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防博物館今天起重新開放 新館展覽內容豐富

2020-12-18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1月16日消息(記者張明浩 見習記者張曉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今天(16日)上午,遷址升級後的中國消防博物館在北京重新面向社會公眾開放。近一萬平米的展廳裡展覽內容十分豐富,包括多種災害類別、火災場景復原、火場疏散逃生等多個互動體驗展項,它也是我國消防行業唯一的國家級主題博物館。那麼,新館還有哪些不同?特色展項的體驗效果如何?如何參觀?

16日一大早,來自北京十一學校的延安同學和夥伴們一起,在學校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位於北京市豐臺區永外大紅門西馬場甲14號的中國消防博物館新館,參加新館遷址升級後,正式開館的首場開放活動。

在活動現場,近一萬平米的展廳裡展覽內容十分豐富,包括多種災害類別、火災場景復原、火場疏散逃生、建築消防設施、城市消防規劃、119火災報警、暴風雨體驗、地鐵疏散逃生、地震應急避險、火災體驗劇場、緊急醫療救治、模擬火災撲救等多個互動體驗展項寓教於樂。

北京十一學校教師趙文靜說:「今天帶學生來到消防博物館,感覺這裡的情景設置都很真實,可以激發學生真實的體驗感,學生的興趣都很盎然,覺得非常有意思。在這個體驗當中學生也收穫了很多的知識,對消防知識有更多的了解,有一些他們以前沒有過的體驗,對消防員的工作也有了更深地了解,對消防員也有了更高的敬意!」

上午十點半左右,首場開放活動後,博物館迎來了第一批市民參觀者。北京市民張先生和愛人通過女兒得知這一消息後,第一時間趕來參觀。張先生說:「通過參觀這個博物館,了解到中國人民在歷史上如何與火災做鬥爭,感受到新中國建立以來消防事業的飛速發展。了解了一些逃生知識,比如在地震火災時如何避險、火災發生後如何逃生。」

據了解,中國消防博物館隸屬於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是一座集消防歷史文化展陳、火災警示教育、防火防災科普和體驗互動於一體的國家級行業博物館,也是消防行業唯一的國家級主題博物館,原館於2010年11月8日開館。去年6月,在黨和國家機構深化改革的時代背景下,為適應新時期應急管理和消防救援事業發展,中國消防博物館啟動了遷址升級工作。

中國消防博物館負責人周海濱表示,經過16個月的緊張施工,圓滿完成了升級復展工作。「新館延續了原來傳統的展覽內容和形式,同時特別增設了『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組建』『英雄逆行』等展廳展項,更加全面地向觀眾展示我國消防歷史文化、新中國消防事業成就以及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新形象。同時,展館廣泛運用多媒體展陳技術,打造具有『知識性、實用性、互動性和趣味性』的參觀體驗展項,可以讓觀眾學習到火災、地震、地鐵、暴風雨等多種場景的災害避險逃生知識,掌握防災減災救災技能。」

周海濱介紹,開館後,除國家法定節假日外,中國消防博物館將於每周三至周日上午9時至下午17時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團體觀眾可通過中國消防博物館官方網站提前預約,個人觀眾可持有效身份證件直接到館參觀。

周海濱表示,觀眾到中國消防博物館參觀,主要會有三個方面的收穫:一是認識多種災害風險。觀眾能夠在博物館內實景體驗家庭、辦公樓、商場、地鐵等生活中常見場所的災後場景,並直觀感受地震、暴風雨等災害的嚴重危害,充分認識各類災難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的嚴重影響,從而提高防災意識。二是學習掌握逃生知識技能。結合各類模擬場景的逃生避險,經過博物館體驗式、沉浸式課程教學,觀眾能夠學習掌握滅火器、消火栓、逃生錘、防煙面具等各類應急避險設備設施的操作方法,了解災害預防、災時避險、災後逃生等防災減災常識,並通過全過程、全要素演練,以及寓教於樂、寓教於場景的學習環境,提高安全防範意識,掌握自救互救技能,提升防災減災救災的綜合素質。三是了解應急管理和消防救援事業。通過參觀,觀眾可以了解人類與火災鬥爭的進步過程,感受我國悠久燦爛的消防歷史文化,了解新中國消防發展成就。

相關焦點

  • 中國消防博物館11月16日起重新開放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16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何春中)今天,我國消防行業唯一的國家級主題博物館——中國消防博物館遷址升級後,重新面向社會公眾開放。上午10時,中國消防博物館舉行了開館後的首場開放活動,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總工程師、消防救援助理總監周天和部分企事業單位員工、中小學校師生以及消防救援指戰員代表等100餘人到館參觀體驗。
  •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新館正式開放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新館正式開放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0-18 15:59 來源: 新華社    10月18日,在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新館,觀眾在觀看展品。當日,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新館正式開放,迎來各地的陶瓷藝術愛好者。
  • 北京軍事博物館新館7月開放 建軍90周年展覽等你來看
    (領票地點:軍博正門西側票務中心)  今天上午,《歷史不能忘記——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展》在軍事博物館開幕。330張圖片和192件文物,「如此系統地展示近代以來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擊,在國內文博界尚屬首次」,軍事博物館館長董長軍介紹。記者了解到,正在修建的軍博新館預計在2016年底竣工,2017年8月1日前後正式對外開放。
  • ...邂逅「拿破崙」 鄭州博物館(新館)今日起兩大展覽免費對市民開放
    1月16日起,鄭州博物館新館推出的新年第一個大型專題藝術展《清高宗乾隆皇帝展》和《法蘭西的雄鷹——拿破崙文物(中國)巡迴展》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夢回大清 展現乾隆年間鼎盛繁華《清高宗乾隆皇帝展》由故宮博物院、中國文物交流中心、鄭州市文物局聯合主辦,鄭州博物館承辦,此展覽是鄭州博物館在落成的新館主場館推出的年度大展。
  • ...邂逅「拿破崙」鄭州博物館(新館)今日起兩大展覽免費對市民開放
    1月16日起,鄭州博物館新館推出的新年第一個大型專題藝術展《清高宗乾隆皇帝展》和《法蘭西的雄鷹——拿破崙文物(中國)巡迴展》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夢回大清 展現乾隆年間鼎盛繁華《清高宗乾隆皇帝展》由故宮博物院、中國文物交流中心、鄭州市文物局聯合主辦,鄭州博物館承辦,此展覽是鄭州博物館在落成的新館主場館推出的年度大展。
  • 中國科技館新館內容建設方案發布儀式
    2007-05-09 09:29:48主持人王旭東: 在2006年5月9日,也就是去年的今天,中國科技館新館在國家奧林匹克公園內奠基開工,到今天正好滿一周年。在工程建設的同時,中國科技館圍繞著新館內容建設也開展了大量的調研和設計工作,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努力,最近完成了《中國科技館新館內容建設方案》。
  • 鄭州博物館新館即日起試開放,首展迎來「乾隆」
    河南商報記者 鄭超/文 鄧萬裡/圖12月31日,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博物館新館獲悉,備受期待的新館即日起試開放,並舉辦「清高宗乾隆皇帝展」,展覽精選故宮博物院所藏乾隆皇帝精美文物上百件,均為首次在河南亮相,向大家展示乾隆文治武功的一生。
  •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明天起開放
    新館二層,一組雕像展現百年前京城百姓的取水場景。首席攝影記者 蔡代徵/攝       北京晨報訊(記者 王海亮)在自來水博物館新館中,沿著打造成「輸水暗涵」模樣的走廊一邊行進,一邊了解北京水資源的知識;看百年前京師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建廠初期的職工登記卡上有什麼樣的歷史痕跡。今天是「世界水日」,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將舉行開館儀式,明天開始新館正式接待市民參觀。自來水集團為市民準備了1000張贈票,市民可登錄市自來水集團網站預約登記。
  • 佛山市博物館新館預計明年對市民開放
    在佛山市博物館、佛山市博物館學會等單位的組織、承辦下,2019年全市文博和非遺宣傳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保護宣傳展示、論壇、展覽、表演等形式,增強全社會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佛山市博物館館長、研究館員曹學群說,市博物館作為佛山市級綜合性公共博物館,正處於新館籌建階段,預計明年對公眾開放。
  • 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將重新開放
    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和巴黎羅浮宮,並列為世界三大博物館(羅浮宮已於今年7月恢復開放)。大英博物館落成於1753年,自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目前博物館擁有藏品600多萬件。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將重新開放。
  • 鄭州博物館新館預計9月開放
    近日,鄭州發布《鄭州市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其中明確提到,新建各類博物館30個,建成開放鄭州博物館新館、商都遺址博物院。而在去年5月,鄭州已提出「三年之內博物館新增100家以上」的目標。過去這一年多的時間,鄭州各類博物館建設情況如何?
  • 「漢代海昏侯國」明起開園,江西博物館新館近日開放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是中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內涵最豐富的典型漢代列侯國都城聚落遺址。澎湃新聞獲悉,明天(9月23日),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將開園,海昏侯國遺址出土文物將陸續在遺址博物館存放和展示。
  • 省博物館省圖書館新館同日開放
    歷時4年多,9月27日,位於南昌市贛江之濱的江西省圖書館新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兩館的建設是江西省投入最多、規模最大、功能最強、內容最豐富的省級文化設施。兩館的開館,標誌著我省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邁上了新臺階。
  • 國家博物館新館今天全面竣工
    ■一萬平方米大廳沒有一根立柱   本報訊 歷經近4年的建設,天安門廣場東側的國家博物館改擴建工程已通過四方驗收,將於今天全面竣工,具備開館迎客條件。記者從承建單位北京城建集團建築工程總承包部獲悉,國家博物館保留了50年的建築風貌,在老館北、西、南三側原有的外圍建築圍合的空地內,建成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並與老館建築風格協調統一相互連接的新館。新館竣工後,與老館保留的3.5萬平方米相加,國家博物館的總建築面積達到近20萬平方米,成為世界上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
  • 陽泉市博物館4月30日重新開放
    4月30日,經過近兩個月的修整之後,陽泉市博物館將全新歸來。  陽泉市博物館可以說是陽泉的一張名片,裡面多個場館記錄了陽泉漫長的歷史和文化。陽泉市博物館從3月上旬開始重新修整,歷經近兩個月時間終於再次開放。高大上的新館,不僅對以前展覽期間的不當之處進行了修正,而且特地設立了留言簿供市民留言,如果您對新館還有哪些建議和意見,都可以寫在留言簿上。
  • 中國科技館新館開放很大很好玩(組圖)
    ,9月20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在正式開館之前,本報記者進行了初步體驗,結論是:中國科技館新館是一座現代科學的大型遊樂場,很大,很好玩,一天逛不完!  新館常設的展覽現在有:科學樂園、華夏之光、探索與發現、科技與生活、挑戰與未來五大主題展廳,公共空間展示還有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動感影院、4D影院等特效影院。不僅僅是展出,科技館新館還是一座功能完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綜合性國家科技館,融教育和科研、合作和交流以及數字科普於一體。現在整個中國科技館新館的數位化系統已經和全國各省市的地方科技館連為了一體。
  • 重新開放的山東博物館:歷史文化的逐漸復甦
    20世紀90年代,山東省博物館遷於千佛山北側的新館址。2010年,使用20年後的新館址遊客接待量十分有限,難以滿足市民們的文化需求,遂又沿經十路遷於路東段的新館址,山東省博物館也更名為山東博物館。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使得各行各業也都受到了衝擊,山東博物館也不例外。2020年1月25日,為響應國家的疫情防控,山東博物館被迫暫停開放。
  •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今起開放
    原標題:自來水博物館新館今起開放   本報訊(記者 劉可)首次面世的百年公章、清代水廠的職工登記卡、地表水制水動態全流程……位於東直門外香河園街3號的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今天正式亮相。從前天開始,想要參觀的市民可在市自來水集團官網進行網絡預約。
  • 深圳博物館古代藝術館重新開放,七大展覽盡顯古代文化魅力
    2020年12月29日,深圳博物館古代藝術館升級改造後重新開放。同時,七大展覽也同期向市民開放。這七大展覽中,既有「問陶之旅——深圳博物館陶瓷展」「吉金春秋——深圳博物館銅器展」「藝為心聲——深圳博物館書畫展」三大館藏文物展覽。許多文物為首次展出,堪稱深博「亮家底」。
  • 贛地寶盒 傾情開啟——江西省博物館新館啟幕
    ,與江西省圖書館、江西省科技館共同組成了江西省文化中心,將在日後為南昌市民及全國觀眾提供功能強大、內容豐富的公共文化服務。伴隨此次新館開放,江西省博物館已經開放了四個常設展覽和一個開館特展,分別為:「物華天寶 人傑地靈——江西古代歷史文化展」 「萬年窯火 千年瓷都——江西古代陶瓷文化展」「紅色搖籃——江西革命史陳列」「物華新詩——贛鄱非遺展」「同心·你我——江西省博物館徵集抗疫見證物特展」。