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尚剪中剪」譯成了「Love Cut Cut」。 本文圖片均為@呼和浩特身邊事 圖
浙江在線8月17日訊(浙江在線編輯 吳盈秋)近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海東路街頭出現了一批「土洋結合」的店鋪名翻譯。
例如,「愛尚剪中剪」譯成了「Love Cut Cut」,「小徐理髮」譯成了「Small Xu Li hair」,「上都牛羊肉」則翻譯為「All of them are beef and mutton」。
多家商戶告訴記者,8月8日之前,新城區有關部門對海東路上多家商戶的牌匾進行了統一更換,由施工單位具體負責,不需要繳納任何費用。此次統一更換的牌匾不僅標有中文店名,還附有蒙文和英文翻譯。
但他們也發現,牌匾上的翻譯出現了不少錯誤。
官方回應:正在審核,有錯即改
8月16日,呼和浩特市新城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海東路上牌匾近期由政府負責更換,系政府項目,具體由施工單位負責。牌匾的安裝和製作過程中可能出現了錯誤,目前正在逐個街道進行審核,如果發現錯誤,就會進行整改。
工作人員解釋,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聯絡上一家設計公司,這家公司又將牌匾的翻譯工作委託給另一家翻譯公司,住建局在前期審核過牌匾排版方案,當時沒有問題。「在製作牌匾之前,我們也請了民委的人員審核了蒙文翻譯。目前牌匾上出現錯誤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工人不懂英文和蒙文,在安裝中出現錯誤,在蒙文安裝過程中,就出現過工人裝反了的現象;二是因為呼和浩特市當時大面積做牌匾,製作廠家因為接單量太大,在製作過程中可能出現偏差。」
她表示,最近他們正在對更換的商戶牌匾進行進一步審核,如果發現錯誤,就立即整改。
神翻譯難住國人嚇跑老外
「詞語用錯,句法搭配不對,類似現象特別多。」出於專業習慣,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課題組組長柴明熲總是留心日常生活中的標識翻譯。有次他去西安出差,看見賓館房間水龍頭旁貼著「此水請煮沸飲用」的提醒,因為用錯了煮沸的動詞「boil」和形容詞「boiled」,對應的英文意思就變成了「這個水會自己開」。
在柴明熲看來,真正離譜的「奇葩翻譯」至少知道肯定是錯的,一笑了之。這種「對一點錯一點」的更有害,讓人一頭霧水。不僅無法起到向英語母語人群解釋的作用,還凸顯我國公共服務領域的文化短板。
「以目前的話語環境,我們傾向還是以美式、英式、加拿大英語為主。」上海市教科院國家語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日培表示,原則就是不要產生歧義,希望只要說英語的人,看到譯文都能夠基本解讀原意。
好消息是,前段時間,國家標準委、教育部、國家語委等多部門聯合發布《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總計3500餘條公共服務信息的譯寫有了「標準答案」。「土洋結合」的英文將在公眾視野慢慢消失。
(綜合澎湃新聞、北京晚報、長江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