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眼下無限流量卡市場形勢一片大好,三大運營商相繼推出的不限量套餐,贏得了不少用戶的青睞。基於此,雷軍也是蠢蠢欲動,這次聯合中國電信推出米粉卡,既是給予米粉用戶的重大福利,也是自己試水通信運營市場之舉。
用雷軍的話說,「這是米粉一直想要的不限流量的手機卡。」而且他還算了一筆帳:「米粉卡,3元/天不限流量,假如每天都用,成本是5元(月費)+3元/天×30天=95元,這個性價比足夠吧?」
「米粉卡」性價比究竟如何?
在小米商城看到,新上線的米粉卡日租版提供兩種套餐可選,包括1元/日、3元/日,兩種資費套餐月費均為5元,開通後默認為日租套餐。如果用戶不使用流量就不會扣費,而國內流量15元/GB,不使用省外流量不扣費。具體資費如下:
此外,關於用戶關心的「米粉卡是否真的無限流量吃到飽、會不會存在封頂」等等問題,小米官方給出了準確的回答:3元日租卡即使當月使用流量超過100GB,依然不封頂,但速度會有限制,當月上網流量達到40GB後,網速降至3.1Mbps,達到100GB網速降至128Kbps。
如此算來,在每天使用流量的情況下,按30天計算,1元日租卡每月最低消費是35元,每天可以使用500M省內流量;3元日租卡每月只需95元,即可實現省內不限量流量,雖然有「限速」選項,但就多數用戶的使用習慣來說,40GB的4G流量已經夠用,價格方面的優勢明顯。
除了米粉卡日租版,同時上線的還有米粉卡月租版,分為29元和59元兩種資費套餐,其中29元套餐含2GB國內流量,59元套餐含4GB國內流量,200分鐘語音。不得不說,考慮很是周到,全面滿足不同米粉用戶的各種需求,大家以後在手機流量卡方面又多一個新選擇。
小米此次為何選擇和基礎運營商合作?還是中國電信?
事實上,早在2014年小米拿到第一批虛擬運營商牌照後,就把觸角伸到了通信領域,推出了自家的SIM卡,想通過提供這種增值服務,完善其生態系統,提高用戶黏性,將來提供內容增值服務。
此次,小米選擇和中國電信合作推出「米粉卡」,筆者分析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雙方有開放的心態。在運營商與網際網路廠商的合作中,雙方的心態至關重要,尤其對於運營商一方,開放的心態將帶來體制上的支持。在這方面,三家運營商都有相關政策支持,例如中國電信,在轉型戰略3.0引領下,中國電信提出繼續秉承「開放共享、合作共贏」的理念,拓展合作新空間、探索合作新模式、構築產業新生態,繼續為產業各方創造新機遇。顯然,和小米的這次合作,就是中國電信政策落到實處的表現。
據了解,此次小米和中國電信的合作,並不局限「米粉卡」,雙方還將在智慧家庭、電子商務、網際網路金融、終端採銷等多方面開展合作。比如,中國電信各省旗艦營業廳都會逐漸建立智慧家庭體驗廳,用戶可以到體驗廳進行親身操作和了解,並可以當場下單消費。小米也將為中國電信推出專屬智能路由器等產品,等等。可見,此次小米和中國電信的合作是一種合作新模式的探索。
二是此前中國聯通和騰訊合作推出的「大王卡」、「小王卡」,據悉半年時間為聯通發展了2000萬新增用戶。在此背景下,小米選擇和中國電信合作就很容易理解了。可以預見,雙方的此次合作,有助於中國電信擴大用戶規模,也有利於小米增加「米粉」的黏性,形成共贏局面。
三是綜合實力也很重要,決定合作的實際結果如何。就用戶而言,在選擇任何產品時,除了首要考慮的價格因素外,產品質量也是很重要的。筆者認為,這也是小米選擇和中國電信合作,而非移動的原因所在,小米看重的正是中國電信在行動網路建設方面展現出的強大實力。
要知道,在4G時代,中國移動的上傳和下載的理論速度實際上要比聯通電信的速度要低一些。正因如此,為了縮短差距,中國移動要求終端廠商支持LTE Cat7技術,即:上傳和下載都支持雙載波技術以縮短與聯通電信的差距。但這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移動的現實問題,因為隨著網絡複雜度的不斷增加,中國移動的網絡優化工作變得困難重重。最終的結果是,中國移動的4G網絡體驗始終不及其它兩家運營商。
此外,隨著中國電信和聯通均通過了低頻段的行政許可,唯有移動沒有通過審批,這也意味著,電信和聯通可以在最低的網絡部署成本下,快速提升農村區域的網絡覆蓋,同時為用戶提供穩定、急速的上網體驗。而且,目前中國電信已完成了全國LTE 800MHz網絡部署(800MHz是4G的黃金頻段,被譽為天翼4G信號王),率先實現城市、郊區、縣城、鄉鎮及絕大部分行政村區域以上的4G網絡全覆蓋。
可以預見,今後用戶使用米粉卡,無論是偏遠的山區還是在地鐵、高鐵上,都能享受到信號穩定且高速的4G網絡。在移動互聯時代,高速網絡體驗對用戶來說很重要,也能給米粉卡帶來好口碑。事實也證明了這點,不少用戶用了米粉卡後紛紛反饋,網速槓槓的,值得入手!
如此看來,從目前的市場反饋來看,聯合電信推米粉卡的這步棋,雷軍下的還不錯!欲知後事如何,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