都有其發源的歷史與故事。在麵包烘焙領域裡,也一樣。關於麵包的由來,不知道大家可否知道一些些?今天,小編來和大家說一說,這麵包的由來以及麵包發酵的幾種常見方法。
話說,大約在公元前6000年,古埃及人最先掌握了製作發酵麵包的技術。最初的發酵方法可能是偶然發現的:吃剩下的麥子粥,受到空氣中野生酵母菌的侵入,導致發酵、膨脹、變酸,再放在加熱的石頭上烤制,人們驚喜地得到了遠比「烤餅」鬆軟美味的一種新麵食,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麵包。新鮮事物的創造,有時候總是在不經意間誕生,這也挺奇妙的!
後來,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十分偶然的情況下,古希臘人最早發明了用釀製酸啤酒濾下來的渣,也就是新鮮啤酒酵母來發酵麵包。時代在往前走,一些都在隨著時代而進步。
在古代漫長的歲月裡,白麵包是上層權貴們的奢侈品,普通大眾只能以裸麥製作的黑麵包為食。在那個時候,人們只知道發酵的方法而不懂得其原理,一直到17世紀後人們才對其開展研究,19世紀法國生物學家巴斯葛(Louis Pasteur)成功的發現發酵作用的原理,從而為麵包製造業揭開了自古埃及傳下來的神秘之謎。
原來,空氣中散播著無數菌類,其中有一種酵母菌,若落在適宜的環境中,便會進行缺氧呼吸,把糖分解後,使之產生二氧化碳及酒精。這種菌若落在麵團中,二氧化碳氣體便會使麵團發脹,從而製成鬆軟的麵包。
麵包發酵常見的有:直接法、中種法(普通中種法、冷藏中種法、100%中種法)湯種法、老面法。這些方法,也各自有其缺點:
1.直接法的缺點:這種方法製作的麵包由於含水量較小,口感不會很鬆軟,保質期也較短。並且因為只經過一次發酵,麵包的麥香味道也會略有不足。
2.中種法的缺點:操作略複雜,製作起來比較耗時。
3.湯種法的缺點:加熱的溫度不好控制,操作有一定難度。
4.老面法的缺點:無缺點呵呵呵,我常用的方法,簡單易操作。
無論是直接法、中種法、湯種法還是老面法製作的麵包,都應該使用高溫快烤,以最大限度的保留麵團的水份,使麵包保持鬆軟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