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8日,周六,武漢正經歷著這個冬天的第一個寒潮藍色預警,氣溫降低了好幾度,四五級的大風更是讓寒意深入骨髓。然而,就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天氣裡,柒月卻從一群人身上感受到了人性的溫暖。
車子還沒有駛入武漢小動物保護協會的基地的大門,柒月就聽到了裡面此起彼落的犬吠聲。開車的小動物保護協會會長杜帆介紹說,大約十畝大小的基地裡還養著400多隻狗和20多隻貓,他們中的許多都有著自己的心酸往事。
剛下車,杜帆就接到了飼養員的求助,有隻在關山被救助的小狗,除了杜帆,誰靠近不了他,抓了好幾次也沒有抓住,怕他亂跑跑出基地,只能來尋求杜帆的幫助。
杜帆慢慢的靠近小狗,費了好大的力氣才把它抱在了懷裡。杜帆介紹說,這條小狗當時救助它的時候,腸子都掉出了一截,在醫院治療了一個月,剛剛才到基地,名字都沒來得及取,可能是因為環境的陌生,顯得有些不安分。
下面這隻狗叫做「棚棚」,是這座基地裡的明星,個子極大,後腿支撐起來足有一人高,卻和人極為親暱,特別喜歡和人握手。
杜帆說這是從一個徐家棚的小區裡救回來的,雖然不知道是什麼品種,但是很可能是從狗肉店裡跑出來的,個大出肉多,這是狗肉店的最愛。
這隻正在被撫摸的顯得有些與世無爭的大傢伙叫做「獒弟」,是這個基地裡的兩隻藏獒中的一隻,不到三歲。當初,因為它堵在小區門口,20多個警察維持現場從中午一直到晚上,結果這隻被遺棄的藏獒異常溫順,杜帆只是伸了伸手,就把「獒弟」帶回了基地。
有了「獒弟」,自然少不了「獒兄」,獒兄的性格比獒弟還好,這個大個子,無欲無求,小狗跳起來兇它,它都沒放眼裡,其它小狗在它身邊鬧來鬧去,也不嫌棄,一口哈喇子絲毫不避諱,開心的時候,甩下頭,眼看著口水旋轉著就要到眼前,閃避不及,就是一臉。
這條狗叫做大黑黑,看著如今的它生龍活虎的樣子,難以想像曾經的它遭遇了多大的磨難。今年的6月20日,工作人員初見它的時候,它的頭部和頸部,分別有四處明顯的洞穿傷,深度最少的是4CM,傷口最寬的地方足有兩根手指寬。從傷口的分布來看,醫生判斷可能是釘耙打擊導致。
看著當時拍攝的照片,被打斷的脊骨外露,上下頜骨被打裂,整個頭都是血,那樣子讓柒月都沒有勇氣去看第二遍。醫生說,這要是發生在人的身上,可能熬不了這麼久。柒月無法想像當時的大黑黑忍受著多大的痛苦,也無法想像是怎樣狠心的人揮舞起釘耙傷害了它。
但是就是在這樣痛苦的情況下,大黑黑依然咧著嘴舔救助者的手,向醫生搖著尾巴,仿佛知道這些人是來救他的。面對這樣嚴重的情況,醫生說救過來可能也要癱瘓,甚至有可能下不了手術臺,但是面對生命,怎能輕言放棄,工作人員一咬牙:救!
清創的藥水用了一瓶又一瓶,接血水的桶都換了好幾次。幸好結局是好的,大黑黑強烈的求生欲加上寵物醫生精湛的醫術將大黑黑從死神手裡搶了回來。
這裡的每一隻寵物背後幾乎都有著類似的故事,不過讓柒月感到些許安慰的是,幸好還有他們,有武漢小動物保護協會這群人,最終保護了它們。
看了這麼多貓貓狗狗,也聽了那麼多故事,柒月不禁對這群人產生了好奇,到底是怎樣的一群人堅持著這樣的事業那?
要提起武漢市小動物保護協會,不得不提起一個名字,那就是它的創始人,也是現任的會長——杜帆,這個曾被媒體稱為「武漢最有愛心的男人」。
杜帆與小動物的故事開始於05年底,當時他在花鳥市場買了兩隻小狗,結果沒幾天就死了,有朋友告訴他其實許多狗販子的狗都是抓的流浪狗,有病的狗也照賣不誤,建議他去領養小狗,這也是23歲的杜帆第一次接觸到救助和領養這個概念。
最初,杜帆是在漢陽一位收養貓狗的老奶奶家做義工。到了後來,他逐漸意識到「如果把做公益僅僅狹隘的理解成養了一大批狗,不從根源上去思考解決問題之道,那將註定是徒勞無功的」,於是,他決定組建了武漢流浪寵物救助站,專門救助收留流浪寵物。沒想到,這段與流浪動物的緣分,一走就是十多年。
在這期間,杜帆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困難,場地是他遇到的第一個難題,狗狗太多了,每隔一段時間基地就會爆滿,再加上有些人的不理解不支持,搬家就成了基地的常事。十幾年的時間,基地前前後後搬了5次,才在志願者的幫助下找到了如今嚴西湖畔的位置暫時安定下來。
資金,也曾是他頭疼的一大問題,最艱難的時候基地三天兩頭的斷糧,許多受傷的小狗連救治是的錢都拿不出來,新接的狗不能及時打疫苗,許多安全措施都無法及時實施,所有的動物和人都處在困境與危險當中。
那時候,杜帆和志願者們自己掏錢維持運營成為了常態,單單是頭三年時間,杜帆自己就倒貼了十幾萬,自己的事業也幾乎全部放棄了,一起創立救助站的小夥伴也陸續離開,杜帆自己不光生活上過得無比艱苦,看著滿院的急待救助的小狗心裡也苦。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下,杜帆也從來沒有放棄。他說最開始的幾年,自己可能更多的出於愛心,但是幾年後,驅使他不斷向前的就是那份濃濃的責任感,畢竟他和他的救助站寄託了太多人的希望了,他,絕不能倒下!
值得慶幸的是,上天沒有辜負堅持不懈的杜帆,如今他的團隊不斷擴大,杜帆也終於不再是孤軍奮戰。2013年,武漢市小動物保護協會正式成立,成為了武漢市唯一一家在市民政局備案,取得合法身份的純公益性質的流浪寵物救助機構,許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也加入了這項事業中。
協會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了4個全職工作人員。這個小夥子姓張,被大家親暱的稱為「小幹部」,是如今協會的秘書長。來自鹹寧的他,從大學時代就常常參與到協會的志願活動中。13年從武漢工程大學畢業後,更是放棄了北京的工作,毅然選擇了留在協會繼續自己的公益事業。
柒月遇到他的時候,他正在清洗昨天被小動物嘔吐物弄髒的坐墊,凌冽的寒風的寒風中,小幹部直接用冰涼的水洗著,手凍的發紅,卻全然沒有在意。
除了全職的工作人員,負責基地日常工作的就是3位飼養員了,他們有的是武漢本地人,有的來自東北,他們平日裡吃住在基地,維護著基地的日常運營和清潔。在基地的幾個小時裡,幾百隻小動物吃喝拉撒,柒月並沒有聞到想像中難聞的味道,這一切都離不開飼養員的努力。
在幾位飼養員裡,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來自黃陂的杜師傅。他是基地裡最早的飼養員,十年前,杜師傅就來到了那時剛剛建立不久的救助站,開始了一個人與幾百隻狗的堅守。
「你們基地有人嗎今天?」「有,杜師傅在。」這是所有志願者曾經最常聽到的對話。老基地經常停水,當時年過六旬的杜師傅每天都去山下挑水,給狗衝地。
14年,當時救助的一隻性情暴躁的阿拉斯加在基地安置時發生了意外,給杜師傅左臂上留下幾道觸目驚心的傷口。就是這樣,善良的杜師傅依然叮囑顫抖著拍下照片的同事, 「莫拍,這是蠻偶然的事情,不要怕。」
然而,人總要年華老去,離別總是猝不及防的突然到來。就在上個月,已經72歲的杜師傅因為身體原因,離開了基地,協會還以一次眾籌對他十年的貢獻表示了感謝。
最近幾年,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武漢小動物保護協會申請了自己的微信與微博,吸引了一大批粉絲,名氣也越來越大,再加上有了網絡媒體的宣傳,杜帆的救助活動得到了很多武漢本地市民的支持,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到杜帆的流浪小動物救助事業上來。
如今,每個周末都有很多的志願者自發的到基地參與到勞動中來,還有許多人捐款捐物。柒月去的當天,就有許多志願者帶著自發籌集的物資到基地來給小動物們加餐,還有來自協會合作的23所高校的協會志願者們來到基地陪伴動物們,看到這一切,杜帆臉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圖中這個和小狗玩耍的年輕人叫桂宏,是如今河北華夏幸福俱樂部的隊員,95國青的主力中鋒。當天他也特地來到基地一起幫忙拌食物,陪狗玩,還專程送來5000元捐款。如今,越來越多像他一樣的人,自發的投入到了動物保護事業中來,並且逐漸影響著身邊的人。
現在,曾經最困擾杜帆的資金問題已經有了極大的改善。但對於公益組織來說,「資金、物料是永遠匱乏的」,杜帆有時也在抱怨如今的寵物醫療市場收費太高,給狗看病比給人看病要貴得多。
工作人員在救助落水的小動物
有時,面對一隻重傷或者重病的寵物,杜帆他們也充滿了糾結。因為如果救,他們就不得不從僅有的資金中拿出幾千乃至上萬元,而這些錢如果用在健康的狗身上也許能救更多隻。然而,生命是平等的,縱使內心充滿糾結,但是只要有一線希望,他們總是竭盡全力。
許多人覺得他們作為保護者,他們應該對每一隻流浪寵物負責,殊不知面對數目龐大的流浪寵物群體,作為一個民間組織的他們力不從心,他們只能去救助那些重病或者重傷的狗,無奈地放棄一些健康的寵物。
於是一些不理解、道德綁架甚至謾罵也成為了他們生活中的常事。「為什麼不去救這個?」, 「為什麼這隻狗救回去還死了?」「為什麼要救這些畜生呀,人還救不過來那?」
談到這些,杜帆也是一陣苦笑。但是杜帆依然耐心的解釋道生命是平等的,現在幫助人的公益組織已經很多了,保護動物的組織也有其存在的意義。對於動物來說,如果沒有志願者,可能就再也沒有人關注他們了。
同時,杜帆認為動物保護組織的的存在還可以讓人們從身邊開始做起,從保護流浪狗流浪貓開始做起,培養一個孩子的愛心善心,這樣下去其實真正最後受益的仍然是我們人類。
十二年堅持公益事業,讓杜帆深刻的認識到如果把做公益僅僅狹隘的理解成養了一大批流浪貓狗,不從根源上去思考解決問題之道,那只是「治標不治本」之策。
11月19日的領養日現場
現在,他每個月都會親自組織領養日的活動,希望堅持「用領養代替購買」的宗旨,讓越來越多的流浪貓狗能夠回歸家庭,享受家庭的溫暖,同時也會通過協議和定期回訪來保障所有的被領養者不會被二次遺棄。如今,杜帆救助過得八千多隻貓狗,大多都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新主人。
杜帆的朋友圈截圖
如今,武漢寒冷的冬天已然到來了,武漢街頭的流浪寵物註定要度過最艱難的時光,願更多的杜帆們行動起來,關愛那些無家可歸的小動物,你願意參加嗎?
文 字:柒月
圖 片:柒月 武漢小動物保護協會 網絡
十分武漢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掃碼入群,這裡有免費超級美食體驗,最新熱辣的活動賽事體驗,還有更多有趣豐富的獎品活動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