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和中國撇清關係,該國廢除漢字、改了首都名,如今還想改國名

2020-12-16 背起行囊去旅遊

文/背起行囊(原創文章,歡迎大家轉載分享)不想過冬、厭倦沉重、想飛去熱帶的島嶼遊泳

古代時期的中國,一直以儒家文化為中心,孔子更是儒家學說的代表人物。孔子在《論語》中寫道: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為。這些言論影響著一代代中國人,與此同時,我國的儒家文化也在中南亞流傳開來,並且影響周邊的很多小國。不過有些國家卻不願意繼續受中國的影響,甚至為了與中國撇清關係,一度更改國家的漢字以及首都名稱,如今這個國家還想更改國名,那麼在這背後,這個國家與我們中國有什麼「深仇大恨」呢?

韓國作為我國的一個海上鄰國,在習俗方面和我們有很多的相似點,那麼在歷史上韓國究竟和我國有著怎樣的淵源呢?《春秋》當中記載,商周時期,箕子見紂王大勢已去,就帶領著麾下的一部分大臣和子民來到了當時的朝鮮半島,建立了政權,歷史上稱之為箕子朝鮮,但它存在的時間並不長久,後來又被衛式朝鮮所代替。

《漢書》當中記載,漢武帝在推翻了衛士朝鮮的政權後,在當時的朝鮮半島設立郡縣,隨後朝鮮半島被正式的劃分為我國領土,其中經歷過幾次亂戰,但還在漢朝的管制之下。唐朝時期高麗王朝建立,在經歷47位君主後,李成桂推翻了高麗的統治,自立為王,建立朝鮮王朝。

後來的故事大家應該也都知道了,二戰後,朝鮮王朝一分為二變成了如今的韓國和朝鮮,高麗王朝也算是兩者的老祖宗。為什麼我國與韓國有著那麼多相似的習俗呢?主要是因為古時候的高麗王朝一直都是我國的潘屬國,我國文化對其也有著深遠影響,其實一些習俗世世代代就流傳下來了。

但是如今的韓國卻極力想撇清和中國的關係,不僅廢除漢字、改首都名,如今甚至還要改國名,但歷史的沉澱可不是說改就能該的。為了撇清與中國的關係,他們將所有的與漢字有關的改掉,成為了朝鮮半島唯一一個沒有漢名字的城市。到了後來更加過分,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總統甚至下令廢除漢字,學生們在課本上幾乎看不到漢字了。

韓國宣布廢除漢字,用朝鮮語代替,全國各地都使用朝鮮諺文來標記,官方文字只使用諺文來記事,小學、初中課程不得教漢字,到高中漢字才列為與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外國語的選修課程,規定設立之初,韓國民眾廣泛支持,認為如此大韓民族再也不會被誤認為中華附屬。但事實上朝鮮的古代漢語就是漢字,而現在韓國人卻連自己的祖先文化字跡都不認識了。

其實他們改了首都的名字,接著將漢字完全除掉,已經把我國對他們的影響力降低到了最低,但是韓國這個名字在他們眼中也相當刺耳,因為就在世界的近代史當中,這個名字相關聯的就是日本與中國,所以他們開始想連國民也一起改掉。由此可見,韓國為了擺脫其他國家對它的影響,做出了巨大努力。

相關焦點

  • 為了撇清與中國的關係,這國棄漢字,改首都名字,現在又想改國名
    唐朝的時候,有很多日本的留學生到中國留學,還有周邊的朝鮮、越南等很多小國都在唐朝的影響下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現在,一些從我國發展中受益的國家卻不願意承認那段歷史,甚至通過更改漢字、更改國都名稱等方式來撇清與我國的歷史關係,現在還想更改國名!
  • 亞洲此國廢漢字、改首都名字,還想要改國名,只為撇清和中華關係
    《世界簡史》:「近代亞洲的共和之光開始閃現,它標誌著傳統封建制度和農耕社會的終結,表現在政治上,即以中國為代表的傳統宗藩關係的終結。確實是這樣,進入近代,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我國不再是亞洲任何國家的宗主國,原來的藩屬關係也全部脫離了我們的統治。久而久之,許多漢文化圈的國家為了擺脫歷史真相和避免產生民族自卑感。
  • 為了和中國分清關係,改了首都名、廢除了漢字,如今還想要改國名
    在所有這些國家當中,韓國便是一個極為典型的例子,中國對韓國施加的影響之大無以復加,在韓國,進入現代以後,便一直想著從中國的影響之下掙脫出來,為此韓國還不惜做出了大量的努力,甚至從其行動上來看,頗有一些不計代價也要去中國化的意味。那麼,中國與韓國在歷史上是怎樣一種關係呢?以至於讓韓國去中國化如此的不遺餘力?
  • 韓國為了和中國撇清關係,連首都名字都改,還很抗拒中國人叫原名
    韓國為了和中國撇清關係,連首都名字都改,還很抗拒中國人叫原名現在我們國家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現在的人們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更注重精神上面的享受,越來越多的人都非常喜歡,出去旅遊,不僅可以拓寬視野,增長見識,也能放鬆身心,緩解壓力。
  • 為了「去中國化」,該國廢漢字,首都都改名
    中國作為亞洲第一大國,也是東亞地區的傳統國家,擁有十分悠久的上下五千年歷史。中國作為強國不僅表現在國土面積上,也表現在濃厚的文化影響力上,這些方方面面都在影響著周邊的國家。在如今的漢文化圈,東亞很多國家都學習了中國的漢文化,他們不僅使用漢字,更學習了我國的思想文化,也學習了許多先進位度和技術。
  • 胡志明一上臺就廢除漢字,春聯書都改為字母,但這個漢字卻始終改不了
    文/胡志明一上臺就廢除漢字,春聯書都改為字母,但這個漢字卻始終改不了 我們都知道,漢字是中文的記錄符號,至今漢字已有六千年的歷史,是全球使用時間最長並且沒有出現斷層的文字,也是古人象形表意造字唯一傳承並碩果僅存的文字。眾所皆知,自古中國周邊的國家便受中國所影響,自然而然便也受漢字所影響。
  • 越南全面廢除漢字,連春聯都用字母寫,唯獨這個字始終改不掉
    我想大家也都知道,我國是一個擁有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對於整個人類的歷史有著重大意義。如今的很多國家當年都是我國的附屬國或者是我國的一部分。就拿越南來說,早在秦朝的時候,越南就是我國的一個省,漢語也是越南的官方語言,就連越南歷史上的一個偉大人物胡志明也是一個漢語通。
  • 他們廢除了漢字,全民學習羅馬拼音,帶來了什麼後果?
    歷史上,越南北部長期為中國領土,968年正式脫離中國獨立建國,之後越南歷經多個封建王朝並不斷向南擴張,但歷朝歷代均為中國的藩屬國。 嘉慶七年(1802),阮福映在法國的支持下登上了國王寶座,建立阮朝。 阮福映請求清朝以「南越」為國名。
  • 馬其頓要改國名是怎麼回事?
    馬其頓總理日前與希臘就國名問題達成歷史性協議,但馬其頓總統拒籤改國名協議。不籤!
  • 越南和韓國廢除漢字後,為何如今又想重新恢復?原因很現實
    比如說日本的文字便是由漢字和假名兩套符號組成混合使用,如今日本文字已經不可能離開漢字。他們文字的形成就是漢字傳入日本後所形成的,在日本還制定了《常用漢字表》,韓國也有《教育用基礎漢字》。越南更是曾一度將漢語作為官方用語之一。不過在1884年之後,法國將越南變為了自己的殖民地。
  • 胡志明堅持廢除漢字,連春聯都用拼音寫,可有個字怎麼也改不了
    儘管他們的寫法和念法和漢字已經產生了很大的區別,但是我們依舊能從中間看到一些漢字的影子。漢字對越南的影響在古代,越南曾經也是中國的附屬國,自然也深深地受到了中國的影響。尤其是在語言方面,他們一開始所用的也是中國的漢字。直到一名政治家的出現,才改變了這一切。這個人的名字叫做胡志明,不僅是在越南,在全世界都非常的有名。
  • 網友:韓國將漢城改為首爾,是想跟中國撇清關係,這事你怎麼看?
    網友:韓國將漢城改為首爾,是想跟中國撇清關係,這事你怎麼看?現在的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大部分的人在節假日的時候會出去旅遊,去外面轉轉見識,開闊自己的眼界,同時體驗一下不同的生活,其中離我們國家比較近的日本和韓國,就是我們國家遊客非常喜歡的一個旅遊地點。特別是在韓國旅行的時候,有一些年紀比較大的遊客就很好奇,為什麼要把漢城改成首爾?有一些網友認為,韓國將漢城改為首爾,是為了跟中國撇清關係,這事你怎麼看?
  • 越南廢除漢字74年,現如今是什麼狀況?這一幕讓國人笑了
    說到越南,每個人都應該熟悉它,越南在過去幾年中發展非常良好,其旅遊業也發展良好,越南旅遊業的大多數遊客來自中國遊客,而中國遊客經常前往越南,越南歷來是中國的附庸國,該國也有許多中國文化。以漢字為例,在越南之前,還使用漢字,但是74年前,他們強行廢除了漢字,引入了拉丁字母,實際上,許多國家已經廢除了漢字,例如韓國和日本,但是日本仍然保留許多漢字,因為它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 廢除「漢字」推行拉丁字母,如今74年過去了,越南現在變成啥樣?
    中國是古代文明四大古國之一,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博大精深,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國人的驕傲。如今的中華文化更是在全世界各地都享譽盛名,每年不斷有大量的國際友人被吸引到中國來,在這裡學習中文或者是定居。這樣的現狀不止發生在現代,早在封建王朝時期,中國周邊許多國家都在學習中國的漢字和文化,以中文為各國的主要文字延續和發展至今,其中以日本、韓國、越南最為普遍。但如今的越南卻是拋棄了中華文化,改推拉丁字母為主要文字。下了這個決定的越南人,雖然是一位非常了解中華文化的人,從小也是學習中文長大,還能說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 為什麼越南朝鮮韓國廢除了漢字,但是中國和日本沒有廢除漢字?
    漢字是漢民族祖先的偉大發明,後來流傳到多個民族和國家,構成了龐大的漢字圈。自古以來,有幾十個民族曾經使用過漢字,漢字圈的範圍包括中國、朝鮮、韓國、日本、越南和新加坡等國家。但是到了近代,越南和朝鮮相繼廢除了漢字,但是中國和日本卻依然使用漢字。這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歷史秘密?
  •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文/觀心通史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先人為傳承文化創造漢字,才使得中華文化代代相傳。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漢字獨一無二,無可代替。然而,五四遠動時,漢字差點被廢除了,這也是漢字最危險的一次。當時,漢字都是繁體字,老百姓的文盲率達到了95%,老百姓學繁體字特別困難,所以魯迅提出了在當時來看非常極端的口號:「漢字不滅,中華必亡」。
  • 非洲獨立國家欲改國名雪恥
    像庫克群島這樣,國名中帶有「殖民色彩」的情況在非洲比較常見。在15世紀和16世紀,葡萄牙與法國商人探險家粗略地把非洲西海岸劃分為四部分——黃金海岸、象牙海岸、胡椒海岸和奴隸海岸。其中,英屬黃金海岸以盛產黃金聞名,1956年,加納國父之一的約瑟夫·博阿基耶·丹誇提議,黃金海岸一獨立就應改名加納,這個詞的意思是「勇士之王」,以紀念中世紀加納帝國的國君們。
  • 相比日本,為什麼越南和韓國都廢除漢字?
    中國上下五千年,漢語文字更是文化中的精華,古代中國的附屬國,基本都是用漢字,可是在近代,為什麼越南和韓國能廢除漢字,日本卻沒廢除漢字?從廢除漢字,到宣稱漢字其實是韓國發明的,再到運動會作弊,無不是其強烈民族自尊心在作祟。
  • 廢除使用千年的漢字,學習新語言 這個國家可能真的後悔了!
    但是有一個國家,不惜廢除已經使用千年的漢字,開始重新學習其他語言,最後導致文化傳承的斷裂,這個國家就是越南。那麼越南到底為何要放棄漢字,重新開始學習別的文字呢?其實是與越南的歷史經歷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廢除漢字運動真的存在?要用拼音替代漢字,簡體字由此而來
    在世界字體文化中,漢字是一門獨一無二的藝術,沒有哪一種文字能夠像漢字一樣,集字形、 字音、 字義於一體,形成獨特的藝術形式,並且還衍生出了絕無僅有的書法藝術,試想一下,如果漢字被廢除了,書法藝術還會存在多久?幾十幾百年後,還會有多少人懂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