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靈隱寺和飛來峰之後有座村莊,叫法雲村,歷來為文人墨客追逐的「隱世之地」。據說始建於唐朝,整個村落共有47處古樸民居,青瓦白牆,近百年來為附近茶園村民居住,如今村民早已搬離,但這一帶的茶園仍出產中國最優質的茶葉。
翠竹環繞,濃蔭掩映,在群山蒼翠的環抱中,古樸民居與幽靜山谷相映成趣,《桃花源記》所述也不過如此。
法雲古村在2000年初將要被夷成平地,但在最後時刻,市政府將其保留,才得以倖免於毀。2008年,昭德及安縵公司決定將這座歷盡滄桑的古建村落修繕成精品酒店,並發掘其古村落歷史文化價值和毗鄰兩大寺廟的宗教優勢,同時也嘗試將文化商業化,並向世界開放,讓更多的世界遊客體會明清隱士文化。
不僅法雲古村的院落布局完整地保留了下來,所有屋舍的新建和修繕也遵照傳統工藝:磚牆瓦頂,木製結構,屋內鋪設青石地板。每棟屋舍的結構設計都獨一無二,並且有著不同的名字:清汲、樂陶、清秋居等等。
無疑,法雲安縵算得上杭州最奢侈的酒店了,一天至少5000塊人民幣,耐人尋味的是酒店宣傳介紹「法雲安縵是一個探索中國傳統鄉村的理想聖地」。其實不僅是中國傳統鄉村,這裡充滿隱逸和清修味道更是因為周圍包括靈隱寺在內的七座佛寺廟宇,還有一座佛學院,偶爾也有法師在這裡辦佛教文化講座。
悄然坐落,遁世恬淡,靜絕塵氛,黃土作牆,石頭堆砌房基,木窗木門黑瓦,散落在山水之間。
即便是天天路過的香客,也不清楚這裡就是全球最奢華的酒店。
內斂、低調與含蓄是安縵永恆不變的主題,儘量和周圍環境和睦相處,不喧賓奪主地表示敬意。安縵很低調,低調得連酒店名都只放在一塊小小的木板上。一不留神,你就會走過頭。
所有房子都是院落客舍,沒有特別明顯的標牌、指引。除了契合「低調」,安縵也希望客人在偶爾迷路時獲得探索的樂趣。
安縵的每一次選址,每一座建築的改造,每一家酒店的設計,首先要對當地文化進行考察研究,力求將本土的人文精神與自然景觀達到最完美契合,力求大小細節都能高度一致。
與其他酒店相比最大的不同,莫過於法雲安縵是一個開放式酒店,也許是佛教文化的因素,法雲安縵並不阻止外人的進入。你也許會誤打誤撞走進這裡,沿小徑去往藏書閣或寺院,亦能看見三兩僧人徐徐踱步。雖然酒店是開放式,但仍然非常清靜。
千百年來,虔誠的居士、香客們往來其間,這成為法雲安縵如今濃厚的人文氣息。的確這裡的房舍極具「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氣質,住客便是循著沾染歲月痕跡的竹籬與青石幽徑尋覓夢想中的「山居小院」。
在法雲安縵年輕化的客人中,有一部分正是修行者。法雲安縵周圍的7座寺廟無形間使酒店成為來此修行之人的住宿選擇。
清晨和傍晚,住客能聆聽到來自寺廟的鐘聲,這裡的時間是依循自然節律的時間,緩慢有律的節奏讓人體會到生命的流動和生長。
住在酒店每天早上5點左右跟著寺裡師傅做早課的「居士」這幾年越來越多,也有越來越多的客人預約的時候提出需要酒店安排禪修體驗課,和僧人一起誦念經文,從初見天光到天光大亮。
即使不是佛教徒,這種虔誠靜定的儀式也能幫助體驗者在梵音中整理思緒和內心。
酒店中每幢建築擁有一個詩意的名稱,如清秋居、藏花樓等,並搭配有意義相連的對聯,如 「藏花樓」搭配對聯:撫琴床動搖,弄筆窗明虛。
由於每棟建築結構獨一無二,每個房間都各不相同。但裝修風格是完全中式的,長榻、竹椅、沙發,牆上懸掛著精緻的書法藝術作品……家具幾乎都是木頭的,榆木色澤,彰顯著安縵所特有的質感。沒有電子門禁系統,也沒有門卡,取而代之的是用竹節鑰匙圈+門牌號+鑰匙。
酒店設計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尊重更是做到了極致,突出了明清文人隱士文化作為主導的設計概念。所有服務員的制服都使用了與村落極為合拍的土黃色,類似僧袍的顏色。
和多數度假酒店不同,房間內整體燈光比較暗,只在必須用到照明的地方才會使用,在這裡,燈的功能退回到從前的古典時代。
隱逸的慢生活理念也體現在家具上,法雲安縵的酒店設計師Jaya Ibrahim深入了解杭州文化後,結合本地的審美情趣與現代舒適性而設計,所有家具保留了榆木和藤編的素樸和原色。室內設計簡單素雅,眼睛和身體都很放鬆,深沉而寧靜,有一種無求的興味。
在法雲安縵最美妙的事便是入夜後,聽著一地蟲鳴,沿著青苔石板路散步,轉進溪邊一條人跡罕至的石徑,幾尊靜穆的宋元石刻菩薩像就逐一展現在眼前。而下雨天在房間裡待著似乎也是愉快的事,只聽屋外雨滴和蟲鳴,自然中是有禪的。
安縵法雲酒店奢華到極簡,低調到靜謐。恍然間,你會以為自己是個避世的古人,住在江南的鄉下,聽聽雨看看山,好不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