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推出的《和田玉》標準,中將和田玉的概念作了修訂:「和田玉是由自然界產出的,主要礦物組成為透閃石、陽起石,具有美觀、耐久、稀少性和工藝價值的礦物集合體」。
新規模糊了產地的因素,將以透閃石成分為主的玉石全部納入了「和田玉」的概念中。而在世界範圍內,含有相同成分的材質產地很多,幾乎各大洲都有分布。而且目前北美洲和大洋洲的也已經在開採利用,只是以碧玉為主,且整體質量不佳,尚未大量進入我國。
而就國內來說,大大小小的和田玉產地已經統計的就達20多處。從最西部的新疆到東邊的臺灣島,從北部的黑龍江到南部的廣西,都發現了玉石資源,只是部分因為透閃石含量偏低(低於90%),品質太差,或者開採較晚,不被市場廣泛的認可和接受。
如此一來,無論哪兒產的玉料,不管質量品質如何,只要符合國家標準,都可以在鑑定證書上光明正大的寫上和田玉。所以,你買的「和田玉」,可能跟新疆和田這個地方一點關係都沒有。
和田玉的產地雖多,但質量層次不齊。而且由於玉料的產地,與玉料的品質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一些以次充好、染色造假的亂象自然也就層出不窮。
根據目前市場上流通的主要玉料來看,它們主要集中來自於新疆、青海、岫巖、俄羅斯、韓國五大產地。儘管這五個產地的玉料都有好有壞,但總體而言,新疆和田產的料整體品質依然是最好的,其它地區各有其特點。
具體來說,新疆是我國軟玉礦最多的地方,而且玉石的產狀從子料、山料到山流水、戈壁料都很齊全。子料是新疆和田玉最具代表性品種,大多數塊度較小,皮比較薄,最優質的玉料往往在這類玉中。山料中也不乏玉質細潤的,95于田料被已成業界的傳奇。
其次青海也是國內和田的重要產地,主要以山料為主,也有一部分山流水料。青海料的最為重要的特點就是料上普遍有水線,且透明度較高。就玉石品質來說,青海玉總體比和田料差,其玉料的結構顆粒較粗,但比較均勻,且質地不夠細膩而略顯「嫩」。但是有2008年奧運會「金鑲玉」獎牌的加持,其在市場上的知名度和認可度是比較好的。
遼寧岫巖的「河磨玉」是國內另一大優質的和田玉品種,使用歷史可以追到6000多年前的紅山文化,後來由於歷史原因而被淹沒,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在修鐵路、挖河採金的過程中被再次發掘,目前在國內市場上知名度偏低。
河磨玉最大的特點是以黃綠色、綠色為主,幾乎見不到白玉,這在很長時間內也影響了市場對河磨玉的關注。從玉質上來說,河磨玉玉質細膩,尤其是一些好的「析木料」和完全可以媲美優質和田玉。
俄羅斯產的和田玉是目前國內市場上比較受歡迎的玉料。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產自於俄羅斯境內的玉料進入中國,最初因為其較低的價格和較高的品質而受到市場的青睞,逐漸在國內的玉器市場上佔據了較大的比例。
俄料的白玉白度高,整體細膩度也比青海料好,而且也有大批帶皮色的子料,目前在國內市場上處於中高端的位置。但俄料也有自身的缺點——多數玉料偏幹油性不足,不如和田子料的手感油潤。
韓國玉大約要在2008年以後才大量進入國內,目前其在國內市場上也佔據了較大的份額。當時由於玉雕市場處於快速上升階段,新疆料和俄料價格也隨之高漲,與和田玉十分相像的韓料被玉商以低廉的價格引入國內,很快的佔領了低端市場,成為不可忽視的存在。
韓國透閃石的產地位於朝鮮半島南部的春川地區,所產的閃石玉均為山料,目前尚未有山流水及子料出現。韓料整體質地差且顏色偏黃,常常以低端產品出現在市場上。鎮平玉雕市場上批量的低端把件、玉牌基本都是韓料。但其實韓料中也有部分品質較好的,只是被當做其他價格較高的料賣了。
了解並記住各個產地玉料的特徵,可以很好地幫助大家在拿到一件玉器時推測出玉料的產地,更好地判斷其市場價格是否合理。
以上就是本次推送的內容,感謝閱讀。
這裡是玉樂家,喜歡可以關注此號,更多玉文化知識和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