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筆生金,總編:張平
提到國內的馬姓富豪,大家肯定會立馬想到馬雲和馬化騰。這兩位網際網路行業大亨在各自的領域內擁有超高的人氣,而且這兩人在最近兩年相繼成為中國首富。
其實除了這兩位富豪,我國還有其他馬姓富豪,只不過他們相對低調,比如平安集團的馬明哲。在金融行業,其實他具有呼風喚雨的能力,而平安集團也是國內最賺錢的企業之一。
而今天筆者要跟大家說的則是另外一個馬姓富豪,他則是服裝行業的馬建榮。2018年,馬建榮以500億的身價穩定服裝行業首富。雖然是服裝行業巨頭,馬建榮並沒有主打研發,而是靠幫助其他品牌代工賺錢。
知名品牌阿迪、耐克彪馬和優衣庫等都是其主要客戶。馬建榮的企業是申州國際,被譽為服裝行業的富士康,它也是國內首家市值破千億的服裝巨頭。申洲國際到底有多牛?它的市值增幅甚至超越了騰訊,從2008年以來,其市值上漲85倍,漲幅相當驚人。
長期以來,在我們的觀念中,人們普遍認為幫人代工是沒有多少利潤的,但申洲國際的存在顛覆了這種認識。
根據業績數據,申洲國際2017年實現收入1808.5億元,申洲國際近幾年的年報,淨利率水平都在20%以上。2018年申洲國際營收91億,淨利潤22億,淨利率達到24%。
作為一家代工企業,申洲國際的盈利能力為何這麼強?這跟馬建榮的經營理念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馬建榮深知,如果企業向獲得長遠的發展,就必須先投入和付出。多年來,馬建榮大力投錢修煉企業內功,才會有如今的申洲國際。
馬建榮看清並抓住了服裝代工企業的本質:設備和工人。設備是工具,工人是執行者,如果想讓企業發展,就需要在工人和設備上出手大方。而在這一點上,馬建榮做到了。
「捨得花錢,才能掙錢。」這句話是馬建榮的至理名言。不過他花的這些錢都不是為了他自己,而是為了工廠內的員工
馬建榮13歲就在服裝廠做童工,幹了很多年的學徒,對於工人不僅是感情,更是有切身體會,馬建榮深知工人對於加工廠的重要性,自打從父親手中接過申洲國際後,他一直都是受工人擁護的好老闆。
馬建榮的廠子在寧波,雖然當地的工人很多,但是工廠很大,廠內的工人也來自天南海北,每年春節時,回家則成了工人心中的難題。為了解決工人回家難的問題,馬建榮連續8年在春運期間,花了近1億送11800名員工回家過年,滿足員工的團圓夢,每年平均花1500萬,包車200輛。
為了讓員工們吃得好,他花了1個億為員工建食堂,員工們很感激,工作更加勤奮。或許在別人眼中,這些開銷太大了,而在馬建榮看來這些都是利潤源泉,於是忠誠度極高的工人也成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除了給予工人優惠待遇外,馬建榮還在工廠設備上投入巨資。1997年,馬建榮剛剛接管申洲國際,企業就走上了發展的道路。該公司那年盈利3000萬元。起初,許多高管認為他們可以在年底前獲得巨額獎金。但馬建榮把他所有的錢都投入了汙水處理廠,這讓許多高級管理人員對他非常不滿,甚至引發了爭議。但後來的環境檢查證明了馬建榮的決定是正確的。在其他企業被迫停產整頓之時,申洲國際卻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
2005年,申洲國際成功在香港上市。在上市當天,該公司在資本市場融資9億港元。但轉眼間,這筆錢就被馬建榮花光了,他把所有的錢都花在了最先進的生產設備上。
事實證明,馬建榮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申洲國際的收入獲得了跨越性的增長,從48億增長到了180億,利潤也從7億增長到了37億。2018年10月,馬建榮登上胡潤百富榜的第38位,總財富為500億。
馬建榮成功的經歷也給當代企業家樹立了一個榜樣,作為企業家不能光顧眼前利潤,一定要搞明白一件事,只有保證員工的待遇,員工才能更好地為企業效力,發展企業,最先要學會的是如何管理人心。
如今的申洲國際在服裝行業的腳跟越站越穩,馬建榮的財富神話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