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緣灣開發建設已經初具規模,圖為五緣帆船港。 (王協雲 攝)
一架廈門航空波音737-800飛機迎著海西的和風劃著漂亮的弧線從廈門高崎國際機場騰空起飛,執行廈門航點首度兩岸清明包機客運業務。4月4日下午1時左右,我們站在五緣灣濱海新落成的廈金航線海空聯運碼頭,掠過天空的銀燕轟鳴聲與身邊工地的打樁機氣壓聲交匯成一部雄渾的都市交響曲鼓動著我們的耳膜。從臺灣海峽湧來的漲潮的浪線一波波拍打著碼頭的駁岸,嬉鬧般圍著這座即將投用的兩岸客運交通新樞紐,竟讓人有了參與歡呼的感覺。
五緣灣,正在演繹著一場波瀾壯闊的時代正劇;五緣灣,正在成為連接兩岸產業鏈條構建集聚效應的「窪地」。今日的五緣灣,正以超乎常人想像的速度大跨步地飛躍和發展。廈門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五緣灣工程現場指揮部副指揮長陳來源告訴記者,從2006年12月正式進入道路橋梁、市政管線、綠化景觀等基礎設施及第一批帶動性項目建設以來,五緣灣整個項目已經粗具規模,區內骨幹路基本上都已修通,景觀建設也已成形。我們走在雨後鬆軟的新填地上,碧藍如洗的天空飄著大團大團的雲朵,與銀光閃閃的海面融為一體。婆娑的臺灣相思樹沿著海岸線延綿不絕。遠處的鐘宅村由閩南古屋組成的天際線默讀著600年歲月穿針走線的回聲,望盡歷史與現實的邊界,新一輪跨越式發展賦予了太多的光榮與夢想,昔日的漁村海灣在林立的塔吊映襯下,承接了新的歷史使命,終於有了她新的名字——五緣灣。據陳來源介紹,作為五緣灣的首批帶動項目,五緣灣特色商業街早在去年五一期間就正式對外營業;一期夜景工程已全部完成;佔地1.5萬平方米的運動館已經建成,營運中心1號寫字樓已建成投入使用;總面積85公頃的溼地公園與水榭酒樓也在去年「9·8」正式開業,外灣木棧道已建成,內灣木棧道觀光帶正在緊張建設之中,今年「9·8」前有望全部完成。今年1月,五緣灣外灣和內灣又啟動了「炸礁清淤、退塘還海、兩岸造地」工程,意在通過人工治理,在內外兩灣各形成面積達1平方公裡的寬闊水面。隨著五緣灣內灣四座主橋在近期相繼完工,預計今年「五一」,灣內堤壩將被打開,市民將一覽「五橋映月」的廈門新景。
在廈門的城市發展歷史上,從沒有哪個區域像五緣灣那樣擁有如此大手筆的開發規模。從2005年12月至今一年多的時間裡,五緣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初步實現了五緣灣建設三步戰略的第一步「一年內基本形成框架」的目標。如此的恢弘氣勢與高速度的背後,是市委、市政府舉全市之力的大力推動。為了確保這一重大開發建設項目能夠順利進行,並保證一流的基礎設施和景觀環境,努力使這個「廈門新客廳」在市政設施、配套環境上達到最佳,項目預計總投入將超過100億元,創下了廈門城市區域開發的新記錄!就在一年多前,對大部分廈門人而言,這裡還是一片沉寂陌生的區域。就連陳來源也承認,2003年,當他們介入這個項目時,還只是把它看成是路橋公司一個新的業務增長點,也就是「適合做房地產項目的好地塊」。今天,當他作為廈門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五緣灣工程現場指揮部副指揮長,回望昔日的五緣灣和自己過去的想法時,最有感觸的不是五緣灣面貌的變遷,而是訝異於短短3年間五緣灣建設開發理念的巨大飛躍。歲序乙酉,海西雄略,忝列國策,鷺水閩山,虎嘯風生。省委常委、市委書記何立峰,在到任的第二個月就來到五緣灣調研,他要求相關部門要按照「先謀後動,動則要快,動則必成」的原則,搶抓機遇,拔新領異,重點推進這一項目。作為代建單位的路橋公司立即拿出規劃方案,並通過廈門人居環境展向公眾展示,在廣泛徵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不斷修改和完善。僅僅6個月,在2005年12月,特色商業街(一期)、溼地公園、營運中心1樓1館先後開工建設,目前這幾個項目都已基本建成投入使用。城市發展,造福人民。在五緣灣的最新規劃中,總人口規模約10萬人,住宅總面積達200萬平方米。五緣灣目前分為一個環灣中心區和七個功能區,即五通商務區、通嶼生態居住區、國際健康養生區、溫泉高尚居住區、鍾宅民俗旅遊區、墩上高尚居住區和軟體園區。根據建設時間表,五緣灣建設第一期為2005年3月—2006年12月,主要建設路網框架、環灣中心區、墩上居住區、五通商務區的基礎設施及公共配套。啟動片區內學校、醫院、變電站、垃圾轉運站、公廁、停車場、公交始末站等配套設施建設。第二期為2006年3月—2007年6月,進行軟體園區、溫泉居住區區內基礎設施及公共配套建設。第三期為2006年6月—2006年12月,進行健康養生區區內基礎設施及公共配套建設。第四期為2006年12月—2007年12月,進行通嶼生態居住區區內基礎設施及公共配套建設。第五期為2007年1月—2008年6月,進行鍾宅民俗旅遊區區內基礎設施及公共配套建設。五緣灣正在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重要一環。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李非教授的研究表明,兩岸經貿交流的內容不斷擴展和提升,以輕紡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已大批轉移到大陸,以石化為代表的資本密集型產業也正不斷跟進投資,更重要的是,以電子為代表的技術密集型產業也加速向大陸轉移。從這個層面觀察,五緣灣開發建設意義重大。它踩準了兩岸產業合作的脈動,增強了廈門經濟特區的優勢,增強了海峽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輻射功能,使廈門對臺的磁力加大了,磁場也擴大了。
走在五緣灣建設工地和鍾宅村民居街巷,你越加感受到廈門與臺灣的地緣、血緣、文緣、商緣、法緣的「五緣」關係。這處位於廈門島東北部,佔地12.56平方公裡,是廈門市惟一一塊集水景、溫泉、植被、溼地、海灣等多種自然景觀和資源於一身的區域,被臺灣媒體稱為「廈門最靠近臺灣的地方」。從「五緣灣大橋」望去,金門一葦可渡,也就在五緣灣大橋的南邊靠海一側,在灣內五座圓拱形大橋上馬建設的同時,總航程17.79公裡、水深4米、寬200米的廈金航線「第二航道」——廈門五通至金門水頭航道也在這塊自古以來就與對岸有著密切交往的海港邊緊鑼密鼓地建設著。今年2月2日,廈門「五緣輪」和金門「泉州輪」分別從廈門五通海空聯運碼頭和金門水頭碼頭相對開出,試航成功。由廈門至金門,由金門至廈門,只用了短短20分鐘,把原廈金航線航程時間縮短了一半多。五通碼頭距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只有7公裡,對於下船後想去廈門以外地方的臺胞來說,只需訂一張聯票,就可以實現無縫對接的海空聯運。放在海峽西岸如虹的發展氣勢中,我們看到,從「鍾宅灣」到「五緣灣」,變化的不僅僅是名字,更是一種視野的放大和內涵的提升。五緣灣還在建造四座拱橋,四座新橋借鑑第一座大橋「海上升明月」的設計思路,採用圓拱橋造型,建成後將形成灣內五座圓拱橋一線排開的恢弘氣勢,創造海灣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橫臥碧波的五座圓拱大橋將成為新城區內灣的醒目標誌,五座拱橋與其倒影構成「五圓」,諧音「五緣」,又意合「五緣六求」的「五緣」,寓意海峽兩岸盼團圓以及五緣灣註定是一個與海峽、與對岸有著不解之緣的地方。歷史機遇的契合看似奇妙和巧合,卻是特區建設者不輟努力的結果。呼應海西戰略的構想,廈門在紮實推進新一輪跨越式發展的過程中,力求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在五緣灣南部,總建築面積約40萬平方米,由10幢高層寫字樓和1幢運動館組成的五緣灣營運中心已經初現雛形。去年7月,參加市委工作會議的代表到五緣灣考察學習,在點評建設五緣灣商務營運中心對廈門發展的意義時,省委常委、市委書記何立峰這樣說,建設商務營運中心,第一是城市建設的需要,建成後將集中展現海峽西岸城市建設群的形象;第二是廈門今後發展的需要。這一建設理念,緣於已經得到蓬勃發展的樓宇經濟現象,它的建設將使加快工業發展的廈門在海峽西岸經濟區更好地承擔起企業發展所需銷售、網絡、資金等服務的輻射功能。除了作為啟動項目、一期已經建成的特色商業街外,五緣灣陸續開發建設的項目還有臨海觀光帶景觀、環灣路觀光車道、通嶼溼地公園、五通商務區寫字樓、體育館等以及周邊的金山財富商務廣場、五緣灣營運中心和湖裡高新技術園區等。溼地公園有半個鼓浪嶼大小,整個五緣灣面積相當於廈門全島的十分之一……沿9公裡多長的環灣路走一圈,只見焊光閃閃、鋼管林立,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壓路機穿梭往來、一派繁忙。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五緣灣猶如一位散發著無窮魅力的少女,正逐漸揭開她神秘的面紗。潮起潮落間,建設者揮灑汗水,正一天天地使藍圖和憧憬變成現實:海市宵燈、帆影歸航、漁家晚歌、畲情餘韻、簷影映水、水上閒情……一幅幅充滿意境的畫面離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越來越近了。「廈門新客廳」、「閩南新商埠」、「海西新明珠」……五緣灣,正成為廈門新一輪跨越式發展的亮點,正成為一種現代城市發展和時尚新生活的形象代言,正以其強大的輻射力和聚合力,成為城市經濟圈的重要連接點,為廈門邁向海峽西岸重要中心城市注入強勁的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