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水域中釣魚玩的是一種心境,可以不必太在乎漁獲量,只要有舒適的環境便是一種享受。在黑坑釣魚更多是對釣技的磨練和追求,因此黑坑中的釣魚高手不計其數。對於一個初入黑坑的釣魚人來說,儘快通過學習和摸索提升釣技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黑坑釣魚的過程中卻非常容易受到其他釣魚人的誤導,一旦走向錯誤的方向,就勢必會事倍功半,甚至還要走很多彎路。今天我就來列舉四個典型的誤區,望廣大釣魚人少走彎路。
誤區一:追求飛磕飛抄
飛磕是指在中魚之後不使用抄網抄魚,而是將魚直接飛出水面使用擋針摘鉤。飛抄也是在中魚之後將魚飛出水面,然後用短柄抄網接住從空中飛來的魚,最後再手動摘鉤。飛磕與飛抄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節省時間,因此省略了遛魚的過程。
從表面上來看,飛磕與飛抄不僅能夠節省大量的時間,讓垂釣的效率變得更高,而且飛磕和飛抄還十分博人眼球,因此很多人都會覺得那些經常飛磕、飛抄的人都是釣魚高手,於是盲目的去模仿。
其實飛磕與飛抄釣法只有在魚情極佳,魚的密度極高的情況下才能夠使用。也正是因為魚的密度極高,魚吞餌會非常果斷,所以搭配大號的線組使用飛磕、飛抄釣法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如果魚的密度沒有達到極高的程度,釣魚人又強行要使用飛磕、飛抄釣法,就勢必會因為線組太粗造成擋口,此時飛磕、飛抄雖然能夠節省時間,但是中魚的概率會更低,所以使用飛磕、飛抄釣法不僅不能提升漁獲量,反而會釣得更少。
誤區二:追求高中魚率
很多釣魚初學者總是在追求高中魚率,由於在自然水域中小雜魚數量較多,很多釣魚人都深受其害,浮漂頻繁出現信號但是抬竿卻不中魚,於是來到黑坑中之後便幻想著能夠有很高的中魚率,其實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
如今很多黑坑中也有大量的小雜魚,同樣會出現空竿現象,再加上黑坑中還可能存在回鍋魚和老滑魚,這也是產生空竿的重要原因。如果盲目的追求高中魚率勢必會出現調釣過於遲鈍的情況,這樣一來中魚的機會也會大減。其實適量的空竿並不是一件壞事,它能夠讓釣魚人保持很高的換餌頻率,對誘魚和留魚起到很大的幫助。相反,如果過於追求高中魚率,抬竿換餌的頻率就會減慢,魚口也會越來越慢。
誤區三:追求低切線率
切線率低在任何時候看來都是有百利無一害的事情,但是在黑坑垂釣中如果過度地追求低切線率卻並不是一件好事。由於黑坑的水質較差,而且水域面積較小,水中的含氧量偏低,再加上回鍋魚的警惕性較高,因此魚吃餌的動作很輕。如果釣魚人盲目追求低切線率,使用大號的線組,就很容易導致魚吞餌不順,所以只有在魚口正常的情況下才能適當加大線組,而不是為了實現零切線使用過大的線組。
在一些極端的魚情之下,必須使用非常細的線組進行垂釣,因為魚口已經輕到極致。一旦遇到這樣的魚情想要降低切線的概率就只能依靠釣魚人自身的基本功,基本功紮實的釣魚人即便使用了細線組也依然能夠將切線率控制在很低的範圍內,但是如果釣魚人的基本功太差又面必須使用細線組的魚情,切線率自然就會高很多了。
誤區四:餌料配方複雜
我們經常能夠看到電視節目中,那些釣魚大師在黑坑釣魚時會使用非常複雜的餌料配方,例如某餌料加50%、某餌料加30%,某小藥2毫升、某小藥5滴……釣一場魚需要用到四五種餌料以及七八種小藥。
很負責任的說,當餌料的配方超過3種的時候就已經沒有必要了,多加的餌料其實並沒有起到任何實質性的作用,而小藥種類過多甚至還會產生負面影響。其實使用一款基礎餌就足夠了,在一份基礎餌裡加入適量的狀態餌,如果是垂釣生口魚可添加2到3種小藥。例如在黑坑垂釣鯉魚時,使用基礎餌就是小黃面,小藥可以添加果酸、黑糖和大麥紅薯膏三種。一款基礎餌加2到3種小藥,這樣的開餌思路足以應對黑坑正釣搶魚。
不僅是垂釣生口魚的餌料配方可以簡化,偷驢垂釣回鍋魚的餌料配方就更應該簡化,因為回鍋魚會開始害怕小藥和商品餌的香味,所以垂釣回鍋魚應該儘量避免使用小藥,並且使用味道清淡的飼料進行垂釣,這樣一來餌料的配方就更加簡單了。
總結:黑坑釣魚必須注重細節
有一些釣魚人總是把黑坑釣魚想得非常簡單,他們認為黑坑裡的魚很多所以即便是不太精通釣魚的人也能釣到很多。其實黑坑釣魚對細節的要求非常高,能夠在黑坑中爆護不僅僅只是坐上了一個好的釣位這麼簡單,任何一個細節的疏忽都會讓漁獲量減少。所以想要在黑坑中取得滿意的戰績,必須注重每一個細節,儘量將每一個細節都做到近乎完美,只有這樣才能在黑坑垂釣中成為常勝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