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湖東南面的吳山天風景區裡,一座炫煌富麗的城隍閣2000年2月拔地而起時,成為杭州市民和外地遊客北望西湖、東眺市區的好去處。但是,一時人頭攢動的城隍閣慢慢冷清了下去,前來登閣遠眺的竟都是些外地遊客,很少能見到本地人的身影。這引起了市民和景區管理部門的關注和思考,城隍閣怎樣才能熱起來?
遊覽城隍閣外地人佔多數
8月4日下午1點半左右,記者登上吳山,城隍閣門可羅雀,山風吹得地上的樹葉「沙沙」作響,售票亭裡的兩位售票員在聊天,一位演員獨自站在閣樓上練習吹笛子。雖然許多遊客走到城隍閣門口都不約而同地停下腳步,但他們只是簡單地在入口處大型花崗巖浮雕《吳山風情圖》合個影,隨後就離開了。
笛聲在半空中迴旋,失去了遊客的點綴,眼前這座40多米高的城隍閣顯得尤為蕭瑟。
城隍閣的一樓和二樓集中展示了具有濃鬱杭州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但在展廳裡卻找不到一位遊客,解說小姐也只能坐在門口休息。三樓偌大的茶室裡只坐著兩桌客人,四樓到六樓也見不著遊客的蹤影,只有幾個保潔員三三兩兩地在打掃衛生。
直到下午2點左右,城隍閣門口才熱鬧起來,從大巴上走下來幾十個遊客,嘴裡「嘰裡呱啦」地說著韓國語,一個個爭先恐後地走進了城隍閣。
「現在已經很少有杭州本地人來城隍閣了。」門口一位掃地的大姐搖著頭說道。
高價門票令杭州人止步
家住東新園的黃其民先生幾乎每天早上都要登上吳山,去山上的一家普通茶館喝杯早茶,他自稱是第一批登上城隍閣的遊客之一。黃先生告訴記者,2000年2月城隍閣正式對外開放,門票是40元一張,當時就有許多杭州人特地趕來買票登一趟城隍閣。
「城隍閣剛開張時,杭州人花40元買票登閣就是為了湊個熱鬧,新鮮勁一過也就不大會再去了。儘管後來門票降到了30元,但還是偏高了點。」黃先生搖著頭說。
在杭州媒體工作的薛女士也覺得城隍閣的門票價格有點貴,去年她母親從北京來杭探親,她這才帶著家人去了趟城隍閣。「我母親難得來杭州一趟,要是在平時我肯定不會去,西湖邊的風景區都免票了,城隍閣的票價怎麼還這麼貴?一張門票的錢足夠我在西湖邊的一些茶館裡吃喝上一天了!」薛女士掰著手指算了一筆帳。
城隍閣想與杭州市民親近
記者從售票處02號售票員了解到,8月4日城隍閣售票處的出票數是300張左右,其中散客佔了100多張左右,其餘都是團隊票,而這100多名散客中,只有極少數的本地人。
據吳山管理處辦公室主任陳忠良介紹,1998年,以城隍閣為重點的一期工程開工建造,到2000年2月竣工,向遊人開放,當時門票定在40元,結果門可羅雀,幾個月後景點自動把門票降到了30元,遊客才開始漸漸多起來。城隍閣這幾年年均接待遊客在3萬人左右,由於8月份是旅遊淡季,每天大概只有300多名遊客,雙休日估計要翻一翻,其中大半是外地的團隊遊客,即使有杭州本地的的遊客,也都是一些放暑假的學生。
對於杭州市民無法接受城隍閣樓的高價門票,陳主任也表示很無奈:「當初建造城隍閣,有關部門貸款了1.2個億,一部分貸款需要靠門票的收入來償還,30元的門票是物價部門制定的,所以實行免費對外開放的可能性不大。」陳主任也歡迎市民朋友能夠積極為城隍閣獻計獻策,希望城隍閣能與廣大杭州市民拉近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