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藝術百科打造網際網路「文藝伊甸園」

2020-12-13 參考消息

這世上本無俗人,只有還沒有接觸到真正「美」的普通人。但是網際網路的發展讓我們一鍵觸達世界,藝術卻仍在舊軌道上蹣跚前行,當今更多人變身庸眾,並非藝術曲高和寡,也非人性貪婪虛偽,只不過是亞當還未找到夏娃——好在,百度百科藝術百科的上線,如同在荒蠻的網際網路世界中建起伊甸園,在創世之初豎起巴別塔。

認證藝術家23530位,收錄權威藝術作品613820幅,眾多藝術類權威協會機構、藝術院校、學術期刊協力助陣……百度百科藝術百科自上線伊始,便成為中文網際網路上最大、最權威的藝術寶庫之一,擔負起在網際網路上進行藝術拓荒、同時又幫助「高冷範兒」藝術家們接地氣的重任。

藝術百科聚合藝術之美

將視野放在更廣闊的範圍來看,普通百姓從庸眾化身「文化人」的渴望越來越強烈,藝術百科的出現是順勢而為。在改革開放幾十年後的今天,不敢說中產、但小康家庭卻早已是社會主力,人們不再滿腦子想著「怎麼才能吃飽」,更高的生活目標開始出現,對精神、審美層面的非物質追求更多出現。

我們可以看到,電視上「鑑寶」類節目十分火爆,對藝術追求的萌芽夾雜著追求金錢的慣性心理,讓尋常百姓家開始有了崇尚「藝術之美」的改變。

不過高端的收藏領域畢竟耗資巨大,雖然有數據顯示中國僅千萬富豪就已超過百萬,但放置於十幾億人口的基數中仍屬小眾,而傳統的畫展、拍賣會、藝術品展覽、學術交流等,又限定在相對狹小的圈子裡,這時候出現一個顯著的鴻溝:普通百姓萌生了獲得藝術信息的衝動,但卻求而不得。這對於雙方都是一種損失。

而百度百科藝術百科的適時推出,正能夠有效彌補這一鴻溝,通過對藝術家、藝術作品、展覽拍賣信息、相關資訊等內容的聚合,以專題為承載、以詞條為核心,梳理出一個讓人們找起來「不那麼費勁」的藝術寶庫。聚合藝術之美,而藉助網際網路搜索、大數據等科技,又能夠讓用戶在心中閃念「我想了解藝術」時,動人心魄的作品信息便呈到面前。

  藝術百科展現真實之美

有一句俗話這樣說: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話糙理不糙,當人們渴望用藝術澆灌靈魂時,如果遲遲得不到優質作品的滿足,自然劣質的、虛假的便會趁虛而入。百度百科最初建設藝術百科的初衷,也是抱著去偽存真的目的。

曾有藝術家表示,自己的真跡作品「甲午年」在還沒有正式銷售的情況下,在網上就已經出現了名為「甲午年」的仿製作品。而這樣的情況並不鮮見,魔已經高了一尺,道必須要高一丈。在網際網路上,每天有數百萬人通過百度搜索有關藝術家、藝術作品的信息,這已經是人們獲取相關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在這時候,權威不應該躲,而是搶先佔領。

百度百科和權威藝術界的合作非常匹配,一方是掌握網際網路入口的流量大戶、另一方則是藝術權威信息的終極機構,藝術百科搭建了一個用戶和藝術家的溝通橋梁。鑑於藝術類信息的專業性,當眾多藝術類權威協會機構、藝術院校、學術期刊加入到百科詞條的編纂中時,散發出的能量十分驚人,更權威的藝術百科帶給網際網路的,是最終邪不勝正、偽不勝真的正能量案例。

藝術百科追逐夢想之美

既然藝術百科在網際網路上誕生,那必然不會落入到「孤芳自賞」的尷尬中,權威、真實、優質的藝術品信息的呈現固然重要,但用戶的積極參與才算完美。畢竟,藝術無止境,一切與人性相關,一切都在隨著時間而生長,作為「開源平臺」,百度百科藝術百科提供土壤和肥料,用戶可以播撒夢想的種子。

文藝百科將給網友提供一個自由投稿的通道,可以將自己的一些展覽或者作品定期投稿,一旦評估可用,就可以在藝術百科平臺免費發布,進入億萬網民的視線當中。相比起傳統的藝術家壁壘森嚴的上升通道,文藝百科顯然更快、更直接,也更加的公平公正。以大眾審美檢驗大眾藝術,讓網民和藝術家的直接溝通,讓藝術作品自己發聲,每一個創造美的瞬間都不會被埋沒。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但這並不能阻擋人類天性中追逐終極答案的渴望,在科學技術仍不能滿足我們對知識的全部渴望、而神棍大師們又被人們戳破的現代社會中,藝術,似乎成了我們謀求與未知世界談談的最佳路徑。

在百度百科藝術百科上線之後,藝術領域「連接人與服務」變得更加真實,這一「文藝伊甸園」不僅能夠幫助人們建立與藝術交錯的人生、讓生活中充斥美好的靈感,更展現出激發創新、哺育人類高雅靈魂的潛力。

相關焦點

  • 百度百科啟動「螢火蟲計劃」 打造首個基於網際網路百科的公益平臺
    (原標題:百度百科啟動「螢火蟲計劃」 打造首個基於網際網路百科的公益平臺)
  • 比百度百科靠譜的維基百科
    甚至有研究表明,維基百科的準確性同大英百科旗鼓相當。然而,維基百科在中國並不如它的競爭對手百度百科流行。同樣是在線百科全書,那麼讓我們來看看百度百科和在中國以外的世界早已家喻戶曉的維基百科有何不同,也看看一本自由、準確的在線百科全書該是如何編寫的。維基百科創立於2001年,定位為「自由的百科全書」,而百度百科創立於2006年,目標是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全書」。
  • 百度百科 啟動「螢火蟲計劃」
    原標題:百度百科 啟動「螢火蟲計劃」法制晚報訊(記者 王伶玲) 本周一,由百度百科打造的大型公益項目「螢火蟲計劃」啟動,該計劃旨在用百度百科的優質內容+網際網路技術打破地域因素帶來的信息不平等,為貧困地區的孩子提供新的、持續的知識獲取途徑。
  • 盡顯剪紙藝術魅力 百度百科舉辦剪紙非遺體驗活動
    7月30日,百度百科在北京舉辦了「點亮非遺第八期——剪紙」體驗活動。活動邀請了「蔚縣剪紙」非遺傳承人、剪紙藝術家周淑英,現場講解剪紙知識並演示剪紙藝術技巧。活動中,百度百科攜手非遺傳承人,將此次活動所有門票收入以及周淑英一幅價值數萬元的剪紙作品,全部捐給了北京彩虹橋慈善基金會,用於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的救助治療,幫助他們恢復健康更好成長。作為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剪紙不僅具有廣泛的民眾基礎,更是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 百度百科用「實時直播」敘事 一場破局傳統靜態百科的革命
    百科詞條變成了傳達當下真實世界狀況的媒介。  百度百科將此定義為「百科我在場」直播項目,實則可以理解為百度百科在打造富媒體百科全書上邁出了堅實一步,突破傳統的百科全書形式,在數字世界打造出一場科幻色彩濃鬱的視頻真人秀。
  • 詞條總量遠超英文維基百科,百度百科打造最大中文百科全書
    2019年過去,百度百科顯示其收錄的詞條正式邁過1600萬大關,達到1640萬條。相較之下,維基百科英文版收錄590餘萬個詞條,中文版僅收錄近108萬詞條,在單一語言詞條總量方面,百度百科已大幅領先維基百科,是後者的近3倍。作為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全書,百度百科創造了一個涵蓋各領域知識的中文信息收集平臺,滿足各行各業人們對知識的需求。
  • 加速人格化,百度百科掀起「造星」運動
    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重構了知識傳播的渠道,但面對海量真假難辨、缺乏營養的信息,人們對真正有價值的知識反而更加渴求。12月8日,百度知識垂類總經理阮瑜在「百度百科史記2020·微光年度論壇」上透露,截至目前,百度百科覆蓋2100萬詞條,每天滿足4億次知識搜索需求。
  • 百度百科人物詞條怎麼創建容易通過審核
    在當今網絡時代,各行各業的的明星在百度上一搜索就能顯示出來,他們在社會有著自己的價值,以及影響力。隨著當今社會生活多元化發展,除明星之外,了解各行業的權威名人,也逐漸成為人們的迫切需求。而對於各行業領軍人物來說,利用網際網路通道打造個人品牌是實現全面傳播的必經途徑。很多在行業內有一定影響力的人員都希望在百度百科創建個人詞條,從而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自己。
  • 百度百科推「螢火蟲計劃」公益行動 王珞丹任大使
    由百度百科打造的大型公益項目「螢火蟲計劃」在京啟動,著名演員王珞丹作為百度百科「螢火蟲計劃」的公益大使。   據介紹,百度百科螢火蟲計劃旨在用百度百科的優質內容+網際網路技術打破地域因素帶來的信息不平等,為貧困地區的孩子提供新的、持續的知識獲取途徑。        9月的首次活動將發動百度百科全國的數百位校園用戶,將內置了百度百科VR博物館的硬體設備贈送給全國邊遠地區學校,讓這些學校的學生可以通過VR眼鏡「實地參觀」數十所著名博物館。
  • 百度百科航拍園林博物館 開啟智慧園林新篇章
    輕點滑鼠,就可以以航拍視角縱覽最美的園林美景,無論是「人間孤本」揚州片石山房,還是京城之冠的半畝軒榭假山,鷹山為背景的塔影別苑,都生動地盡收眼底,還有文字描述和語音解說,如今在百度百科,可以這樣逛園林!   在園博館獨立運行一周年的發布會上,和網際網路公司百度的合作,格外引人矚目。
  • 百度百科泛知識領域布局:視頻化、人格化、服務化
    顯然,在網際網路下半場,尋求娛樂和有價值信息兩種需求正在分道揚鑣。網際網路內容產業的發展特色,是「打江山易,守江山難」,以「趕時髦」的內容吸引用戶的難度並不算高,但是保持長久的高水平、權威內容卻不容易,內容平臺也是潮起潮落,但是在泥沙聚下的行業生態中,為何百度百科自從建立起,能夠始終如一,持續為用戶分享權威的內容?
  • 百度百科如何使用公元紀年法
    百度百科中的默認紀年法為公元紀年法。  寫年份時請在年份後加上「年」字,避免與其他數字混淆。  陳述歷史事實時可使用當時當地的紀年法,在括號中標記公元紀年(如「秦孝公十三年(前349年)」);非特指年份的某時代、某年間等,無需標記公元紀年(如「嘉靖年間」)。  連接兩個年份時,請使用「—」符號。不要使用其他符號。
  • 百度百科將與西班牙合作打造大型數字博物館
    百度百科6日稱,2018年將與西班牙合作打造大型數字博物館「聖地牙哥之路」。   百度副總裁沈抖稱,此舉旨在通過人工智慧創新文化傳播方式,將西班牙文化傳遞給中國民眾。   此前,百度百科曾於2017年底與高迪亞太研究中心合作,上線了全球首家高迪數字博物館,向用戶呈現西班牙著名建築師安東尼·高迪的重要作品。
  • 百度百科詞條被重新編輯涉名譽侵權 百度被判擔責
    據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官方微博21日消息,網友編輯百度百科詞條涉名譽侵權,百度被判承擔民事責任。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官方微博截圖  據了解,因認為百度用戶在「百度百科」上對其已故父親詞條的編輯行為侵犯其父名譽,原告趙某某遂將平臺方百度公司訴至北京網際網路法院,要求判令提供侵權人信息
  • 首輪「百度百科詞條編輯」課程結業
    隨著百度百科牽手湖南大學開設的文化素質新模式課程「百度百科詞條編輯」課程的結業,首批「百度百科知識先鋒」誕生了。  自2010年9月開課起,「百度百科詞條編輯」課堂已培育了數十位來自湖南大學不同院系、不同年級「知識先鋒」。
  • 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2.0全面升級:助力博物館完成數位化蓄能
    為了擺脫文博行業的困局,助力博物館實現產業復甦,同時也著眼於博物館更好地打造文博品牌文化,百度百科從2月底開始,就開啟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博物館直播活動,涵蓋了包含西班牙、荷蘭、日本、澳洲、瑞典、中國在內的6個國家14個博物館,直播累計已經覆蓋近千萬用戶,百度百科把這個項目命名為《行走的文明》。
  • 百度百科秒更「互動百科」詞條 它是這樣回應的
    新浪科技訊 3月15日晚間消息,央視315晚會今日曝光了互動百科收錢定製虛假詞條,其後百度百科、搜狗百科和360百科等先後出現聲明,聲稱自己並無任何收費代編服務。百度百科還回應了關於「互動百科」詞條被更新的情況。
  • 百度百科如何使用半角的字母與數字
    百度百科是百度為網友提供的信息存儲空間,是一部內容開放、自由的網絡百科全書。  百度百科本著平等、協作、分享、自由的網際網路精神,提倡網絡面前人人平等,所有人共同協作編寫百科全書,讓知識在一定的技術規則和文化脈絡下得以不斷組合和拓展。為用戶提供一個創造性的網絡平臺,強調用戶的參與和奉獻精神,充分調動網際網路所有用戶的力量,匯聚上億用戶的頭腦智慧,積極進行交流和分享,同時實現與搜尋引擎的完美結合,從不同的層次上滿足用戶對信息的需求。
  • 百度百科「史記·2014」盛典:全民參與寫史
    百度知識產品負責人侯建彬表示:「能在史書上留下隻言片語的一定是歷史上重要的人物或事件,同樣,能在百度百科上被收錄的詞條,也一定具備極強的影響力。依託全球最大的中文網絡『百科全書』、影響最廣的網際網路知識平臺,百度百科史記展現出億萬網友的年度智慧結晶,也反映了全年的關注熱點走向。」
  • 百度百科啟動「螢火蟲計劃」:用最創新的技術把知識帶給最需要的學生
    8月22日,百度百科攜手著名演員王珞丹發布大型公益項目「螢火蟲計劃」,該計劃將通過百度百科平臺優質內容+網際網路技術,打破地域因素帶來的信息不平等,為貧困地區的孩子提供新的、持續的知識獲取途徑。首次活動將向各地貧困學校贈送VR博物館設備,每套設備內含28家VR博物館內容,讓貧困地區學生足不出戶即可通過VR眼鏡「參觀」數十家著名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