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1 22:2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新盛鎮銀杏村
位於明月山·百裡竹海景區北端
是一個藏於群山深處的靜美古村落
村落的歷史雖無準確記錄
但村內有獨具特色的自然生態
和淳樸古雅的民俗民風
以及多處保存完好的老院子
今日
跟著柚小妹走進其中
一起感受歲月的悠長
走進這個翠竹環繞的銀杏村
映入眼帘的是一條
穿林漫石、流水淙淙的山溪
山溪兩側則是浩瀚無際的竹海
翠竹搖曳掩映著桃紅李白的山村小院
零星點綴的千年古銀杏樹
散發著陣陣迷人清香
遠方來的客人將之稱為「世外桃源」
新盛鎮銀杏村。
千百年來
這座遠離城市喧囂的傳統村落
獨守著一份寧靜
訴說著歲月滄桑
村域內,農房與稻田相間
層層梯田與平壩輝映,青山環抱,雞犬相聞,田園風光絕美。一條鄉村公路穿村而過,盤繞山嶺,隨之行進,山、水、林、田、路、院盡收眼底。這裡的稻田呈階梯式自然布局,獨具山區的韻律,與田野裡色彩繽紛的植被,共同繪就美麗宜居的人文畫卷。
據當地老一輩人介紹,很早以前,銀杏村散居10多戶人家。他們依山傍水而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過著傳統村落生活。到了清康熙36年,有劉、鄧、唐、尹、文等姓氏從廣西、湖南移民來到銀杏村,從此一代代繁衍,人口銳增,增至目前的1948人。
新盛鎮銀杏村無人居住的老房子。
銀杏村原名白果壩
以18棵古銀杏樹聞名
村以樹為名
歷經數次改名和撤併
2016年正式命名為銀杏村
走在村內,還會時不時聽到這樣一首動聽的民謠:「白果壩來白果樹,白果人家家家富;屋後有片聚寶林,屋前有棵搖錢樹;竹成林來樹成蔭,白果人家笑盈盈;翠竹編成一片銀,白果樹下落黃金……」簡單易懂的歌詞透露著當地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銀杏樹的情懷。
新盛鎮銀杏村的老銀杏樹成為村民抹不去的鄉愁。
關於銀杏村的古銀杏樹,村內還流傳著不少傳說與動人故事。其中,歷史最為悠久的便是位於困牛坪的老屋脊銀杏樹,是當地聞名遐邇的風水寶樹,由於一根生五子,呈「五抱環」之勢,十分獨特,因此又被當地人稱為「五子登科」。
如今,這些古樹已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靚麗風景,被村民嚴格保護起來。春夏時銀杏枝繁葉茂,村裡老人、孩子在樹下乘涼、嬉戲;秋冬季果實纍纍,樹葉金黃、煞是好看。
新盛鎮銀杏村的老房子成為時光記憶。
銀杏村「兩山夾一壩」的地理形態,造就了村落聚集呈帶狀格局。這裡的房屋多為清代、現代建築,散落在山間河岸,大多人戶院前栽種銀杏樹、院後竹木成林。
在眾多老院子中
歷史悠久、規模龐大的
要數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
距今已有約240年歷史的"劉家大院"
劉家大院為西南地區傳統民居建築,依山傍水,院落布局呈四合院式,佔地2.5畝左右。從34步石梯沿梯而上,兩側是「犀牛望月」和「八仙過海」的閣樓,中間是長方形院壩。五間正屋,側房各三間。歷經近300年的風吹日曬,仍舊古樸典雅,雕梁畫棟。
如今,隨著時代變遷,劉家大院現保存較為完好的有正房和左側屋,右側屋3間房因無人居住破損較嚴重,而堂屋大門上殘留著的陰雕武將梁平木版年畫,還能依稀感受到大院曾經的熱鬧非凡。四合院的輪廊清晰可見,闡釋著「天人合一」的東方文化理念,有詩曰:「庭院不墨千秋畫,山水無言萬古琴。映院日月光輝裡,匠心獨運造化功。」
新盛鎮銀杏村劉家老院子的青瓦房。
此外,銀杏村還現存有北宋土法造紙古遺址、清乾隆年間指路碑、清光緒年間「樂善橋」指路碑、明代樂善橋、明代觀音橋、明代漫水橋、明清建築文家大院等眾多歷史文化遺蹟。其中,清光緒年間「樂善橋」指路碑和清乾隆年間指路碑,更是風格獨特,形似人形,指關進路,造型古樸。豐富的文物古蹟和風景名勝,體現出了銀杏村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隨著時代更迭
銀杏村獨具特色的文化遺產和歷史遺存在歲月的沉澱中從未湮滅,國家級非遺項目——梁平癩子鑼鼓等在這裡同樣傳承不絕,在沒有戰爭和匪患的歲月裡,獨享一份寧靜。
新盛鎮銀杏村老朝門留下時光的斑駁記憶。
而今,銀杏村森林面積佔88%,負氧離子含量極高,其優越的自然環境,古老的歷史文化,已成為該村對外的一張靚麗名片,銀杏村先後獲得了「天然氧吧基地」「全國生態文化村」「國家森林鄉村」「重慶市綠色村莊」等稱號。今年,該村更是入選首批重慶市傳統村落名錄。
這顆深藏於明月山中的綠色明珠
逐漸綻放出璀璨的光芒
吸引著無數人前往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文 梁平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陶開星 實習生 林波
圖 梁平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熊偉
部分圖片來自資料
責編 唐禕 審核 楊志
值班編委 陶斯軍
原標題:《梁平藏了一個淳樸而靜美的古村落,只一眼就讓人怦然心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