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球儀不再只是地球儀

2020-12-13 騰訊網

你們家裡有地球儀嗎?

印象中,有孩子的家庭,尤其是孩子已經上初中的家庭,好像都會在家中擺上一個地球儀,樣式多樣,但總體還是地球儀的形狀。

地球儀這種東西真的非常吸引學齡兒童的注意,激發他們的探索欲。

初中地理中地球和地球儀一節是中學生最喜歡的部分之一。過去,即將講到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地理老師會提前讓同學們自己買一個或者找一個地球儀預習一下,等到上課的那天,老師會拿著一個超大的地球儀進教室上課。

只是傳統的地球儀在課堂上的用處十分有限,放在講臺上展示,指幾下就可以放到一邊了。這麼看來,地球儀的展示作用更強一些,對學生來說可能自己看就行了,而在教室的教學上,可能需要更現代化的地球儀才能讓課堂更生動。

作為家具存在的地球儀應該是既能展現正常地球儀的模樣,在特殊的地形圖、分區的時候又能明顯地展示出來,在各種狀態下自由轉換的樣子。

十多年前,正是基於讓地理課堂更生動,讓地理老師更高效地講解地球相關的知識的意願,中教啟星從美國引進了數字星球系統。

我們當年成功拿到了這套系統的國際發明專利唯一授權,並迅速推廣應用到全國大部分中學課堂中。經過多年教學應用沉澱,已經在中國基礎教育地理學科教學應用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並被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認定為北京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

它外形看起來和地球儀很像,然而開機以後,能展示許多普通地球儀不能體現出的知識點。它通過國際先進的三維圖像處理平臺,結合精密光學技術,瞬間將圖片、視頻、動畫等多媒體資源展示於數位化球形投影屏幕上,動態立體的再現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現象與過程。

此外,這套系統能夠廣泛應用於中小學科學、地理、歷史等多學科教學和科普教育,滿足校內外教育教學多元化和個性化需求,促進教師教學觀念、手段和方法的更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

為了滿足新課標要求,適應教育教學需要,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原教育部教學儀器研究所)、中教啟星聯合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院的專家、北京市等多個省市地理教研員和一線優秀教師,成功開發完成基於「數字星球系統」的小學科學和初高中地理新課標同步課程資源。

數字星球系統除了為教師提供了大量課程資源、專題資源以及拓展資源外,還依託二次開發接口,提供了靈活簡便的以PowerPoint為基礎的模塊化、積件式的課程製作工具,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將各個知識點的球面圖像和動畫隨意插入到PPT課件的任何位置,輕鬆開發自己的課程,並實現與數字星球系統的完全交互與融合。

數字星球系統發展到現在,雖說已經引進多年,但其在地理教學應用中依然佔有重要地位。

中教啟星研發團隊根據目前教育技術的發展現狀,將數字星球系統與多種技術結合,實現了與寰宇地理VR教學系統、交互地圖教學系統等設備聯動教學,學生可以依託數字星球系統,通過虛擬實物、虛擬時空縮放和虛擬過程,模擬地形圖上不同地形部位及其變化、操作地形部位的平面與立體轉換、觀察不同地形部位視覺特徵、體會立體地形與平面地形圖之間的對應關係、說出不同地形部位在等高線圖上判斷依據。

可以形象地說,一套數字星球系統就是一個可以移動的地理專用教室,就是一座包羅萬象的天文和地理科技館,就是一個學校開展素質教育、拓展教育和科普教育的綜合教育基地。

目前,數字星球系統已被教育部列入2019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行業標準》(編號JY28004)和《中學地理專用教室裝備規範》以及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絕大多數省市教育裝備部門也已將數字星球系統列入當地裝備標準和目錄。

相關焦點

  • 地球儀的誕生!好用又好看的AR地球儀長什麼樣?地理知識有地球儀
    地球儀的誕生,首先來自「地圓說」建立和傳播,當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地球是圓形時,地球儀才有了誕生基礎。地理大發現前夕,首批地球儀問世,地球儀推動了哥倫布、麥哲倫等人的航海行動,更多的航海實踐推動了地球儀的發展。地球儀的發展經歷了從稀有到普遍,從上層到大眾的過程。
  • 北鬥AR地球儀
    建設單位:北鬥地球儀(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承建單位:北京天域北鬥圖書有限公司  非凡部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創新摘要  北鬥AR地球儀利用AR技術與地球儀相結合,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技術是虛擬實境技術的一個分支,主要是對現實世界的進一步擴充和延伸
  • 一款神奇的地球儀,北鬥AI智能交互地球儀,孩子一邊玩一邊學
    而我們的地球儀可以把世界帶到你家裡。過去的地球儀太簡陋了,只能看個地形和名稱,更加說不上互動性。這款地球儀就不一樣,除了了解世界各國版圖,還能能跟孩子親密互動,幾乎能解答孩子們的所有疑問。海量適齡學習資源,聯網語音聊天互動,學習陪伴不再受時空限制這是一個地球儀,又不只是一個地球儀。
  • 3D地球儀
    3D地球儀 購物消費 大小: 4.77M
  • 博目AR地球儀
    博目AR地球儀 學習辦公 大小: 41.89M
  • 三維數字地球儀
    三維數字地球儀 學習辦公 大小: 18.95M
  • 用科技造夢,小熊尼奧AR地球儀——會講故事的地球儀
    簡單的說,這一個AR地球儀就可以讓你掌握天文地理,世界百科等各種海量知識。接下來,筆者在AR地球儀的實際演示中,來感受一下小熊尼奧AR地球儀的強大及走心的科教。其實,尼奧AR地球儀外表看起來跟普通的地球儀沒有很大的區別,上面即沒有實體按鍵,也沒有電子裝置,放那兒,典型的一個普通地球儀。
  • 北鬥AR地球儀,內容堪比「百科全書」,孩子學習不再發愁
    有這麼一句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但是行萬裡路聽起來可能不太現實,那麼我們就要通過一款地球儀來開闊自己的眼界,了解更多的知識和世界文化,比腳能走到的更遠的地方。對於孩子來說也同樣如此,如果你擁有了下面這款北鬥AR地球儀,雖然比不上環遊世界的效果,但一定比書本知識來得更加有效!
  • 《地球儀高清》小旋風-協助拍攝
    地球儀是為了便於認識地球,人們仿造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製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在地球儀上設有長度、面積和方向、形狀的變形,所以從地球儀上觀察各種景物的相互關係是整體而又近似於正確的。地球儀高清【第1幅圖】此作品由佛山攝影愛好者韋先生在著名的上海地區拍攝
  • 學生、家長都需要的一款地球儀——北鬥AR/3D地球儀
    2,雖然考試不可能給你來個地球儀,但地球儀可以幫助增強立體感,加深記憶,所以有當然更好,多看地球儀,拿著地球儀,按照地球自轉的方向轉動,在腦子裡建立起地球的概念。3,記住地球的關鍵信息,比如赤道,南北回歸線,大概穿過那些國家,周邊有什麼河流,記住關鍵信息後,往外拓展,逐漸構建完整的架構。
  • 換個地球儀
    小姐遞給他一個導遊小冊子和一個地球儀,說:您指到那兒我們就能將您帶到哪兒。富翁盯著地球儀看了半天,找到了美國的方位,皺了皺眉頭,說:美國因為新冠死了那麼多人,不能去。他又繼續尋找:哦,法國,不能去,「黃背心」太厲害了。日本,日本也不能去,爺爺就是死在了日本鬼子手上的。
  • 僅存的手工地球儀作坊之一
    有了巨細無遺的谷歌地球(Google  Earth ),地球儀的存在仿佛已經成為了不必要 ,但值得慶幸的是,儘管功能上比不上電子地圖,地球儀的裝飾性及便利性仍然無可取代,所以仍有不少人喜歡地球儀,尤其是手工製作的地球儀
  • 《地球模型地球儀》錦毛虎-協助拍攝
    地球儀是為了便於認識地球,人們仿造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製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在地球儀上設有長度、面積和方向、形狀的變形,所以從地球儀上觀察各種景物的相互關係是整體而又近似於正確的。地球模型地球儀【第1幅圖】此作品由紹興攝影愛好者井先生在著名的湖北地區拍攝
  • 作文解析:地球儀的製作(說明文)
    當你看到五顏六色,滾動著的地球儀上數不清的國家時,你是不是想製作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地球儀呢?現在,就由我來介紹一個地球儀的製作方法吧!製作簡易的地球儀只需要一個桌球,一段細鐵絲和一塊橡皮泥就可以了。最後我們用橡皮泥做底座固定好鐵絲,這樣一個小小的地球儀就站立在我們面前了。地球儀的製作時不是十分簡單,沒有你想像的那麼複雜吧!一個屬於你自己的地球儀誕生了。其實不管做什麼,只要認真對待,都是很容易的事情。
  • 收藏:康熙時期的地球儀,了解世界的新窗口
    地球儀是對地球直觀概貌的形象描述,它能幫助人們了解世界地形地貌、政區國界、風土人情,也是對當時人地理認識水準的印證。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製造地球儀的國家之一,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回族天文學家扎馬魯丁製造了一隻地球儀。《元史·天文志一》說:「苦來亦阿兒子,漢言地理志也。
  • 自制地球儀如何制
    突然想到以前地理老師講的地球的構造,記得老師那臺用橡皮球做的地球儀,稍一碰,就會慢慢地轉圈。地球儀上面有各種鮮豔的顏色,藍色的表示海洋,褐色的表示山峰,在東半球那畫著一顆五角紅星的地方,就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北京。全世界都畫在上面,於是我也打算做一個。我積極地籌劃製作材料,用桌球代替橡皮球,用鉛絲支撐球體,用小木塊做底座。
  • 北鬥地球儀18cm學生地理學習旋轉地球儀(配世界地圖、中國地圖...
    北鬥地球儀18cm學生地理學習旋轉地球儀(配世界地圖、中國地圖、北鬥地球 2017年09月25日 20:20作者:網絡編輯:網絡
  • AR地球儀很酷,但仍有很大的挖掘空間
    【中外玩具網12月12日訊】大多數人家裡至少有一個地球儀,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國家/城市名字,但畢竟空間有限,傳統地球儀可承載的信息量還是太少了。小熊尼奧AR地球儀(左)與傳統地球儀對比   從2016年8月面市至今,央數文化出品的小熊尼奧AR地球儀(以下簡稱「AR地球儀」)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成為目前公司賣得最好的產品之一。
  • 寶清一市民手工製作世界最大地球儀
    東北網雙鴨山2月26日訊(記者 馬淑芬)寶清縣市民王炳龍耗時4年,投資1萬餘元,用鋼筋和水泥製作出高2.5米、直徑2.08米、重約1500斤的世界第一大手工地球儀,已成功申請扛旗世界紀錄。  記者看到,地球儀表面塗滿了不同顏色的油漆,經緯度線、國家地區的劃分都十分精準,並且可以順時針或逆時針自動旋轉,旋轉一周的時間約為4分30秒。
  • 薇婭直播帶貨,一款地球儀賣出10萬單,深度揭秘這款地球儀
    經過小編的仔細搜尋,原來是一款地球儀。不就是一款地球儀嗎?有什麼好稀奇的呢?可能很多小夥伴都會有這樣的問題吧,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到底是怎麼回事吧。能入薇婭法眼的產品,一定不是凡品,說起這款地球儀,它採用的是最先進的AR技術,「什麼是AR?」「啥?連AR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