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太湖之濱的湖州和蘇州,發展差距越來越大了?

2020-12-18 單問者

古諺云:「蘇湖熟,天下足」。這在古代,共飲太湖水的蘇州和湖州,都是江南魚米之鄉的典型代表,老百姓吃好住好讀書好狀元多,看看蘇州的同裡和湖州的南潯就知道了。但是到了近代後,湖州就慢慢落後於蘇州了。別說和蘇州比,就連一個崑山都可以秒殺整個湖州。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今天湖州發展落後於蘇州的局面:

首要一個在於戰亂的影響。尤其是太平天國時期,嘉湖(嘉興、湖州)主戰場,讓曾經相對發達的湖州元氣大傷。傷到什麼程度?傷到需要外來人口填湖州的局面。相比之下,蘇州雖然也是當年的主戰場之一,但受到的損失是遠小於湖州的。直到今天,湖州的總人口還是遠遠落後於蘇州。

第二個就是交通方式的改變。大家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過去湖州和蘇州都依靠著太湖水和大運河發展起來。江浙流域豐富的水資源推進了兩地稻作生產,催生了發達的手工業。強勁的水路運輸推動了物流業的發展,真是不想富都不行。但隨著水路的衰落,鐵路時代的強勢到來,蘇州因其位於京滬鐵路這條大動脈上,繼續走在富裕道路上。相比之下,湖州只能和大運河一起,慢慢地退居其後了。

第三個就是上海的強勢崛起。近代上海的崛起完全改變了江南地區的經濟格局。上海執長江經濟帶和沿海經濟帶之牛耳,是江南乃至全中國以及整個東亞地區的經濟中心,正朝著全球經濟中心的目標走去。與上海無縫對接的蘇州依靠交通優勢享受到了上海發展紅利的頭口水。甚至可以這麼說,蘇州的城市產業發展和上海是渾然融為一體的。

而湖州多少有些尷尬,位置沒有蘇州好,位於杭州和南京之間。問題在於過去南京和杭州的物流都要往上海繞一繞。這造成了湖州過去存在的發展黑洞。近些年隨著交通的改善,湖州也可以較好地享受到上海的發展溢出紅利,成為上海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之一便是例子。

第四個就是當年的世紀大交換。幾十年前,浙江和江蘇進行了一場世界大交換,那就是原屬於蘇州松江專區的嵊泗列島劃到了浙江舟山專區,而整個太湖僅留給了湖州70米範圍的管轄權。如今人們再回頭去盤算這場大交換的獲益情況,浙江是賺了,湖州是賠了。這場交換,相比之江蘇和安徽在洪澤湖流域的大交換,影響更大。

第五個就是湖州的城市功能定位。這還是要說到湖州的地形和地理位置。作為傳統的稻作區,湖州需要為保障整個浙江的糧食供應而做出一定的發展犧牲,工業發展難免會受到限制。再則,湖州有山,山中溪流是上海黃浦江的重要源頭。為了保障大上海的發展,湖州也要做出工業發展方面的很大犧牲。

當然,今天湖州發展相對落後於蘇州,也只是相對落後。整個湖州的發展在整個中國來看,還是相對發達地區。而且,湖州在綠色發展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一條特色路子,安吉餘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當地人都說,養雞養鴨不如養一個上海佬。

湖州不僅僅可以養上海佬。擁有莫幹山、天目山、太湖水等豐富山水資源的湖州也不僅僅可以做上海、南京、杭州甚至蘇州的後花園。在新興產業發展道路上,著墨較少的湖州或許會迸發出更大的發展能量。

相關焦點

  • 印象湖州:這個太湖之濱的小城,有你意想不到的江南風韻
    自此,湖州開始了它2300餘年的歷史。古今在這裡交匯,東西在此處碰撞。傳統與新意,傳承與創造,都在這個安靜的江南小城各自唱和芳輝。,也是這裡;中國第一家水上七星級酒店,就在湖州太湖之濱;像枕頭一樣的湖州粽子,居然能同嘉興粽齊名,是金庸老爺子筆下的念念不忘,美味無與倫比......
  • 湖州美景,太湖之濱佔了一半!
    湖州位於太湖之濱,是一座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的城市。為了更好的挖掘當地的自然人文資源,湖州在太湖南岸開發了太湖旅遊度假區。如今該度假區已經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也是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湖州喜來登溫泉酒店,又被成為月亮酒店,引起酷似「買桶蓋蓋」的造型,自建成後就迅速登上熱搜。
  • 湖州:一個以太湖命名,但得不到太湖的小可愛
    湖州有點尷尬,你用普通話來念撫州,福州,梧州,請自行體會一下,個人感覺還不如改回吳興。有不少人都覺得湖州很多湖?其實湖州得名於太湖,但湖州境內沒有大的湖,在太湖邊上往太湖走幾步,手機就能收到江蘇的信號。
  • 太湖之濱一個世界著名景點,不是黿頭渚,是中國第二高的巨型佛像
    導讀:提到太湖,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位列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更是位居第三,橫跨江蘇、浙江兩省,北臨無錫,南瀕湖州,西依宜興,東近蘇州。太湖,自古以來就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勝地,我們熟悉的風景旅遊勝地更是數不勝數,無論是在蘇州、宜興、湖州、無錫都慷慨的留下了眾多知名的風景旅遊勝地。如果說太湖之濱最著名的風景旅遊勝地的話,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估計「太湖絕佳處,畢竟在黿頭」的無錫黿頭渚風景票數一定不會低,但是如果說太湖之濱一個世界著名的景點的話,黿頭渚似乎並不能成功的「出圈」,那麼太湖之濱哪個風景旅遊勝地成功「出圈」聞名海內外呢?
  • 安徽常被「誤解」的縣城,因當地方言,多數外地人以為在太湖之濱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會發現中國很多地區以及城市在取名字時,會結合當地特有的資源或者是代表性的東西,比如:湖南省張家界市和安徽黃山市,就以當地著名的旅遊景區而命名,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安徽省常被人「誤解」的縣城,明明不在太湖之濱,卻命名為太湖
  • 浙江湖州臨近太湖,因為太湖而得名,但名氣卻不如蘇州無錫?
    太湖是中國第三大淡水湖,也是著名的風景旅遊區,如今當我們提到太湖的時候,也許很多遊客首先會想到江蘇的蘇州和無錫,因為太湖是蘇州和無錫著名的景點,更是它們兩座城市的旅遊名片,因為太湖大部分的水域是屬於蘇州和無錫這兩座江蘇的城市,所以在很多遊客的印象中,太湖是江蘇的。
  • 同屬太湖流域,為何蘇州、無錫如此有錢,湖州經濟卻如此落後?
    同屬太湖流域,為何蘇州、無錫如此有錢,湖州經濟卻如此落後?太湖是我國著名湖泊,和鄱陽湖、洞庭湖、洪澤湖和巢湖並稱中國五大淡水湖。 太湖地處我國華東,水質清澈,水產豐富,旅遊資源更是數不勝數。圍繞太湖流域分布著眾多城市,最主要的莫過於蘇州、無錫和湖州了。其中,蘇州和無錫是江蘇的經濟強市,湖州是浙江的旅遊城市。
  • 借勢長三角一體化,湖州欲填補環太湖經濟「窪地」
    2019年前三季度的數據顯示,湖州市經濟總量排在浙江省第八,2000億GDP的體量,相對同在太湖周邊蘇州、無錫的萬億級別,差距很大。為了改變環太湖經濟「窪地」局面,湖州近年著力打造經濟增長極。今年6月,作為浙江省大灣區「四大新區」之一的湖州南太湖新區成立,其定位就是深入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著力打造區域發展重要增長極和浙北高端產業集聚地。在談到南太湖新區相對長三角其他地區的政策優勢時,新區宣傳中心副主任沈琴英對第一財經稱,除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各類鼓勵政策之外,市政府對外投資重點企業在三年內實行財政獎勵。
  • 弁山:環太湖第一名山,湖州最高峰,出產太湖石,國慶小眾景點
    其實,弁山是浙江湖州的最高峰,位於太湖之濱,也是湖州的市山,環太湖第一文化名山,這裡出產的太湖石享譽天下,蘇州園林裡的太湖石多出自弁山。這裡平時遊人不多,國慶旅遊高峰時,作為小眾景點,值得一遊。吳中,指的就是今天湖州一帶。籍指的是項籍,也就是項羽。項梁是項羽的叔父,弁山是他們起兵後的駐兵之所。項羽烏江自刎後,被當地人尊為「蒼弁山神」、「卞山王」。如今,弁山上還留有項王走馬埒、飲馬池、系馬石等遺蹟。
  • 匠造太湖之濱
    太湖之濱,一顆璀璨之星冉冉升起,蘇州灣文化中心在萬眾矚目中逐步落成。項目以「雙飄帶」立面交織起蘇州大劇院和吳江博覽中心兩大標誌場館,是全國首個將大劇院、影院、博物館、會展中心、規劃館等場館和功能融入一體的城市文化綜合體。
  • 中國環太湖城市中,以太湖得名的城市,是全國聞名的魚米之鄉
    在中國環太湖城市中,蘇州、無錫、宜興、湖州與太湖有著不解之緣,但字面上可能很少有人聯想到蘇州、無錫、宜興與太湖有什麼關係,但湖州總讓人聯想到其中的「湖」與哪個湖有關,湖州名字的由來最早可以可以追溯到公元602年隋仁壽二年,置州治,以南濱太湖而命名為湖州,湖州之名從此延續至今。
  • 這座城市位於江浙滬交界處,還因為太湖而得名,卻幾乎沒有存在感
    、杭州、南京等等,然而,還有這麼一座城市,位於江浙滬交界處,而且還在太湖之濱,卻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湖州位於浙江省北部,地理位置非常優越,而且湖州還因為太湖而得名,然而,平時大家說起浙江城市時,似乎很少會想到湖州,還被很多人稱之為「最沒存在感」的浙江城市之一,這是怎麼回事呢?
  • 存在感不強的湖州,一座安耽之城!
    湖州有點尷尬,你用普通話來念撫州,福州,梧州,請自行體會一下,個人感覺還不如改回吳興。有不少人都覺得湖州很多湖?其實湖州得名於太湖,但湖州境內沒有大的湖,在太湖邊上往太湖走幾步,手機就能收到江蘇的信號。 真的是一個以太湖命名,但得不到太湖的小可愛。小湖泊(漾)倒是不少,湖州的水質很不錯,而且還有不少山,比如西塞山,莫幹山都在湖州。 湖州古稱吳興(孫吳中興),和會稽,吳郡並稱三吳,三吳也指東吳蘇州,中吳常州,西吳湖州 ,杭州即三吳都會。
  • 米蘭愛湖州 ~ 南太湖之濱的花海
    太湖之濱的田園花海,美到窒息,已無法用語言形容,只有通過視覺感官的衝擊,享受著大自然給予的饋贈,這才是我夢寐以求的田園生活派...
  • 蘇州城西,太湖之濱,與蘇州城同齡的這個古鎮被稱為「聚寶盆」
    木瀆是江南的著名古鎮,位於蘇州城西,太湖之濱,是與蘇州城同齡的水鄉古鎮,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古鎮內風光秀麗,又恰好在天平、靈巖、獅山、七子等吳中名山環抱之中,因而有著「聚寶盆」之稱。木瀆古鎮既有真山真水的樂趣,又具有小橋流水的幽靜,還有私家園林、名人故居等眾多的人文古蹟,也因此,木瀆景區名列臺湖風景區十三個景區之首。木瀆古鎮名字的由來也有故事,相傳在春秋末年,吳王夫差為了取悅美女西施,在靈巖山頂建館娃宮,並增築姑蘇臺,「三年聚財,五年乃成」,木材不斷送來,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積木塞瀆」,木瀆也由此而得名。
  • 蘇州人都去湖州買房子?
    原來,目前的湖州樓市,正備受爭議。和剛需2萬起步的蘇州樓市相比,車程1小時左右的湖州市區均價僅1萬左右,相差一倍。湖州,和2016、2017年起周邊暴漲的蘇州、嘉興乃至無錫相比,都具有較大的補漲空間。無論環滬,還是環杭,湖州的位置都有優勢,而房價價格又處在窪地。
  • 「環太湖十景」發布,蘇州東山、無錫靈山等入選
    (記者吳藝攝)活動現場,發布了《環太湖十景》和《南太湖月光之旅》「兩大旅遊產品」為進一步推動環太湖旅遊一體化,由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湖州市旅遊局(委)共同推出以蘇州灣景區、無錫靈山景區、常州太湖灣景區、湖州龍之夢景區為主體的「環太湖十景」,旨在建設環太湖一體化旅遊共享品牌
  • 門戶樞紐定位的湖州,軌道交通迎來大發展,探秘湖州東站和南潯站
    此外,湖州還有6條鐵路納入了《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另有7條線路正在積極爭取納入國家發改委正在編制的《長三角地區多層次軌道交通體系規劃》和浙江省發改委正在編制的《浙江省中長期軌道交通發展規劃(2021-2025年)》。未來湖州的門戶樞紐城市定位,必將進一步得以彰顯。
  • 很多人說太湖邊的四個城市湖州「最尷尬」,其實不然
    太湖是我國的第三大淡水湖,面積非常大,被江蘇省的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還有浙江省的湖州市包圍著,自古以來,太湖流域就是中國的魚米之鄉,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太湖的水域面積有三分之二在蘇州,有四分之一在無錫,還有百分之十在常州,湖州一點都沒有。蘇州,無錫,常州組成了蘇錫常都市圈,經濟發展的非常耀眼,而湖州在蘇錫常都市圈的包圍之中,在太湖流域顯得黯淡無光。有人還把湖州經濟發展的不理想歸咎於沒有太湖的管轄權。其實不然,湖州並沒有網上說的那麼「尷尬」。
  • 湖州: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設好!
    王漁風父親 王國良這條船比我年紀還大,我小時候出生就在這條船上。當時我們小時候白天出去捕魚,晚上就一家人住在船上。1993年左右,王漁風一家結束了以水為家的日子,漁民上岸工程讓他們有了新家。2011年,王漁風成立了船上人水產專業合作社,次年註冊了「船上人」商標,太湖的特產被他經營得越來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