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由國家總理李克強主持的國務院常務
會議提出了,從生產到流通和從流通到醫療機構各開一次發票的「兩票制」,從此「兩票制」成為醫藥人的關注點。兩票制實施以來對整個醫藥行業影響重大,已經對全國5065家藥品生產企業、近2萬億藥物的銷售體系產生重構影響。
「兩票制」政策的主旨是砍掉藥品流通中間環節,以期降低藥品的銷售價格,從而降低醫保費用。
依據相關部門的構想,13508家代理商應該保留2000多家,那麼11000多家代理商或將「沒有明天」,全國300萬醫藥代表將面臨轉行或失業。「兩票制」不僅僅造成了藥企的重新洗牌,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就業率,但對於廣大群眾來說,這個政策直接可以減少他們的醫療成本,無疑是一個關乎民生的重磅政策。
「兩票制」政策走向
目前來說,「兩票制」還未全國推廣。4月26日,國務院正式發文,明確醫改試點省份推廣「兩票制」,文件規定今年之內「兩票制」在國家
醫改試點省份必須落地。文件發出後,江蘇和陝西次日就出臺了兩份有關「兩票制」政策的落實文件。除了江蘇和陝西,安徽、福建、青海、浙江、上海、四川和廣東等也相繼出臺相關政策。11月1日起,安徽已經開始正式實行兩票制,四川也將在12月底開始正式實行,而陝西、寧夏、河北和重慶等地將在2017年陸續開始正式實行。近期,湖南「兩票制」的徵求意見稿刷屏了朋友圈,徵求意見截止時間為2016年12月19日,這標誌著又一個省加入「兩票制」的行列。
「兩票制」何時在全國範圍內實施?
隨著各省市紛紛響應,兩票制在越來越多的城市落地,一股全國範圍實施的趨勢正在形成。
12月2日,網絡上傳出《重慶市公立醫療機構藥品採購「兩票制」實施方案(試行)》(初稿)。該方案第一句話就是「根據國務院
醫改辦等九部委(局)《在公立醫療機構藥品採購中推行『兩票制』的實施意見(試行)》和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重慶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要求,為做好公立醫療機構藥品採購『兩票制』工作,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因此有傳言稱,國家「兩票制」的文件已經定稿,而且即將由九部委聯合印發。
「一票制」是否可行
聽到上述傳聞,在還未頒布「兩票制」文件省市的醫藥企業也許已經開始膽戰心驚了,但是更重榜的「驚喜」卻在後面。近日,有業內人士反映,一份名為《關於省屬公立醫院基礎輸液確標的通知》的文件,直接下發到了醫院。文件明確要求醫院根據第一、二批基礎輸液限價掛網結果進行選擇採購,醫院和藥品生產企業直接結算,嚴格執行「一票制」。於是,「一票制」這個鮮為人知的詞就這樣開始流行與醫藥行業。
一票制是削掉生產企業到醫院終端的中間環節,使醫院與生產企業直接籤訂購銷合同,並開設往來帳戶直接結算。
這麼看來「一票制」是乎是最省錢省時的藥品流通規則,將銷售線簡化到只有始端和終端。但是,事實並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在「一票制」下,藥品的流通存在4個問題:
1)如果將中間商都砍斷,藥品將由生產企業配送,企業將增加配送相關的部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2)而且廠家不得不把各項資源下沉至醫院終端。相關資料顯示,截止2014年2月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達97.5萬家(其中:醫院2.5萬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1.6萬個)。面對如此龐大的終端數量,一向將重點放在藥物研發的生產企業是否有能力實現與醫院的對接,以及信息交換;
3)在藥品的流通上,中間商會承擔醫院到廠家這一過程中的資金墊付功能,85%以上的生產企業採用底價代理模式,目的就是不願意在流通環節中墊付流動資金。如果採用「一票制」資金流都會壓在生產企業上;
4)醫院採購藥品很大一部分上是被動的,現如今「一票制」將醫院推到了前端,醫院需要主動向生產企業採購,對於醫院來說將需要花費一部分精力在藥品採購上,需要配備更多的人員,有可能會導致醫院部門結構的變化。
當然「一票制」也有很多優點,比如減少藥品流通時間,減少藥品費用,減少流通中不必要的花費等。關於「一票制」是否應該推廣實施,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無論是「兩票制」,還是「一票制」,都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藥品流通線上的相關企業,特別是藥品代理商,那麼藥企的出路在哪呢?
藥企出路在何方
梅斯醫學副總裁楊春表示:兩票制之前的醫藥營銷模式無外乎三種:代理制、自營、混合制(代理和自營)。兩票制後,藥企的這三種模式都將面臨重大的變化:
(一)代理制模式
代理制大多採取的是底價模式或者變相底價模式(高開高返),「兩票制」政策的推行,對此種模式的衝擊最為強烈。不管採取代理制的是工業還是商業,整合營銷資源,重新規劃銷售模式都面臨巨大的挑戰。
終端銷售將逐步由底價方式轉為佣金方式。以終端營銷為核心的營銷平臺、服務體系成為關鍵,主要包括商業配送、終端推廣、學術營銷、團隊建設等方面。
(二)自營模式
可以預見,將會有眾多有大量的藥企會專向以我為主的自營模式。自營模式需要自我培養和自我組建成臨床團隊、KA端隊、三終端團隊和商務團隊,這對於一些藥企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但對於長線發展的藥企來說還是一個優選之道。
在這一模式中,如何快速建立團隊,以及圍繞新模式下的預算的整體平衡,來確定產品的分類和價格體系,成為關鍵。
(三)CSO模式
年初,
阿斯利康與深圳康哲達成了波依定和依姆多高達33億的產品銷售權轉讓,到年中
諾華與凌泰、GSK與凱德思達的合作,一直到年末
禮來也與億騰醫藥達成穩可信和希克勞的推廣和分銷權。跨國藥企在兩票制加速、藥價承壓和利潤下降的壓力下,外國藥企主動尋求營銷模式的變化,與國內藥企商業CSO合作,這會在近期成為趨勢。預計國內一些難以建立自我的終端銷售團隊的藥企,也將有一部分探索與CSO合作的模式。
(四)自營和混合模式
一般情況採用這兩種模式的醫藥工業企業居多,特別是一些大型的醫藥工業企業。
未來,自營模式將逐步向自營+代理(或CSO)混合模式發展,多種模式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對於混合模式的發展關鍵在於如何協調自營和代理(或CSO)的良性發展,以合理的機制解決市場的衝突點。
面對「兩票制」,經濟實力強大的公司,可以選擇重組併購,快速拓展自己的版圖。以大集團的優勢拿到生產廠家的品種,通過分子公司直接銷售到各級醫療機構。而體量較小的公司可以選擇抱團取暖,結成區域性中小型公司的戰略聯盟。再通過第三方現代物流的方式,或銷售合伙人公司,藉助網際網路,走上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模式。與產品銷售脫鉤,以信息服務和現代物流為
載體,同樣符合「兩票制」的要求。
如果未來實行「一票制」,中間商等商業公司可以選擇轉型,投入生產企業的懷抱。也可以轉型服務於醫院等機構,脫離開已有的運營模式,轉變成諮詢類的機構也是可行的。(
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