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一階段還客客氣氣,彼此留些臉面的勞資雙方如今早已按捺不住,劍拔弩張,勢同水火。一方咄咄逼人,不斷施壓,一方不願妥協,奉陪到底。而這一切的「導火索」就是傳說中掌握了談判話語權的「鷹派」,那些認為「球員只配拿走47%」的摳門老闆。這其中,挑頭鬧得最歡的居然是眾多NBA球員兒時的偶像,他們心目中的神 喬丹。他曾經是「牛老大」(公牛隊領軍者),現在是「貓老闆」(山貓隊老闆),也許正是身份的差異,讓他的視野和態度有了如此大的變化。
瞧不上
他要打擊的其實是科比?
一時間,喬丹從「萬眾敬仰」變成了「人人喊打」,自己昔日的萬千粉絲也破口大罵,旗下簽約的球員紛紛倒戈,經紀人威脅不想再和山貓有任何的交集 喬丹最近這段時間的遭遇似乎正應了「槍打出頭鳥」這句俗話,原本高高在上,優哉遊哉的喬幫主為什麼要做這個「出頭鳥」呢?或許,表面強硬的喬老闆背後有著無法明言的苦衷。
很多人天然地認為,1998年停擺之前在公牛拿著三千萬美元的超級年薪,勞資談判時衝著奇才老闆波林大喊「沒錢玩?就把球隊賣了!」的喬丹應該更理解球員的辛苦,更應該覺得現在頂薪球員一年兩千萬不到的要價是合理的。但實際上人們卻忽視了一點,作為萬眾敬仰的「籃球之神」,喬丹又能看得上哪個球員呢?又會覺得哪個球員是理所應得的呢?
最近有好事的美國媒體翻騰出了一個喬丹主導強硬派的理由 那就是,喬丹有意打擊科比。媒體分析說,長久以來,外界最喜歡拿來和喬丹比較的就是科比了,儘管喬丹表面上從沒有說過科比什麼,但早就有人爆料稱一向好勝的喬丹既瞧不上科比,又從內心深處害怕科比有朝一日超越自己。但現在的情況卻是,科比如今已經手握五枚總冠軍戒指,距離喬丹只有一步之遙;如果按照現行NBA勞資協議,科比到了2014年就將可以拿到3600萬美元的年薪,從而追平喬丹保持的紀錄 或許,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喬丹才會力主將籃球相關收益比當中勞方所佔的比例降到47%,因為如此一來,科比到2014年就不可能再拿到3600萬美元的年薪了。而且,一旦勞資談判破裂,2011-2012賽季取消,那麼科比追趕喬丹的腳步也將會受到影響,科比獲得6個總冠軍的可能性就會變得越來越小。「他就是希望任何方面都要做到空前絕後」。
儘管媒體揣測的理由多少有些牽強,但喬丹「瞧不上」現在的球員卻是不爭的事實。在公牛時代的末期,喬丹的年薪的確達到了創歷史紀錄的三千萬級別。但不要忘了,在此之前,喬丹可是拿著二三百萬的年薪為公牛爭下了第一個三連冠,為NBA開拓了廣袤的海外市場。不客氣地講,要是當年沒有喬丹、詹森、伯德這些前輩的開拓,根本不會有現在NBA的好日子。但當時的這個價格放到現在也就是一個「醬油男」的年薪,經歷過苦日子的喬丹怎麼會覺得現在球員的年薪不是虛高的呢?不要忘了,前不久喬丹還和皮蓬等人一唱一和地表示,如果自己在現行的NBA規則下打球,單場能得100分。
太委屈
他上賽季虧了2000萬美元
就當斯特恩對球員發出「最後通牒」,威脅球員接受「五五分成」的時候,ESPN等主流媒體卻爆料稱,以喬丹、開拓者老闆阿倫、雄鹿老闆科爾為首的13支球隊的老闆卻對斯特恩的這份提議表示了不滿,認為斯特恩的提議讓球員得到了「更多的便宜」。本來就認為自己吃虧的球員對於喬丹的這樣表態當然是「怒不可遏」,認為喬丹是「偽君子」,「背叛」了球員。不過,球員或許有些「自作多情」了,畢竟喬丹抱怨的是斯特恩,又不是球員。
其實,仔細分析一下美國媒體的報導就會發現,喬丹作為一名老闆,對於斯特恩有不滿的情緒再正常不過了。勞資談判拖拖拉拉了將近四個月,遲遲無法達成一致,勞資雙方對於各自的代表 斯特恩和球員工會肯定心存不滿,不是已經有不少球員暗地裡埋怨費舍爾工作不力嗎?皮爾斯不還正在推動解散球員工會嗎?喬丹當然可以對斯特恩表示不滿。況且,談判本身就是一個拿出各自的「最高要求」給對方,然後再相互妥協的過程。
在資方的內部會議中,喬丹力主47%的協議沒有任何的問題,畢竟,在30支球隊的老闆之中,最窮的就是喬丹,根據《福布斯》的估算,佔有山貓80%股份的他上賽季虧損了差不多2000萬美元,這怎能不迫使喬丹主張更為嚴苛的勞資體系。此外,喬丹表示反對目前的提議也有可能是在向那些急於開戰的大城市老闆施壓。在此前的會議中,以喬丹為代表的小城市球隊就一再要求湖人、尼克斯等「不差錢」的大城市球會和大家一起分享電視轉播費等利益,比如湖人跟福克斯電視臺籤訂的那份價值30億美金的合約,但當時遭到了湖人老闆巴斯的拒絕。如今停擺越拖越久,巴斯、庫班等人早就對開賽迫不及待,喬丹此時站出來「攪和」,明顯是想逼這些大球市就範。這更多是老闆之間的爭議,和球員沒有多大的關係。
擔罵名
他冤枉的其實是自己
在前幾次的勞資談判之中,喬丹並不算是特別積極,甚至此前多輪的勞資談判他只參加過一次。以前媒體爆出的「鷹派」代表是幾個成天想著把球隊轉手賣掉的老闆,比如開拓者的老闆阿倫。當時有的美國媒體甚至對喬丹成天打高爾夫球的狀態表示了不滿,認為只有他才是解決停擺的關鍵。直到喬丹宣布因為要參加勞資談判而辭去美國高爾夫球隊副隊長的職務之後,喬丹的名字才逐漸和勞資談判沾上了邊。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一沾邊就變成了「鷹派」領袖,成為了媒體口中壓榨球員最狠的那個人。是喬丹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還是其他人的態度發生了轉變了呢?
這一切都是因為喬丹的身份太特殊了,在30支球隊的老闆之中對於球員最有殺傷力的就是他了。想像一下,是阿倫說一句「你們拿得太多了」對球員的觸動大還是「籃球之神」的話更有分量?正如《華盛頓郵報》的麥可·李所說,「對於那些自小將其奉為偶像,並穿著他的專屬球鞋成長起來的一代球員們來說,喬丹的話幾乎是摧毀性的 」一向善於利用媒體分化球員,對球員施加壓力的斯特恩,這一次完全有可能是在利用喬丹在球員之中特殊的影響力來迫使球員屈服。 (滕達)
口水
喬丹引眾怒
「 沒錢玩?就把球隊賣了! 我把喬丹當初對奇才老闆波林的喊話送給他,這就是我給他的建議。」
球員工會執行董事亨特
「我們這些球員肯定會相互支持、團結一致,然而喬丹卻站出來說我們應該做這做那,我認為喬丹這樣的態度並不合適。大家覺得,他在我們最需要他的時候並沒有支持我們,這讓大家備感失望。」
阿泰斯特
「現在,麥可說球員應該只拿47%,這明顯太過分了,球員們可以像他當年說奇才老闆那樣去說他。別忘記,他的鞋子可賺了很多錢,那是利用他球員身份去賺的。」
雷吉·米勒
「他是一支球隊的老闆,我是一個球員。我們不會完全一致。」
費舍爾
「1996年的喬丹會這麼幹嗎?他根本就是個偽君子!」
克雷·湯普森
「我再也不穿他經營的球鞋了,我簡直不敢相信這些言行來自於喬丹。」
尼克·楊
新聞回顧
喬丹成為
資方強硬派領袖
2010年3月18日,NBA聯盟董事會各股東通過投票決議,已經正式批准了喬丹對夏洛特山貓的收購申請。而這次收購,意味著喬丹將成為NBA歷史上第一個以球員出身的球隊大老闆。NBA董事會一致通過,同意「飛人」喬丹收購夏洛特山貓隊的多數股權。當時,喬丹剛剛度過47歲生日,他以2.75億美元的價格從山貓前老闆鮑勃·詹森手中買到這支NBA新軍。
在今年夏天開啟的NBA停擺風波中,關鍵因素是利益分成。五五分成以及帶來的一系列苛刻條件,已經無法讓勞方接受,但以山貓老闆麥可·喬丹領銜的資方強硬派,還想更進一步。
喬丹、雄鹿老闆科恩以及開拓者老闆阿倫聯合了7到11支球隊的老闆,對聯盟總裁斯特恩提出的五五分成大加質疑,喬丹直接表態:「球員只應該拿走47%!」這引發了包括馬布裡、阿泰斯特、雷吉·米勒在內的眾多現役和退役球星們的憤怒。(拉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