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中國·張家界第四屆國際旅遊詩歌節在張家界市舉行。
開幕式上,武陵源、天門山等十大景區景點和文旅企業被授予國際旅遊詩歌採風創作基地。
本屆詩歌節以「仙境張家界 詩約全世界」為主題,將舉行六大主題活動。
紅網時刻新聞12月9日訊(記者 胡邦建 夏君香 通訊員 王成均)仙境張家界,詩約全世界。12月9日,中國·張家界第四屆國際旅遊詩歌節在張家界市舉行,一場以詩點亮疫情旅遊復甦的文旅盛宴拉開大幕。
本屆詩歌節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作家協會、《詩刊》社、湖南省文聯、中共張家界市委、張家界市人民政府指導,湖南省詩歌學會、中共張家界市委宣傳部、張家界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張家界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主辦,張家界市國際旅遊詩歌協會、張家界詩歌學會、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張家界廣播電視臺承辦。
湖南省第十屆政協副主席、省文聯原主席、著名作家、詩人譚仲池宣布活動開幕。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原教科文衛委主任、省詩歌學會會長梁爾源,湖南省文聯副主席張純,張家界市副市長歐陽斌等在開幕式上致辭。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張家界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胡丘陵宣讀《關於授予武陵源核心景區、天門山景區等十家景區、景點和文旅企業為張家界市國際旅遊詩歌協會採風創作基地的決定》,張家界市委副書記劉紹建、中國詩歌學會負責人王山等為武陵源、天門山等十大景區景點和文旅企業授予國際旅遊詩歌採風創作基地。開幕式由張家界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郭天保主持。
六大主題活動 呈現文旅融合特色
張家界擁有武陵源、天門山、張家界大峽谷、寶峰湖、黃龍洞等景區,是世界知名的國際旅遊目的地。自2017年至今,張家界已舉辦四屆國際旅遊詩歌節,邀請了國內外、省內外的知名學者、詩人齊聚一堂共襄盛舉、共享詩歌盛宴。
張家界市文聯名譽主席、一級調研員、張家界市國際旅遊詩歌協會主席劉曉平介紹,連續四屆的國際旅遊詩歌節始終將人民、詩歌、旅遊、國際四個元素有機結合,面向國內外開展了「我為美麗寫首詩」的徵集活動。本屆詩歌節徵稿近3個月,共徵集26789首作品。
本屆詩歌節將舉行中國·張家界第四屆國際旅遊詩歌節開幕式、旅遊詩歌主旨演講、行與吟——劉年詩歌研討會、張家界與鶴壁文化旅遊對話交流活動、「行吟中國」旅遊詩歌之夜暨頒獎典禮、與會詩人張家界景區採風創作等六大主題活動。
主旨演講+詩歌研討會 為旅遊鑄魂
疫情過後,詩歌如何點亮人類希望的燈,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為旅遊鑄魂。開幕式之後,國際旅遊詩歌主旨演講舉行。中外詩人、學者王家新、楊克、趙振江、娜斯佳(俄羅斯)、譚五昌、羅鹿鳴、劉合軍、廖志理以「中國新詩山水詩歌面面觀」為主題,發表主題演講,探討後疫情時代文藝生態的審美趨向。
當天下午,還舉行了「行與吟——劉年詩歌研討會」。劉年是湖南湘西人,行走、流浪、讀詩、寫詩貫徹他的人生。多情的大地和生命的卑微,構成他豐富的詩歌意象。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曆程賜予劉年生活的出彩的舞臺。研討會上,吉首大學教授、原副書記張建永,湖南省文聯文藝論壇編輯部副主任佘曄,《詩刊》編輯、著名詩人聶權,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副研究員、博士胡豔琳等8位專家、學者作了精彩發言。
詩歌節期間,還將舉行張家界與鶴壁文化旅遊對話交流活動,兩地將圍繞「淇河對話武陵,詩歌牽手山水」主題,分別就旅遊文化發展進行交流。12月9日晚,舉行「行吟中國」旅遊詩歌之夜暨頒獎典禮。同時,還將組織詩歌愛好者們深入張家界採風,創作一批旅遊詩歌,挖掘張家界旅遊詩歌現象的背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