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禪茶文化有限公司經營的犛牛角梳
本網記者 宋芳科 文/圖
「你們農信社真是及時雨!」見到夏河縣農信社理事長柳如飛,夏河海明禪茶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馬福海笑著歡迎,並表示夏河縣農信社就是及時雨。
馬福海說,他們公司和夏河縣農信社合作多年,一直都很默契,也很愉快。2018年12月,通過夏河縣農信社推薦,他們又申請特色產業貸貸款1000萬元,發展民族特色產業,吸引農牧民就近務工,學好一門手藝穩定就業。
甘南大草原,犛牛被譽為「高原之舟」,馬福海便通過打造犛牛角梳來發展民族特色產業。
犛牛角梳加工車間
柳如飛表示,民族特色產品在甘南有深厚的群眾基礎,也受到廣大遊客的青睞。馬福海先生的公司有一部分業務就涉及民族特色產業。他們通過考察了解到,犛牛角梳加工車間有12名工人實現穩定就業,而且學到了一門手藝。同時,該公司還有其它手工民俗產品,需要農牧民在家加工完成,然後按件獲取勞動報酬。基於此,夏河縣農信社通過特色產業貸為該公司貸款1000萬元,以此助推夏河縣脫貧攻堅和民族特色產品發展。
「有了這筆貸款,我們的流動資金充裕了,我們又騰出手來發展電商,打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全力推介甘南全域旅遊和特色產品。」馬福海說,現在企業運行的很好,農信社總是在他最需要的時候幫忙,有種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感覺,所以他一定會誠信經營,珍惜信用實現雙贏。
諾爾丹野外營地
走進桑科草原深處,諾爾丹戶外營地如一顆綠色寶石鑲嵌在草原上。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這裡還有一間藏毯工坊,用草原上的犛牛毛加工成特色面料。
工坊負責人說,他們的面料都是手工加工,最能體現民族特色,特別受外國人的青睞,已出口多個國家。
夏河縣農信社桑科信用社負責人交巴傑說,為了幫助企業擴大規模,帶動甘南特色民俗產品走出去,夏河縣農信社為該企業發放300萬元特色產業貸款。特別是今年受疫情影響,一些文旅項目還在恢復之中,這筆錢可以幫助企業共渡難關,留著青山在,將來一定會有更好的發展前途。
柳如飛說,夏河縣農信社在草原上生長,與農牧民群眾相濡以沫,與工商企業共榮共生。多年的實踐表明,夏河縣農信社的客戶信用良好,值得信賴。草原上很多牧場,很多牧家樂都有信合的貸款支持,雖然金額不大,但寄託著每一個奮鬥者的夢想,所以他們會用心、用情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助力農牧民群眾的小康夢想。
工坊用犛牛毛生產的特色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