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初次介入藝術品收藏的愛好者來說,面對眾多風格、眾多題材、眾多藝術家的作品,到底先收藏誰的?如何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使自己的收藏,既達到審美、欣賞,又能夠保值、增值的作用?選擇好適合自己的收藏方式格外重要。本期向讀者介紹幾種藝術收藏的類型,僅供參考。
娛樂性收藏
選擇娛樂性收藏的人,主要是因為對某種題材、某種表現方式有獨特的興趣,一般不去管它的藝術地位如何,只要喜歡而且價格承受得起,即可擁為己有。這類收藏,若注意題材成系統,也可以有較大幅度的增值。
增值性收藏
以這種方式介入藝術市場的人最多,在喜歡、愛好的同時,把閒置的資金用於收藏,使之增值。增值性收藏要求必須熟悉所購藏品的市場覆蓋面、藝術家的個人經歷和學術地位、整個市場的差價,以及這類藝術品的主要消費層次。必須要說明的是,增值的藝術品未必學術地位就高,而學術地位高的藝術品則一定會增值。
熱點性收藏
這類收藏目前在中國比較火爆,比如油畫《毛主席去安源》,可謂這種熱點性收藏的典型。近年來,中國內地拍賣行也主要抓這種作品來提升其熱點。這類收藏就增值來說比較冒險,一般學術地位和藝術技巧並不高,主要是因為其所凝聚的特定歷史事件和政治焦點為人們所關注,一旦這些不再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時,它的價值支撐點便將不復存在。
學術性收藏
真正的藝術市場的成熟應該以學術性收藏為核心,但它必須有一系列的社會機制來加以保證。現在所說的學術性收藏,只是指那些在當代中國美術發展史中起到推動作用的重要的美術作品。由於這類作品學術品位高,且圈外人難以理解或看不懂,因此在市場上難有銷路。但從長遠來看,這類作品一旦市場發育成熟,一定會以驚人的增長額度飆升。
上述諸種收藏,既可以統一,也可以相互無關。一般說來,目前中國內地的藝術市場,價位較易上揚的是那些學術品位和大眾接受的程度成正比的作品,如傅抱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